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龙农民 农民王德龙“哈洽”觅商机

2017-06-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王德龙自己摸索出了发酵肥料的方法.浇灌的方法,大米的产量才有所增加.王德龙说,为了这些,他的手一年到头都是磨了水泡变成老茧,老茧掉了又出水泡

王德龙自己摸索出了发酵肥料的方法、浇灌的方法,大米的产量才有所增加。王德龙说,为了这些,他的手一年到头都是磨了水泡变成老茧,老茧掉了又出水泡。如今,像他家这么多地,别人家种普通米每年纯收入能达到七八万元,但他家每年的产量能达到5万斤,年收入还只有两三万元,还要供孩子上大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他对自家有机大米的产量挺满足的,最关键的问题是粮食卖不上价。就因为这个原因,一些被王德龙动员来一起种有机米的亲戚朋友也退出了种植。

与企业合作被骗了

王德龙开始向外推销自己的大米。听说是卖有机大米,人家都要王德龙的品牌、鉴定证书等东西,听得他一头雾水。后来在别人的指点下,王德龙成立了自己的“金农家有机稻专业种植合作社”,享受到了国家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但如果鉴定、注册等都办下来,至少要3万元钱,而且每年都要交一两万元,实在负担不起。

后来,一家生产企业找到王德龙,要和王德龙合作。这家企业把他的米拿去鉴定,顺利通过了有机米的相关鉴定。朴实的王德龙没有想到,鉴定证书上的名称是那家企业的名称,而不是他的合作社。王德龙事先没有和那家企业签订任何协议,后来那家企业以王德龙的米价太贵为由,拒绝收购他的大米。

王德龙说,自己就是个普通的农民,没有那么多的辨别能力。从那以后,只要有企业合作,王德龙都要求企业要体现出他的品牌。但没有一家企业愿意这样和他合作,都只是想单纯收购大米。

倔强的王德龙告诉记者,他坚持了近10年的有机米之路,绝不能放弃。他一定要闯出自己的有机米品牌,还要带领乡亲们走上这条道路。

有机粮食销售成农民“心病”

在本届哈洽会上,记者看到七台河市三胜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也参展了。这家合作社是由七台河市茄子河区宏伟镇的农民成立的。合作社成立之初,是由一位村党支部书记抵押了自己的土地、农具等向银行贷款,七八位农民集资,共筹款300多万元,建立起了包括加工、包装、成品堆放、原粮堆放等车间专业的有机粮食生产基地,以种植玉米、谷子、杂粮为主。

该合作社理事长黄胜君告诉记者,虽然现在他们年产达到百万斤,以后还会翻番,但有机粮食的推销成了他们的“心病”。他们的想法是走产、供、销一条龙的出路,但他们都是普通的农民,粮食种植他们是内行,卖粮他们就是外行了,卖有机粮食更是两眼一抹黑。

光审批相关手续,他就跑了两年,行程达几万公里。现在手续算是齐全了,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有机粮食,销路又成了问题。如果和大企业合作,企业还要压价,农民辛辛苦苦一年,收入会少很多。

如果由自己的合作社负责销售,他们雇不起专业的销售人员,只能靠自己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地谈。商业谈判他们又不懂,只能一点点摸索。没有办法,只能降价销售。同样的东西,别人的产品在市场上能卖二三十元钱,他们只能卖10元钱。

目前,已经有客商找到了王德龙、黄胜君洽谈合作事宜。他们表示,这趟哈洽会没白来,了解了同类产品的行情,开了眼界,还联系到了市场,他们期待着自己的“有机路”能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