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丁东南亚 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

2017-11-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所现有四个重点研究领域:东南亚各国史及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国际关系;东南亚经济与文化;东南亚华侨华人.80年代以来,研究所科研人员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国家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5项和一批省市科研项目.其中已完成的国家.部委级项目"中国古籍有关东南亚各国资料汇编"(系列)."菲律宾史"."东南亚华侨华人史"."近代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研究". "东盟组织内外关系研究"反映了本所在东南亚历史

本所现有四个重点研究领域:东南亚各国史及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国际关系;东南亚经济与文化;东南亚华侨华人。

80年代以来,研究所科研人员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国家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5项和一批省市科研项目。其中已完成的国家、部委级项目"中国古籍有关东南亚各国资料汇编"(系列)、"菲律宾史"、"东南亚华侨华人史"、"近代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研究"、 "东盟组织内外关系研究"反映了本所在东南亚历史、华侨华人问题和地区国际关系领域的科研实力和优势。

70年代以来,本所科研人员先后完成和出版了专著、译著、工具书40部;完成并已为出版社接收的书稿6部,其中专著《东南亚近代史》、《菲律宾史》、《泰国史》、《近代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中缅关系史》、《二战后东南亚华侨华人史》、《现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译著(英)霍尔《东南亚史》和编著《中国古籍有关菲律宾资料汇编》等均为国内学术界具有开拓性的优秀成果,并且受到国外同行的普遍关注和肯定。

本所还先后编辑出版了《东南亚问题》、《东南亚历史论丛》、《东南亚历史译丛》、《东南亚学刊》等学术刊物和有关东南亚和华侨华人问题的论文集,以其较高的学术质量与参考价值获得国内外学者及有关部门的好评。现出版定期刊物为《亚太研究》。

本所长期担负研究生培养任务,教学工作促进了科研水平的提高。早在60年代,中山大学历史系就已开始招收东南亚历史方向的研究生。1978年本所设立世界地区史、国别史硕士点以来,已招收硕士研究生(包括港澳台地区研究生和国外留学生)逾50人。1998年获得世界史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2年起招收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1] 

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学术交流编辑

本所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工作经验,课程设置完整,涉及面广。主要学位课和选修课包括:东南亚古代史、东南亚近代史、东南亚现代史、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华侨华人问题研究、当代东南亚国际关系、东南亚经济、东南亚政治、东南亚宗教与文化、有关东南亚中外名著评介等。

本所曾主办一系列国际与国内学术活动。1985年主办国内第一次华侨华人历史国际研讨会,1989年主办2000年前后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展望研讨会,1994年主办面向21世纪的区域合作:中国与东南亚国际研讨会。

本所占有图书资料丰富,现有图书12000册以上,其中外文(包括东南亚国家语种)图书约占50%,中外文期刊约350种,中外文报纸约50种,大部分东南亚国家的报纸本所均有订阅。此外还有一批会议文献和微缩胶卷。除自行订购外,国外机构和个人也向本所赠送了大量珍贵图书资料。图书资料室配置了计算机及有关辅助设备,并已接通国际互联网络。

与本所保持较密切交流关系的高校和学术机构包括:美国华人历史学会、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新加坡南洋学会、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泰国法政大学东亚研究所、泰国华侨崇圣大学、菲律宾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菲律宾德拉萨大学、菲中发展资源中心、越南国家社会与人文科研中心东南亚研究所和中国研究所、河内国家大学、胡志明市综合大学、仰光大学、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香港亚太二十一学会等。

本所曾先后聘请了德国汉堡大学著名东南亚问题专家傅吾康博士、泰国法政大学原副校长,著名政治学家里奇博士为客座教授。现任客座教授为香港大学原副校长兼亚洲研究中心主任黄绍伦博士、香港浸会大学教授兼香港亚太二十一学会主席黄枝连先生。[1] 

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科研师资编辑

在研究室、所初创和前期发展过程中,国内东南亚研究著名学术权威陈序经、朱杰勤、金应熙、何肇发等一批老专家曾在本研究机构工作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指导和直接领导为本所科研队伍的组建和科研、教学工作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所拥有一支学科齐全、梯队完整、素质较高、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研究队伍。全所现有15名科研人员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中青年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在职攻读博士4人、其他均具有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