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斌马家辉 马家辉:给香港书展的两个建议

2017-12-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眨眼一星期,香港书展又到埋单时分,每年此刻我都对书展朋友重提两个建议,好像提了很多年了,不知道是否有了若干落实;或许有了而只是我懵然不知;或许这些建议根本都不值得实行.第一个建议是,每年书展的数百场讲座,据我了解,十居其九有现场录像,不管是名家演讲或小众分享,皆是极有意思的文化活动,所言所谈,以至现场观众的提问反应,皆是极有价值的文化记录.主单位应已把其中重要的录像片段放置网上,任由地球人无偿观看,但书展网站的点击率终究不高,因为在互联网平台,是否有好内容是一回事,能否有好平台把好内容扩散出去又

眨眼一星期,香港书展又到埋单时分,每年此刻我都对书展朋友重提两个建议,好像提了很多年了,不知道是否有了若干落实;或许有了而只是我懵然不知;或许这些建议根本都不值得实行。

第一个建议是,每年书展的数百场讲座,据我了解,十居其九有现场录像,不管是名家演讲或小众分享,皆是极有意思的文化活动,所言所谈,以至现场观众的提问反应,皆是极有价值的文化记录。主单位应已把其中重要的录像片段放置网上,任由地球人无偿观看,但书展网站的点击率终究不高,因为在互联网平台,是否有好内容是一回事,能否有好平台把好内容扩散出去又是另一回事,内容若是King,平台便是Queen,王与后配成对,始可发挥好效果。

总之是“好内容 好平台”才可相得益彰。

所以香港贸发局应该找寻一个好平台,用商业协作的双赢模式把好内容推出去,而既然许多好讲座皆以中文进行,内地又有了这么多“乜乜”网的视频平台,何不找个适合的合作单位,让“香港书展2015讲座精华”成为该等平台上的单元节目,任人点击?再把讲座内容的版权卖出去,收入不管高低,全部用来成立“香港书展推广基金”,留待来届的长远使用,尤其应该用来补贴小型出版社、另类出版品的参展和活动支出,这招叫做“拉强扶弱”,或叫做“以商业补文化”,值得认真考虑。

今年的年度作家李欧梵曾经批评,香港书展的商业味道太浓,若用此招,或多或少算是响应了李教授的担忧;若不用,对不起我马某无所谓,对不起李教授便不太妥当。

第二个建议是,每年有一百万人次集中看书买书,不管卖出的书种是雅是俗,皆对出版市场的策划甚有参考价值,香港贸发局该跟香港出版总商会合作,连续七天在场内进行消费调查,透过问卷或访谈等形式,了解入场人士的花钱取向。

因人多,调查难以百分百全面,但若取样得宜而问卷又设计得当,再加一些折扣券之类的小诱因,不难得出可靠数据。一年下来,五年下来,累积数据,除了对出版行业有益,更有助于掌握香港人的阅读趋势和文化心态。

有了录像推广,有了调查数据,七天的书展时间才不会像烧烟花般,“砰”一声,无影无踪。(据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