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郭沫若 郭沫若为何冒天下之大不韪想挖始皇帝、武则天的陵墓

2017-11-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郭沫若 (1892-1978)四川省乐山人.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著述颇丰,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中国新诗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公认的文化领袖.郭沫若有一个最大爱好,就是想把中国所有的帝王陵墓都挖开看看.中国历史上,只要是稍微有名一点的皇帝陵墓,基本上都被盗墓贼光顾过.最惨的像汉

郭沫若 (1892-1978)四川省乐山人。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著述颇丰,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中国新诗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公认的文化领袖。

郭沫若有一个最大爱好,就是想把中国所有的帝王陵墓都挖开看看。

中国历史上,只要是稍微有名一点的皇帝陵墓,基本上都被盗墓贼光顾过。最惨的像汉武帝,不仅财宝被人盗光,尸体还被扔在太阳下暴晒,而康熙大帝连骨头都凑不齐了。安检措施搞得再好的陵墓,在盗墓贼面前基本都是纸老虎。

然而有一座皇陵,堪称中国最坚挺的皇陵。它埋葬的皇帝大名鼎鼎,千年来被无数盗墓团伙添加过特别关注,但始终没有人能打开它,铁锹挖不动,炸药炸不动,每次有盗墓贼靠近,都会发生灵异事件,好像有神灵在庇护。这座神奇的皇陵就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

1958年,上海到新疆的312国道修到了陕西乾县,也就是乾陵所在的地方。当时缺少石头,几个民工就来梁山上炸石头。没想到这一炸炸出了重大新闻。山腰间炸出了一个方形的口子,正好是一个人的大小,可以进出。后来经过鉴定,这就是黄巢、温韬、孙连仲同学前仆后继找了一千年的乾陵墓道入口。

这件事一出来,有一个人无比激动。他就是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

当时,陕西还成立了“乾陵挖掘委员会”,墓道的清理工作都完成了,就等着打开金刚墙准备进入玄宫了。这个时候,在郭沫若的大力倡议下,文化部给国务院递交了《乾陵发掘计划》,只等着国务院批准。激动的郭沫若还到了周总理旁边说:“里面肯定有很多珍贵的字画,很可能有武则天的诗集,王羲之的《兰亭序》,还有武则天的画像!一定是石破天惊的大事!”

面对这份计划书和激动的郭沫若,周总理只是冷冷地说了一句话:“此事留作后人来完成。”

那个时候,各省都在申请发掘帝王陵,全国有一股挖陵热。当时定陵就正在挖掘。定陵就是郭沫若倡议挖掘的,遇到了很大问题,很多东西都不得保存而被毁掉,所以对挖掘乾陵的事,周总理做了这样的回答。

可是到了1973年,郭沫若还是念念不忘乾陵,又提议发掘乾陵,周总理话语冰冷的答道:“十年之内别开帝王陵!”

我们要感谢周总理,可以让我们后世的子孙共同享有这座文化遗产。周总理的这句话,成为我国针对帝王陵墓考古的基本政策,即绝不主动开挖帝王陵墓。这样才是对文化遗迹的最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