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故居春节有章太炎书法展

2017-10-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篆字,中国古代的字体之一,它见证了周到秦汉时期中国文字的发展变迁.篆书字体整齐,线条匀称,笔画鲜明,字形古拙,是研究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春年期间,章太炎纪念馆展览将展出章太炎先生用篆书抄录的<千字文><诗经•七月>六条屏,古诗词手稿以及收藏的<三体石经>,带你近距离感受篆字之美.用篆书抄录<千字文>是章太炎晚年为儿孙写的识字本.四册毛边纸本长二十五厘米.宽二十三厘米,每页只有四个字,每字八厘米见方,字字笔法端正,结构严谨.章太炎抄录此文时恰逢日军侵

篆字,中国古代的字体之一,它见证了周到秦汉时期中国文字的发展变迁。篆书字体整齐,线条匀称,笔画鲜明,字形古拙,是研究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春年期间,章太炎纪念馆展览将展出章太炎先生用篆书抄录的《千字文》《诗经•七月》六条屏,古诗词手稿以及收藏的《三体石经》,带你近距离感受篆字之美。

用篆书抄录《千字文》是章太炎晚年为儿孙写的识字本。四册毛边纸本长二十五厘米、宽二十三厘米,每页只有四个字,每字八厘米见方,字字笔法端正,结构严谨。章太炎抄录此文时恰逢日军侵华,亦有告诫儿孙不忘祖国历史,珍惜祖国文字之意,也是他“用国粹激励种姓,增进爱国热肠”思想的集中体现。

《诗经•七月》六条屏是馆藏章太炎书法中唯一一件六条屏书法,每条四列,每列十六字,合计383个字。字体严谨,气势磅礴,笔法圆转自如,充分体现出了章太炎篆书书法的特色与精华。

章太炎抄录的古诗手稿,全部抄录在标准信纸上,内容包括《观沧海》《龟虽寿》《诗经》《古诗十九首》等,笔锋刚劲,字字有出处,可以作为章太炎“时亦作字,每日辄写三四十篆”的一大例证。

此外,章太炎还收藏了诸多珍贵的金石拓本,并时常与李根源、于右任、易培基等好友交流金石研究的心得。其中,《三体石经》是学习篆书必读的古文经。因碑文中每个字都有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书写刻石,三体石经亦成为校正文献内容和文字书体的“标准”。可见,太炎先生在书法上的极高造诣并非偶然。除了具有深厚的小学根底和书法家的艺术修养外,他在修炼基本功上也确实花过一番功夫。

章太炎平时每日起身,总要先练一番字。听说他家里一块四尺见方的大青砖,在这砖上用清水日日练习。有时他一口气连书数十张,往往磨墨都来不及。后来置办了一台磨墨机,可将四锭墨同磨,供他习字专用。

章太炎练字先从双钩悬腕起,后练单钩悬腕,逐渐运用自如。不论是大幅还是斗方,是篆书还是行楷,均不需打格折叠,只需对纸略顾一番,便大笔挥毫,一气呵成。写完之后也从不加以修饰,却能取得大小相宜,疏密相当,恰到好处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