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康水稻栽培专家 陈永康(水稻栽培专家)

2017-10-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陈永康[1] (1907年4月6日-1985年3月9日),乳名友生,江苏松江(今属上海市)人.13岁即下田干活,40年代摸索出"一穗传"水稻选种方法,创亩产500公斤纪录.1951年,首创全国单季晚稻亩产达716.5公斤,被评为华东和全国水稻丰产模范,并推广他的水稻丰产经验.1952年3月,获中央人民政府授予"农业爱国丰产模范"的奖状[2] ;中央文化部电影局和上海科技制片厂还实地拍摄他的丰产经验.陈永康主要事迹编辑1952年2月,联合7户农民办起陈永康互助组.19

陈永康[1] (1907年4月6日-1985年3月9日),乳名友生,江苏松江(今属上海市)人。13岁即下田干活,40年代摸索出“一穗传”水稻选种方法,创亩产500公斤纪录。1951年,首创全国单季晚稻亩产达716.

5公斤,被评为华东和全国水稻丰产模范,并推广他的水稻丰产经验。1952年3月,获中央人民政府授予“农业爱国丰产模范”的奖状[2] ;中央文化部电影局和上海科技制片厂还实地拍摄他的丰产经验。

陈永康主要事迹编辑

1952年2月,联合7户农民办起陈永康互助组。1953年4月,又联合周围21个互助组,成立联民生产初级合作社。1954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56年,组织高级生产合作社,任主任。1957年11月,在苏州召开的全国水稻丰产科学技术交流会上,提出了他多年摸索总结出来的水稻“三黑三黄”看苗诊断的系统经验。

会后,被聘为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并出版《陈永康水稻栽培经验》一书。培育的水稻良种“老来青”被全国22个省市及15个国家引种。

1964年8月,出席有44个国家和地区科学家参加的北京国际科学讨论会,会上,宣读了和其他3位科学家署名的《晚稻看苗诊断和栽培措施的研究》学术论文。次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科学奖。

70年代后期,致力于研究双季稻、三熟制和杂交水稻的高产规律以及栽培技术,在试验田里创出麦稻三熟亩产1526.5斤的成绩。1978年4月,为由江苏省农科院牵头撰写的《陈永康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翌年,国务院授予他“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2] 。

先后担任江苏省农科院副院长,省第二、三届科协副主席、省第四、五届农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农学会第四届顾问,为国家科技委员会农业组组长和国家农业部技术委员会委员。还先后被选为江苏省第一、二、三、五、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五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江苏省第一、六、七届代表大会代表,省六届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四、六届人民代表,全国六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共第十一届代表大会代表。

[3] 

陈永康人物事迹编辑

陈永康是我国著名的水稻学家,全国劳动模范,1907年出生于江苏松江。50年代,陈永康身为苏南区的农民,用“一穗传”的方法选育出单季晚粳稻良种“老来青”,大面积亩产达500公斤,在太湖地区成为水稻当家品种。

1951年,他种植的水稻产量最高达一亩716,5公斤,超过一般产量1倍以上,创造了当时华东地区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记录。1952年3月,他作为水稻丰产模范受到国家农业部颁令奖励。1956年,“老来青” 晚粳稻良种标本120箱被送往苏联、印度、缅甸、日本等15个国家展览。

陈永康在实践中总结出落谷稀匀、合式秧田、适时搁田、干湿水浆管理等一整套综合栽培技术。1958年10月,陈永康被聘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同年11月,在苏州召开的全国水稻丰产科学技术交流会上,又被聘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60年代初,陈永康与江苏省内外的作物栽培、土壤肥料、农业气象和植物保护等学科的专家一起,从理论上探明了水稻叶色黑黄变化的生理基础及其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稻高产理论”。1964年,在亚、非、拉美和大洋洲44个国家参加的北京国际科学讨论会上,他与同仁联合发表了《晚粳稻高产的看苗诊断和栽培措施研究》学术论文,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陈永康的水稻高产技术自50年代即在江苏全省以及长江中下游主要稻区大面积推广。

1955年,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到他所在的松江县联民农业生产合作社拍摄科学教育片《培育壮秧》。尤其是60年代,中共江苏省委、省人民政府在太湖地区建立基地和样板,以点带面,层层推广,陈永康水稻高产技术应用面积达700万公顷,创造的经济价值达数十亿元。

陈永康对提高大面积水稻生产的精耕细作水平和实现高产稳产起了重大作用,对中国栽培技术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楷模,是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典范。1978年,他的科研成果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陈永康是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农民科学家,195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江苏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农科院研究员、副院长、党组成员。陈永康艰苦朴素、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活到老、学到老,勇于探索,不断进取。

1978年,他种植2。95亩麦、稻、稻三熟制试验田,创造了平均亩产1526。5公斤的高产纪录。陈永康年逾古稀仍亲自下田操作、下乡传授技术,参加科学试验,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