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解释读书笔记 《经济解释》读书笔记(一)(2017.08)

2019-04-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读书是打开眼界的过程,可以津津有味,也可以枯燥无味,但是内容本身需要精彩.我相信,这份读书笔记属于后者,然而,从中学到的知识却不比前者少.<序言>1经济学如同科学,严谨地推论,可能被推翻的可能,但经济学家研究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的行为,所以难免带有主观.经济解释读书笔记 <经济解释>读书笔记(一)(2017.08)2经济学先是从少到多,用更多附加条件来解释现象,但高手会化繁为简,逐渐抽象出更简单凝练的真理,是为天才.3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假设是以个人为单位,个人作出选择和决定,并受一定局限

读书是打开眼界的过程,可以津津有味,也可以枯燥无味,但是内容本身需要精彩。我相信,这份读书笔记属于后者,然而,从中学到的知识却不比前者少。

《序言》

1经济学如同科学,严谨地推论,可能被推翻的可能,但经济学家研究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的行为,所以难免带有主观。

经济解释读书笔记 《经济解释》读书笔记(一)(2017.08)

2经济学先是从少到多,用更多附加条件来解释现象,但高手会化繁为简,逐渐抽象出更简单凝练的真理,是为天才。

3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假设是以个人为单位,个人作出选择和决定,并受一定局限的约束。

经济解释读书笔记 《经济解释》读书笔记(一)(2017.08)

科学会刨根究底地追问,个人作出选择的动机是什么?答案是自私。

经济学里何为自私?在局限的条件下个人争取最大利益或付出最小代价。

这就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可以不赞同,但必须认可,否则后续的理论便无法开展下去。

经济解释读书笔记 《经济解释》读书笔记(一)(2017.08)

《经济物品》

1何为经济物品?有胜于无,多胜于少,本质上还是说物品的稀缺性。

2由于物品的稀缺性,导致了竞争的必然出现,而竞争是经济学的基本准则。

3有了基本准则,人们还需要创建游戏规则:产权制度便是竞争的游戏规则,是约束竞争行为的局限条件,价格决定胜负。

4五常对“浪费”解释地很精妙:人为不采用能使社会财富或收入增加的办法。他继续说道:除了竞争,其他准则都会带来浪费,比如排队,按需分配等。

《功用的理念》

1人们通常用功用作为解释现象或行为的量度,何为功用?它代表的是选择的排列顺序,是数字的定名,然而,数字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彼此的顺序。

2两种经济物品,舍甲而取乙,在图上能画出一条功用数字相等的等优曲线,曲线是向右下方的,局限条件下,个人会追求功用数字最高的曲线。而由于边际替换意图下降定理,替换过程中斜率下降,曲线会凹向原点。

3由于收入增加而需求量减少的,五常称为“贫穷物品”,他并不赞同“吉芬物品”,认为吉芬物品只是贫穷物品的极端,拒绝特例化理论。任何物品都可能是贫穷物品,人们的选择不同而已。

4五常反对用功用理论解释经济,而是青睐“边际”的概念,解释问题最关键的是边际的变动以及付出的代价,这一章没有细说。

5最后,书里有一段话很打动我,所谓“变换理论”的可怕后果:当理论受到事实验证的威胁时,便着急去修改理论,使其验证的威胁失效,以此来逃避事实的挑战。

对于个人也是一样,个人成长最可怕的是基本价值观的前后矛盾,当遭遇现实挑战时,便放弃之前的价值观甚至反转,是使自身免遭挑战的借口,也会迷失在世界纷繁复杂的现象中。

《需求定律》上

1需求定律是经济学最基本的解释,在五常看来,甚至是唯一不可或缺的理论,指任何物品价格的下降,需求量必然上升。

2价格真实存在且能观察到,但需求量无从观察,实际也并不存在的。需求量与需求不同,前者是由于价格变动而变动,后者与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有关。

3五常赞同斯密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观点,但并不赞同其结论。何为价?价是指消费者对某物品在边际上愿意支付的最高代价,此代价即该物品在边际上的最高使用价值,而交换价值即市价。

《需求定律》下

1何为需求量?需求量是指在不同的价格下,消费者“意图”换取的最高的量,而非成交量,供应量则反映了出售者的意图,两者均非事实。

2“量”可以分为直接被度量而算价,以及不能用直接度量而算价两种;需求定律约束的是:“价”与“量”必须要有直接的联系,即两者是直接相关。

3自己斗胆提出一个案例来分析,当量与价非直接关联时,表面上看需求定律似乎失效的情况:出版商发行一本新书,通常定价很高,但之后该书销量一直很差,发行商和零售商不得不一再降低价格出售,但还是无人问津,最后,该书流落至二手市场,按重量甩卖,直至变为废纸。表面上看,价格的下降并没有导致需求的上升,因为该书的竞争替代品太多,使用价值其实非常低,质量太低所致。(该例可能不太恰当)

