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诗情画意 | 贝聿铭的灵感之源

2017-11-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贝聿铭的设计注重几何化造型的运用,注重建筑的能效,<华盛顿邮报>称他的建筑设计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都市计划.贝聿铭对中国建筑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早在1982年香山饭店的落成时,就掀起了中国建筑界对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大讨论.香山饭店贝聿铭说:"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晚年的贝聿铭有意将中国精神作为设计手法的内力,并以此为他曾经的设计手法寻求根据,摆脱设计的任意性.贝聿铭‍ 文化融于建筑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注重本土

贝聿铭的设计注重几何化造型的运用,注重建筑的能效,《华盛顿邮报》称他的建筑设计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都市计划。贝聿铭对中国建筑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早在1982年香山饭店的落成时,就掀起了中国建筑界对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大讨论。

香山饭店

贝聿铭说:“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晚年的贝聿铭有意将中国精神作为设计手法的内力,并以此为他曾经的设计手法寻求根据,摆脱设计的任意性。

贝聿铭‍

 文化融于建筑

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注重本土元素、地域材料和整个文化氛围的协调一致、融会贯通。在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项目上,考虑到目标的周边环境,如太平天国忠王府、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苏州民俗博物馆、狮子林等,在深厚的文化氛围下,贝聿铭采用了苏州民居粉墙黛瓦的基本元素,在色彩上做到统一。

在材料上没有使用传统的灰瓦,而是选用了容易获取的一种叫作“中国黑”的花岗,淋湿后色彩由黑灰变黑色,与粉墙形成更强烈的对比,更有了江南雨后的清新感。

结构上以传统木质形态包裹现代钢结构,既解决了结构稳定性问题又协调美观。在房顶采光上采用了传统建筑房顶的纵横交叉的斜坡特征,但避开传统采光的不足,采用了现代玻璃结构,体现了他“让光线来做设计”的理念。在整个形体上不仅简约,也做到了“不高,不大,不突出”,以突出和谐又不失其特征。

苏州博物馆

在中国银行大厦的设计上,贝聿铭也充分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园林的特征。以“曲径通幽”和“步移景异”为设计原则,用流水和石材造景,在大厦的东西两侧设有庭园,庭园中有水系、假山与树木,营造了一个小型生态环境,并与建筑融为一体,为整个建筑带来生机。

建筑形态上有着竹笋的特征,寓意“勃勃生机、蓬勃发展”,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精神相协调。设计中也加入了传统风水的考量,建筑周围水系的构建,水流生生不息,以示财源广进。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建筑融于自然

建筑融于自然的设计观念,是贝聿铭一生尤其是到了晚年的重要创作中心。在手法上注重内庭的设计,将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烘托出建筑的自然氛围,如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到了晚期,贝聿铭在内庭设计上更加注重自然光的利用和布置,如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香港中国银行等。

到了1988年,贝聿铭决定将承接的建筑工程由大规模转向小规模,如中行总行大厦、美秀美术馆、苏州博物馆新馆、中国驻美大使馆等,没有了之前的高大雄健的建筑体态,代之的是更为朴素、自然,更具有亲和力的设计特征。

美秀美术馆

美秀美术馆是晚年贝聿铭的代表作,在日本远离城市的滋贺县甲贺市的自然保护区,贝聿铭精心绘出了一幅桃花源图,彰显出东方独有的意境美,实现了他多年来的“桃源梦”。美秀美术馆在设计之前就面临严重的客观束缚,1997年1月21日贝聿铭在纽约曾接受过一次记者的采访,他讲:“构造的形态当然被地形所左右,根据当地的规定,总面积为一万七千平方米的部分,大约只允许两千平方米左右的建筑部分露出地面,所以美术馆80%的部分必须在地下才行。

”正如中国传统绘画、工艺一样,“没有限制,谈不上艺术”,正是由于这些限制,美秀美术馆才显得更为人所感叹,建筑隐藏在地形中,树荫环绕下若隐若现,创造出中国山水画的效果。

美术馆的屋顶设计采取了日本古庙灵巧的特征,尽管贝聿铭在设计中吸收了不少古典风格和传统的风格理念,但它几何化的造型又不失现代感。在自然光的利用上,贝聿铭认为光线能更好地展示与人的亲和及环境的温雅,为实现这一构思,屋顶采用框架玻璃结构,并在光的反射、折射和阻断等方面反复推敲建筑的细部,以臻于完美。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该建筑还专门设计了道路的隧道,并搭建了一系列平台,以减少对周围植被的破坏。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

对于贝聿铭取得的成就,他曾讲“离开中国八十多年了,……但中国文化对我影响至深。我深爱中国优美的诗词、绘画、园林,那是我设计灵感之源泉。……我都致力于探索一条中国建筑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建筑的根可以是传统的,而芽应该是新芽,这也是中国建筑的希望所在”。

建筑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源泉,贝聿铭的设计强调“新芽”,在很多方面吸收了各国传统建筑手法,将传统的建筑轮廓、文化精神与现代造型和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并融入自然环境之中,这是贝聿铭的建筑设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