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铭旌院士】那位一生创业的“材料院士”走了 ——涂铭旌院士逝世

2019-02-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时间刚刚迈入2019年,1点50分,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在成都悄然离世,享年90岁.他一生不断"创业",为我国材料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人们亲切地叫他"材料院士".1928年11月15日,涂铭旌出生于原四川省巴县.1951年,他从同济大学机械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不久因院系调整,从同济大学调整到交通大学机械系.1958年,交通大学动力系的全部,机.电各系大部分开始陆续西迁,同年10月涂铭旌决定举家西迁,去往还没有成型的西安交通大学,那时的小区还是一个建设中的"

时间刚刚迈入2019年,1点50分,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在成都悄然离世,享年90岁。他一生不断“创业”,为我国材料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人们亲切地叫他“材料院士”。

1928年11月15日,涂铭旌出生于原四川省巴县。

1951年,他从同济大学机械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不久因院系调整,从同济大学调整到交通大学机械系。1958年,交通大学动力系的全部,机、电各系大部分开始陆续西迁,同年10月涂铭旌决定举家西迁,去往还没有成型的西安交通大学,那时的小区还是一个建设中的“大工地”。涂铭旌的第一次创业就这么一往无前的开始了。

【涂铭旌院士】那位一生创业的“材料院士”走了 ——涂铭旌院士逝世

1959年7月,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校区独立办校,成立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留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涂铭旌,把此后的30年学术生涯,毫无保留的投在了这片崭新的学术沃土上——他眼看着6000平方米的材料强度大楼一层层盖起,他参与着重点实验室的从零建设,他辅导着一批又一批带着好奇目光的学生。

【涂铭旌院士】那位一生创业的“材料院士”走了 ——涂铭旌院士逝世

如今,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最重要的以研究材料力学行为基本规律、特异现象和材料服役效能为主的科研机构之一,这所有的一切离不开全体西安交大金属材料学科人的集体智慧,但担任金属材料及强度研究所工作多年、后期担任所长的涂铭旌,功不可没。

【涂铭旌院士】那位一生创业的“材料院士”走了 ——涂铭旌院士逝世

这一切都做完了,60岁的涂铭旌留下一句“让更年轻的人来接替”,便主动从研究所所长位子退下来,转身投入了第二次创业。

1988年,六旬的涂铭旌来到成都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的前身之一)任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这次创业同第一次一样,从零开始,一穷二白。成都科技大学的金属材料学科基础非常薄弱,甚至连实验室都没有,只能借用厕所边的一个杂物间,连涂铭旌自己都说,那时候“面临新的‘生存能力’的巨大考验”。

没有科研项目,就主动去跟科研单位谈合作;没有经费,自己掏一点,再跟校外企业商谈合作;没有实验室,27米的杂物间整理一下,有了设备,哪里都是实验室。就这样,成都科技大学磁性材料研究,从零起步。

涂铭旌先后指导或主持了“镧镨铈混合稀土在冶金和机械行业中的应用研究”“利用四川混合稀土制取贮氢合金规模生产关键技术”“室温磁致冷材料开发”等多项重点研究。如今,稀土及纳米材料拥有近2000平方米的实验室,下设四川省稀土材料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纳米科技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功能材料物理化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金属功能材料)、后续能源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四川大学纳米材料技术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先后承担了一大批国家“985”和“211”工程建设项目、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项目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

1995年,因在材料学领域的突出贡献,涂铭旌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涂铭旌的人生履历里,从没有一刻在成绩簿上睡大觉。2008年,耄耋之年的涂铭旌,在所有人惊诧的目光中,开始了第三次创业——受聘为重庆文理学院教授和设在校内的重庆市新材料应用研究实验室主任。

80岁老人,二本院校,学科基础薄弱,这一次,再没人看好他。

理工科人向来不会说漂亮话。低头,奔波。

2008年11月15日,涂铭旌在永川与重庆文理学院结缘。他受聘为重庆文理学院名誉校长、发展战略顾问,勇敢闯向了人生的“第三次创业”。

桑梓情深,从零起步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将应用技术师范学院的教学实验室进行了一番改造,涂铭旌便有了在重庆文理学院的实验室。来到学校的第一年,实验室只有4个人,设备空缺,资金匮乏,也没有材料专业,一切都是一张白纸。招人也很困难,没有一个博士往这边投简历,最后只招了6名硕士研究生。