4消费者盈余是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差额,出售者会想尽办法榨取消费者盈余,使用“全部或零“的思维,追求边际使用价值最大化,直至逼近平均使用价值。(类似会员费之类的方法)

5需求第二定律说的是弹性系数与时间的关系,五常认为并不成立,理由是:替代物品通常并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寻找,弹性与时间并无直接关联。

《需求定律》小用

1有两种情况不属于违反需求定律: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以价的高低来作质量的判断,以及由于价的变动,从而引发了人们对这变动方向会继续的预期。

2以成衣配额为例:多年前,美国对香港采取成衣配额限制政策,政策实施后,香港的成衣质量急升,价格也大幅提升,原因为:配额是有成本的,成本提高后,同时给予了制造商增加其质量的空间,在运费相同的情况下,高档产品的相对价格其实是下降的,因此改变了供需关系。

3试论和君商学院免费和收费混杂的模式:一个人着正装带着新相识的女友去高档餐厅吃饭,肯定不会吃汉堡,类似地,自己花钱的学生肯定会比免费学习的学生更认真地学习,对前者来说,课程的使用价值更高,课程的质量越高,愿意花钱学习的同学越多,满足需求定律。

《交易理论与市场需求》

1如果市场上没有生产的交易,每个人都是需求者和供应者兼具,大家有利可图,是由于大家对物品的边际用值不同。

2意大利学者帕累托提出了均衡理论,指每个消费者的边际用值与市价相等;帕累托认为,如果市场不满足某些限制条件,可以通过资源配置或市场交易来使一个人获利,而其他人不受损,进而使社会得益。

3五常对市场的供求曲线有着另外的解释:需求曲线和供应曲线相交的点实际为均衡价格点,是由于个人为了争取最大化的消费者盈余,使得边际价值与价格相等所致。

4五常对供求关系的认识也颇为犀利,以供不应求(短缺)为例:当价格被管制在均衡价格之下,竞争者发现难于抢购,便会采用金钱价格之外的其他代价作为补充而获取,这样一来,便解决了短缺的问题,竞争也随即解决。

5五常颇为重视的交易和社会费用,可以用来解释更为精彩的社会现象,如制度的形成,结构和组织,合约的选择,价格的安排等等,且听后续分解。

《共用品的经济分析》

1先说说“共用”的定义吧:指多人可以共享而不干扰其他人的享用;共用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以每个需求者的需求曲线垂直向上累计的,即每个需求者边际用值之和;一般来说,以同样的价格出售是无法达到帕累托条件的。

2萨缪尔森著名的“灯塔”理论:灯塔多服务于一艘船的边际费用近乎为零,因此采取免费才是上策;此观点大行其道,五常却提出了质疑,有另一种解释与灯塔理论矛盾:只有对不同船只收取不同费用,才能够满足帕累托的均衡价格条件,而满足灯塔理论的物品实在太多,现实的例子以将其推翻。

3五常是如何看待共用品问题的呢?几乎任何物品都有共用品和私用品两重属性,而在交易的时候,通常会把共用品捆绑着私用品一起销售,以便隔离不付费的人令其无法享用;而共用品属性的价格往往已经包含在私用品的价格之内了,只是人们往往意识不到。

4互联网时代给经济学带来了很多挑战,用萨缪尔森的边际成本为零的理论可以解释互联网免费的行为,但很难解释收费的行为,例如视频;用帕累托均衡条件可以理解不同级别收取会员费用不同的原因,而对消费者来说,我看了付费版高清视频,精神愉悦,而你看的免费粗糙版视频,感觉也不错,视频从这个角度看变成私用品,要满足需求定律了。

《经济学的理论结构与哲学性质》上

1本章为泛泛而论,强调一下,市场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而市场总供应量曲线是垂直向上的曲线,两者相交处,达到市场均衡,价格为市价。

2如果将某条需求曲线a反过来看,也是它的有交易的供应曲线a'(向右上方倾斜),两者相交处,即为a的边际用值与a'的边际成本相等,也等于市场的成交价,从另一个角度达到市场均衡。

3引入复杂一些的情况,在有生产活动的情况下,均衡状态时,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与消费者的边际用值相等,唯一的区别在于生产要满足边际产量下降定律的约束,边际生产成本会下降。

