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永康的花鸟画说到雅俗

2018-03-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陈永康以花鸟画名于时,在粤港一带,可以说是广为人知的,近年来更有声名远播的势头,赴美国八城市巡回展览,巨幅作品被天安门收藏,北京中国画报社为他编印画册,种种公益.慈善活动频频向他索画.正像俗话说的"走红了","流行"起来了.这种情形在音乐或文学上,人们总要在名词之前加上"通俗"以区别于高雅与正统.虽绘画方面还没有人这样提出.艺术一至"流行",就有"俗"的嫌疑,就不正统.这是中国的怪事.在旧时代,画画之类是文

陈永康以花鸟画名于时,在粤港一带,可以说是广为人知的,近年来更有声名远播的势头,赴美国八城市巡回展览,巨幅作品被天安门收藏,北京中国画报社为他编印画册,种种公益、慈善活动频频向他索画。正像俗话说的"走红了","流行"起来了。

这种情形在音乐或文学上,人们总要在名词之前加上"通俗"以区别于高雅与正统。虽绘画方面还没有人这样提出。艺术一至"流行",就有"俗"的嫌疑,就不正统。这是中国的怪事。在旧时代,画画之类是文人雅士摆弄的玩意,非文人雅士者如要沾边,只能是"附庸风雅"。

毫不沾边的人是难逃一"俗"的。由此就推导出一种怪论,无人懂的艺术就是最高深的艺术了。后来有人反过未说,群众的眼睛最雪亮,越多人叫好的艺术就越好。

前者正好让骗子混迹艺坛,  "皇帝的新衣"大行其道。后者又误导艺术家降低标准去俯就观众。两者都有失偏颇,于是又有人提出"雅俗共赏",这又成了艺术追求的极至了。这种种说法都是从接受者的接受程度来评价艺术的高下,或许你可以说艺术家大都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

这其实是艺术家惋惜、慨叹知音难求的遁词而已。这恰恰证明了艺术家与观众,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距离,有这种距离,艺术家存在才有意义。

无论怎样说,艺术家的品格学识,审美情操,技法修养都应该高于一般欣赏者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其实应以提高一般人的审美情操和艺术修养为己任。要达此目的,研究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要一般人接受艺术熏陶这有一个诱异的过程,艺术家也会在这过程中提高自己,完全没有人接受的艺术是不可能生存的。

话说回来,陈永康在观众的掌声中是能够保持头脑清醒的。他早年师承岭南派,以艳丽的色彩和肖似的造型,描写通俗的题材,颇得观众喜爱。这也是岭南派能在大半个世纪以前,获得时誉的原因之一,陈永康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上。

他在更深的层次里挖掘中国艺术的内核。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西方艺术,追求娱乐性,刺激性,用强烈的色彩,夸张的造型,直接诉诸视觉。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艺术讲究内涵,以单纯的色和墨表现画外的意境,让出空间给观众思考、回味。

前者有如大热天喝大杯冰水,后者则是来一杯功夫茶。不能说孰优孰劣,只是两种文化的差异。既然是宣纸水墨的演绎,陈永康要强调纯粹的东方味道。他吸取海派,浙派水墨的淋漓和书法金石的骨力,色彩渐趋单纯。

但他没有放弃南方的清新,照顾到热爱他的画迷,没有在造型上走得太远,这种渐变是一种循循善诱的导向,而不是强加于人的号令。在题材上也选择简练纯朴的,用纯熟的笔墨,渲染着观者的心灵。最近他选编的画册,则以水墨为主,流行的通俗题材也不见了,只有笔情墨韵洋溢其中。只要回顾居派以来的岭南花鸟画的发展,就不难看出一种返朴归真的趋势,这里有多少艺术家的苦心孤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