“其实最难的就是确定研究方向,如今涂老在学校工作近十年了,而前几年都是在摸索中度过的。”学校党委副书记刘灿国回忆。

涂铭旌并无退缩。他勇担总设计师的角色,画蓝图、领方向、写方案,从设备的选型到安装调试,再到项目的构思,他推动着每一步有条不紊地进行。

刚到学校的那段时间,涂铭旌不顾年事已高,走访了永川区及周边区县200余家中小企业,按他的话来说,科研要“接地气”,要实际应用,做好调研是第一步,要了解企业技术能力现状,企业发展需求,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科研做好准备。

实验室建立伊始,第一年做的项目有刀具的表面涂层、大足石刻的文物保护、重庆巫山城口矿石的综合开发利用等。“我们研究的东西到底有没有价值,适不适路?”涂铭旌经常带着他的学生和助手到企业登门请教。

从为学校进行战略谋划,到求贤若渴为学校广引人才,再到呕心沥血指导学科建设,涂铭旌不辞辛劳深入一线调研。为了抓好实验室建设,八十多岁的他,连寒暑假也几乎没有休息。

“研究院从一层楼扩建到二层楼的时候,正是重庆最为炎热的暑假期间,酷暑难耐,又加上没空调,施工期间灰尘多、噪音大,办公环境特别艰苦。但涂老不仅要求所有科研人员继续工作,自己也坚守在工作岗位。”涂铭旌的秘书雷宇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慨不已。

在涂铭旌的牵头之下,学校的一系列高精尖实验慢慢开展起来。

2013年,在重庆市科委的组织下,重庆市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院落户重庆文理学院,为学校打开了一片全新良好的科研生态。

2015年,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择优支持学校实验室1000多万元。渐渐地,实验楼从第一层加到了第二层,加到了第三层,再到整栋材料科技楼都成了研发中心。

液压机、喷烧炉等工厂级的装备引进来了;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的人才也源源不断加入,霎时间,实验室充盈了蓬勃的生机与朝气。

目前,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已建成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实验楼和6000平方米的成果转化及产业孵化场地,拥有价值4000万元的仪器设备。

呕心沥血,十年如一日

十年里,涂铭旌仿佛忘记了自己已是年过八旬的老人。

这十年间,涂铭旌亲笔写下了《材料中心发展战略构想建议》《培养优秀材料工程师的设想和实践》《服务产业发展的构想和实践》《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软实力和巧实力》《运用先进智造技术助推中小型制造业转型升级》等100余篇关于学科建设、学校转型、地方产业发展的报告。这些报告立足实践,深入浅出,真实反映了这些年来在办学模式上的新探索,在学科建设上的新思想,在服务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上的新思路。

在探索实践中,涂铭旌始终以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转型升级、服务社会为出发点。他提出普通地方院校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三个办学理念: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驱动地方院校内涵发展是重要使命,是学校办出特色的必由之路;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学校整体创新能力,是强校之路;培养特色应用人才(优秀工程师)是强校之本。

十年来,涂铭旌带领材研院在团队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新材料技术研究院逐步发展成光电材料与器件、先进材料与成型技术领域的著名科研机构,团队攻克纳米银线柔性触摸屏和喷墨打印电子线路两项关键技术,获得首届全国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第一名、首届中意创新创业大赛第二名。

10年时间,他带领学校科研团队主持了1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个国家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参与1个国家“863计划”项目和1个科技重大专项,发表科研成果30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10项,获得国家专利30余项。

这位九旬老人,直到2018年,仍在科研教学一线奔波着,一刻没有停歇。但少有人知道,1993年,他曾患直肠癌。

2019年1月1日,1点50分,这位一生埋头在材料学领域一线的院士离开了。他用一生实践着自己的承诺:“‘科技报国’的根本就是创新创业。一个以‘科技报国’为己任的科研工作者,只要国家有需要,在什么地方都能搞‘双创’;只要社会有需要,在什么时候什么年纪都能搞‘双创’。”

涂铭旌院士的逝世,是我国材料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涂铭旌院士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高尚品德和科学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对涂铭旌院士的逝世,我们表示深切哀悼!

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位与永川结下不解之缘的“材料院士。涂老,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