4五常质疑宏观经济学的存在,为此提出了经济学理论结构的三要素:首先是需求定律,其二是考虑成本的概念,其三是竞争的局限,来来去去围绕着局限条件的转变会如何影响行为的转变这一问题,而且特别重视交易费用的问题。

《经济学的理论结构与哲学性质》下

“看书10分钟,发呆1小时”,如何理解经济学的哲学性质,于我是天书,不知所云,肤浅粗陋地理解如下:

1何为“公理性”?即指有武断性的假设和有一般性的定律,从而能推出可以验证的假说。从这一点出发,来看看自然科学,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异同点。

2自然科学皆属公理性的,是从假说到验证的实证科学,然而,自然科学家鲜有对方法逻辑感兴趣的,也很少问津哲学逻辑的科学方法,原因将在下面说明;其他社会科学重思考重解释,但多数情况不是公理性的;而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唯一公理性的,从提出假说到被验证。

3为何经济学要采用“哲学逻辑的科学方法”,理由有三:其一,经济学解释的是人类的行为,经济学家难免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带到客观的世界中;其二,经济学的实验室是真实的世界,缺少理想的客观环境;其三,经济学的公理假说,大多都是想象的产物,本身难以触及的,因此也需要借用哲学逻辑来辅助理解。

4小结一下吧,经济学虽然是公理性的科学,但是是以人类行为的规律细节,来假设或修正定律,而最终是要靠人类行为能否经得起自然优胜劣汰的考验,来筛选出最合适的假说或定律。是颠覆还是修正?最终都要依靠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来决定。

《市场概论》

枯燥的卷一读完,继续枯燥的卷二,哎~

1在市场交易中,决定交易利益分配的是市场竞争与交易费用,约束竞争的费用也是交易费用。

2交易的两个基本话题:其一,人与人之间的边际用值和边际成本的不同,市场竞争的结果会产生市场均衡,这个过程中必定会有交易费用的存在;其二,科斯曾经说过,市场交易的先决条件是资产权利有清晰的界定,如果界定的不够清晰,会导致交易费用过高,增加社会成本。

3五常否认传统经济学将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区分开,认为两者的区别只是由于合约形式的不同。以工厂生产产品为例,该产品的价格由原材料和工人加工等要素价值之和组成,但消费者在购买该产品时并不会仔细考虑这些因素,因此,消费者改变了市场,区别只是多了工厂老板计算价格时的一系列机制,但两者原则是一样的。

卷二主要讨论的问题包括:收入,利息,投资,财富,资本,成本,租值,利润,盈利以及交易费用等等,要想掌握一门学科,得先从了解概念开始。

《利息理论》上

1利息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复杂的融资和投资问题,通常与两个因素相关:通货膨胀和交易费用。

2交易费用高与风险高实质上是一回事,是相伴相生的,但风险难以度量,因此用交易费用来解释行为更为妥当。

3费雪的利息理念,是不管通胀,不管风险,不管交易费用,利息依然会存在,而且是正数,理由有两个:其一是消费者的不耐烦,急于享受,而利息便是提前消费的价格;其二是投资的机会,物品的现值与期值之间的差异就是利息。

4收入是流动的,有时间性,财富是现值,本身是静止的。财富所有未来或预期收入以利率折现加起来的总和,这财富再乘以利率,可称为年金收入,因此,年金收入和财富也是一回事。

5市民的消费是由财富或年金收入决定,因此,当财富大规模缩水时,仅依靠政府投资所带来的乘法理论,是难收到效果的。(以美国金融危机为例,挤出理论)

6财富乘以利率是年金,也是利息,因此,利息与收入相等,利息是收入的全部。

《利息理论》下

1何为资本和资产?费雪提出,凡可以产生收入的都是资产,而收入折现后的现值是资本,也是资产的市价,所有生产要素都是资产。

2投资是消费在时间上的轻重权衡,放弃今天的消费来换取明天的消费,收入是财富的最高可能消费;投资与储蓄只是不同角度看,实质是一回事。

3分离定律是指,当市场交易费用够低时,投资与消费可以分开作决策,在消费和投资的均衡点上,边际替换意图等于利率,也等于回报率。但有两个因素影响分离定律,其一,不同利率对应着相同的回报率,这时首选是折现后财富最高的;其二,当交易费用很高时,分离定律难以成立,例如,当借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时,投资与消费的决策难以分离。

4最后,来讨论一下,消费与职业生涯的选择问题。前面说了,从消费的角度来看,早或迟的选择,两者的市价差就是利率,那么该如何选择职业生涯,答案是选折现财富最高的。费雪认为,如果有两种投资比较,“成本以上回报率”作为投资的分界线。

