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衡大回阳饮剂量】吴佩衡治疗阳虚阴寒证的学术经验

2019-04-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已故云南中医学院院长吴佩衡先生致力于祖国医学数十年,精研坟典.博览诸贤,所著<医药简述>一书,医.药思想并茂,论述深人浅出,尤对附子.干姜.肉桂.麻黄.桂枝.细辛.石膏.大黄.芒硝.黄连等十味药品的性味.功效及临床运用阐述精辟,并指出"此十味药品,余暂以十大'主帅'名之,是形容其作用之大也".药海浩瀚,而独重此十味者,笔者窃思这是先生学术思想的体现.今不揣浅薄,冒昧将中药十大"主帅"的立论基础作一探索,庶几循此端倪而能窥先生学术思想之一斑,亦为千虑一得之

已故云南中医学院院长吴佩衡先生致力于祖国医学数十年,精研坟典、博览诸贤,所著《医药简述》一书,医、药思想并茂,论述深人浅出,尤对附子、干姜、肉桂、麻黄、桂枝、细辛、石膏、大黄、芒硝、黄连等十味药品的性味、功效及临床运用阐述精辟,并指出“此十味药品,余暂以十大‘主帅’名之,是形容其作用之大也”。

药海浩瀚,而独重此十味者,笔者窃思这是先生学术思想的体现。今不揣浅薄,冒昧将中药十大“主帅”的立论基础作一探索,庶几循此端倪而能窥先生学术思想之一斑,亦为千虑一得之幸事。

1遵《易》理,两仪统万物 《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者太极之两仪,道者宇宙万物之本原及变化规律和法则。《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交能“弥伦天地之道”而“曲成万物,”但都由一阳交“一”和一阴交“一一”所组成,可见两仪生万物而万物悉不离乎两仪。

张景岳总结前人之论指出“欲赅易理,理止阴阳,故天下之万声出于一阖一辟;天下之万数出于一偶一奇;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天下之万象出于

吴佩衡先生(1886-1971)是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云南四大名医之首,其学术思想的突出特点是注重扶阳,临证中擅用温阳药,尤其对附子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有“吴附子”的美誉,是扶阳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其所留下的医案中,使用温阳方药的医案占了相当的比例,其中也不乏儿科医案,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吴佩衡医案》[1]及《麻疹发微》[2]中使用附子(附片、白附片)、姜(生姜、干姜、炮姜)、桂(肉桂、桂枝)等温阳药的儿科医案,对其在儿科运用温阳药的经验进行探讨,以期为儿科合理运用扶阳温阳法,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借鉴和参考。

兹就相关内容统计分析如下。1医案的病例来源分析《麻疹发微》及《吴佩衡医案》中使用温阳药的医案共计25则,1岁以内3例,1~3岁的13例,3~7岁4例,7岁以上的5例。

吴氏在《麻疹发微》中治以温阳法获效的医案有15则,主要涉及体弱或病后出疹属虚寒型麻疹、麻疹误用表凉药转阴证、误服峻补之剂致疹毒壅闭证、疹后并发肺炎属虚寒证、疹

目的:通过系统收集、整理《吴佩衡医案》中附子类方剂及相关医案,探讨吴佩衡临证运用附子配伍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中药配伍运用提供相关依据及思路,以此来更好的传承吴佩衡学术思想。方法:采用文献整理研究与数据统计分析相互结合的方法,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以及结合Microsoft Excel建立“吴佩衡医案附子类方剂相关医案”数据表,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自带的数据挖掘分析等功能对相关数据进行频次、配伍组合、关联规则、层次聚类等统计分析。

结果:1.通过对《吴佩衡医案》进行文献整理及筛选,得出吴佩衡附子类方剂155条,相关医案57条。其中吴佩衡运用附子类方剂的核心药物配伍组合为附子、干姜、肉桂、甘草,即吴佩衡所创的“大回阳饮”。

核心药物依次为附子、干姜、甘草、肉桂、茯苓、细辛、砂仁、桂枝、法半夏、丁香。2.吴佩衡医案附子类方剂中,运用热性药物397次,百分比占到37.17%,温性药397次,百分比占37.17%,平性药物212次,占19.8...  (本文共96页) 本文目录 

阅读全文>>

吴佩衡教授(1886-1971),名钟权,云南四大名医之首,火神派当代重要传人之一。笔者曾撰文称其为火神派重量级人物,人送雅号“吴附子”,足见其应用附子颇有特色。由吴佩衡原著,吴生元、吴元坤整理出版的《吴佩衡医案》一书,是我们研究与学习吴氏应用附子经验的重要资料,现就其书中应用附子的经验整理归纳如下。

1应用范围广泛《吴佩衡医案》一书中,共收集医案85例,其中应用附子的医案共计56例,占65.9%,也就是说在其所治的病人当中,有约6成以上的病人应用了附子,同时这也证明了过半数的病人为三阴虚寒病证。

在56例应用附子医案中,病种涉及内、妇、儿三科,且这56个医案之中,基本上涵盖了外感与内伤两大病种。内科病症涉及到约30个疾病(按现代病名分类),如疟疾、重感冒、肠伤寒、头痛、咽炎、肺脓肿、肝炎、肝硬变、冠心病、胃病、便秘、蛔虫症、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肾炎水肿、肾结石、睾丸病、牙痛、牙龈出血、眼病、风湿性关节炎、下肢静脉曲张、胆囊炎等。

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