读《扁鹊见蔡恒公》有感

2017-08-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扁鹊见蔡恒公>讲述了蔡桓公因不承认自己生病,也不愿治病而致死的故事.故事中的蔡桓公讳疾忌医,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反面教材,如果把我们看作是蔡桓公,把病看作是缺点.错误,那么我认为我们应该知错能改.知错能改,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人们首先应当知错,通俗地来说,就是知道自己的错误,善于接受他人的批评,而后能改,及改正自己的缺点,二者缺一不可.知错是心理上的认知,蔡桓公因不知错而导致病死,而同时期的齐桓公却恰恰相反.齐桓公执政时,曾任鲍叔为相国,原因是鲍叔曾扶持齐桓公,而鲍叔却对齐桓公指出任职不应靠人情,

扁鹊见蔡恒公》讲述了蔡桓公因不承认自己生病,也不愿治病而致死的故事。故事中的蔡桓公讳疾忌医,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反面教材,如果把我们看作是蔡桓公,把病看作是缺点、错误,那么我认为我们应该知错能改。

知错能改,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人们首先应当知错,通俗地来说,就是知道自己的错误,善于接受他人的批评,而后能改,及改正自己的缺点,二者缺一不可。

知错是心理上的认知,蔡桓公因不知错而导致病死,而同时期的齐桓公却恰恰相反。齐桓公执政时,曾任鲍叔为相国,原因是鲍叔曾扶持齐桓公,而鲍叔却对齐桓公指出任职不应靠人情,而应看实力,齐桓公这才认识到自己在用人方面的错误,从而改任管仲为相。倘若齐桓公没有听进鲍叔劝告,而固执地任鲍叔为相,那么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也许就不会存在了。可见,知错这种心理有多重要。俗话也说:听人劝,吃饱饭。我们只有知错,才能少走弯路,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当然,如果我们仅仅是知错,那就是嘴上说的好听,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能改。

能改,往往付诸于行动和思想。常常有人这样想能改不就是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不就万事大吉了吗?其实不然,能改首先是要反醒自己的行为,看看自己哪能里错了,曾子都要一日三省,更何况是处于犯错中的我们呢?先以这种方式改错,有利于加强思想建设,陶冶品性。而后,我们还要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记住这个错误点,这样有利于以后在类似的地方不再出错,最后,才是我们常人所想的,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加小心,时刻控制自己的行为,防止错误再次发生。有了这三步,错误才能真正改正,若是跳过了一二步,那么能改二字,只不过是个走形势的过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