因此,本章最大的问题来了,费雪认为,如果急功近利能带来较高的财富,那就如此选择吧。当利率较高时,早期财富较高,再投资会带来长期更高的总收入。

由此,斗胆提出产业思维的第18条规律,比拟人均GDP规律:在资源缺乏情况下,利率越高,越应该“急功近利”地选择回报快的产业和职业生涯;越早积累财富,长期的总收入便会越多。而利率低时,反而追求品质和质量是为首选。欢迎讨论拍砖~

《宏观分析的失误》上

1上一节已说,储蓄是从今天看不消费的剩余,投资是放弃今天的消费来换取明天的消费,两者是一回事,仅此一点,便指出了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基础失误。

2传统宏观分析认为,当经济不景气时,人们会偏向投资不事产出的交易,减少就业机会;五常认为,实际原因是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人们会转向容易脱手的交易,从而导致了消费下降,就业减少。

3五常对经济学的均衡概念颇有心得:凡是有足够的局限界定从而可以推出被事实验证的假说,称为均衡;反之,局限界定不足,进而无法推出验证的假说,称为不均衡。

4有了上述假设,在分析经济问题时便要重点考虑局限转变的界定,而不强求区分宏与微的范畴。用三个宏观现象的案例,五常给出了用局限转变条件的分析方法。

5其一,由于制度运作费用和改革制度费用相对较低且稳定,在80年代初,推断中国会坚定的走市场经济;其二,90年代初,由于更多第三世界国家走市场经济,大量的贫困人口急剧增长并参与国际竞争,而发达国家需要变革其经济结构才能享受人口红利;其三,90年代后期,由于内地与香港相对工资结构的局限转变,内地的竞争力会逐渐高于香港。

6宏观经济分析往往受很多复杂的因素影响,而传统宏观经济学很难深入到局限转变的深层原因,事后用一些表面性的指标来说明,这也给宏观分析带来更大的困扰。

《宏观分析的失误》中

1失业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主题,失业率越高,单位增长的失业率对社会的损害越大。五常认为,失业问题需要从公司的角度来看:以时间算工资的合约制度更容易导致失业,因为这种合约不直接量度员工的产出贡献。(个人觉得此看法值得商榷)有个重要的“履行定律”:能被量度算价的量,其履行的监管费用低,反之不能被量度算价的量,监管费用高。

2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伊甸园”:指那些供应量非常大的物品,可以有很高的消费者盈余享受;“伊甸园”放弃的是多赚钱的代价,满足需求定律。反之,倘若国家漠视“伊甸园”--以房地产为例--大量缩减房地产供应,会导致弹性系数小于1,国家财富和国民总收入可能会上升,然而人民的生活水平却会下降。

《宏观分析的失误》下

1说完了失业问题,本章就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财政赤字了。传统的观点是政府财政赤字的上限是税收可以支持负债的利息,五常却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要看社会收益回报率是否高于欠债的利率。

2五常的名言“私人财产并不需要私人所有权”-也许这话是为中国而生的-对产权来说,重要的是以合约结构来界定权利并带动竞争。

3基于此,五常对中国的政府,国企和经济制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认可,理由是:其一,经济压力逼出来的合约结构制度;其二,关键要看政府支出的回报是否有盈余,最终会体现在国民收入的增长上。

4最后提点个人看法:国企的优势更多体现在缺乏竞争的产业上,例如基建和军事航天等,这些领域由于反复的试错,多年后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如教育,医疗等产业,发现参与市场竞争后的结果远优于过去,便能看出国企的弊端了。现在的问题不是国企的重要性下降,而是还应该进一步放开。

《财富累计的仓库理论》上

1财富累计的仓库是指财富要放到哪里,也是思考财富积累的最大难点。

2虚无悖论:是指一组言辞互相矛盾,但说的确是真理;用在这里,是指虽然没有产出,然而财富累积的仓库却可以持久的稳固。

3实现如上所说的持久稳固,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交易的讯息费用要适当,费用越高,该仓库的用途越小;交易的数量要适中;交易的成交量要足够大;该仓库要有自身的个性和风格。

4满足以上几个条件并不容易,但五常给出了财富累计的更多想象力空间。相比费雪的利息定律,靠预期收入的资产折现只能看到有限的财富累计,以及无法衡量非产出资产如何折现。虽然有风险,但若能满足以上几个条件,对国家和投资者来说,这样的仓库越多越好。

《财富累计的仓库理论》下

1没有产出的资产仓库不能独立存在,需要靠有生产力的其他仓库支持;有生产力的财富累计资产可分为三类:土地及房产,企业或公司,以及知识资产。

2前两者好理解,以房地产为例,预期的升幅加上租金远高于利息,大家便会抢着购买;而知识资产是当今最重要的财富累计仓库,求学是风险低而回报高的投资,问题是无法将知识化为私有财产,另外,学问要用生命来换,放弃今天的收入换取明天的收入。

3有产出的资产通过收入看回报,没有产出的资产通过升值看回报,均衡是指不同资产的回报率相同;而没有产出的资产财富累计没有上限,市场随时会对其重新估值,然后以重估后预期的升值看回报。

《成本,租值与盈利》上

1在经济学中何为成本?成本是无可避免的最高代价,成本即是机会成本,都是代价;反过来说,如果放弃的不是最高价值的代价,则不是成本。

2成本有两个关键的考量因素:1)从静态的角度来看,成本是以利率折现后得到的现值或年金;2)成本不是历史,永远是向前看的;选择的物品价值发生变动,或放弃的物品价值发生变动,都会影响行为。

3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定律”是指:生产两种以上物品时,只要生产成本的比例不同,选择在比例上成本较低的专业生产,互相交易后得利,不过也要考虑汇率的影响。

4最后,五常以职业选择为例作为分析,选择收入较高的职业,同时也意味着是成本较低的职业;用比较成本来说,不同的人选择各自成本较低的职业,由此带来的结果是社会职业的分工。

《成本,租值与盈利》下

1租值的概念非常复杂,有两个重要的观点:

1)租值可以看作收入,可以预期并用利息率折现;然而与一般的收入不同,相对而言,租值的改变通常不会显著改变供应的行为。

2)租值也是成本,可以预期并折现;它的成本是出售该物品的机会成本;然而,该成本净值改变,也不会显著改变供应的行为。

因此,租值是指价格或收入变动,而供应行为却不变的收入。

2试举一例来说明,大学教授退休返聘的例子:返聘的职位不变,但工资有较大程度的缩减,对教授来说,工资便是他的租值,并没有因为工资较低而放弃该职务;另一方面,也是选择了该职务而放弃其他的机会成本。

3“盈利”与“利润”是两个概念:利润是指利息的回报,之前已说明,利息是成本的全部;而盈利则是意外的收入,是高于利息成本的收入。

4那么,“盈利”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五常又给出了“惊人”的答案:盈利是没有理论的。公司的专利,管理,领导力等价值度量可以看作功用,财富,收入或租值,然而,这些都不是盈利,盈利是不能折现的收入。

5既然解释不了盈利的根源,那为何还要创办企业和投资呢,而且通常预期回报率会高于利息?原因复杂,涉及到经验,能力,乐观和自信,另外还有风险的费用;然而,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市场的利率会与投资或经营企业的回报率达到平衡。意外的盈利称为“风落盈利”,意外的亏损称为“风落亏损”,仅此而已。

《生产的成本》

要想学会简单的理论,方法是由浅入深,再由深入浅,反复多次,才能融会贯通。本章的内容便是如此。

1何为边际产量下降定律?在多种生产要素中,如果有一种要素不变而其他要素改变,或者是彼此的比例发生变化,那么,增加的要素会在达到某个量时发生边际产量下降的情况。

2伴随边际产量下降定律还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如果一种生产要素增加而使平均产量下降,会伴随着另一种要素的边际产量的上升。

3因此,边际产量是满足先升后降,反过来看,边际成本曲线则是先降后升,重要的原因有两个:

1)当单位时间产量不变,增加总产量,平均成本会下降;

2)当总产量不变,增加单位时间产量,平均成本会上升;

原因涉及到生产的方法和技术,而交易费用的增减,会直接影响到平均成本的变化。

4与传统观点不同,五常认为社会长期的生产成本依然是先降后升的,原因是:开始加量时的平均成本下降比平均成本上升的明显;继续增加产量,则是反向影响。(个人感觉稍显牵强)

5五常提出了“上头成本”,是指在开始经营后,即便不用生产也需要支付的成本。上头成本是历史成本,且不能在不同的产品上进行摊分;而直接成本是指未投资生产前所付出的成本,用于摊分预期的产量,因而满足平均成本下降定理。

6上头成本是租值,是每种产品可以赚取到的直接成本以上的盈余加起来求和得到的。因此,上头成本是由市场厘定的,由市场维护,由市场摊分,并且考虑到了潜在竞争者入局的投资成本。

小结:

暂时就读到了这里,三分之一多一点,这本板砖一样的书从拿到手的恐惧,到如今的爱不释手,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沉下心来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