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随顾城 大师顾随与潍坊:北大毕业 古城初登讲坛

2017-06-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大师顾随与潍坊:北大毕业,古城初登讲坛人文潍坊上世纪20年代的松林书院.1920年,23岁的顾随从北京大学毕业,来到青州,任教山东省立第十中学.初登教坛的顾随怀抱理想,全身心投入工作,立志终身从事教育事业.从教之余,他结朋交友,切磋学问,与他的河北老乡卢宗藩.早期同盟会员王乐平之弟王少韩等成为知音.北大高材生,来青州十中教中英文1915年,顾随高中毕业报考北京大学,通过了北大国文系的入学考试.北大校长胡仁源阅卷时发现,顾随的中国文学水平卓异,再读国文系已无必要,建议他改读西洋文学,以开阔眼界,拓

大师顾随与潍坊:北大毕业,古城初登讲坛

人文潍坊

上世纪20年代的松林书院。

1920年,23岁的顾随从北京大学毕业,来到青州,任教山东省立第十中学。初登教坛的顾随怀抱理想,全身心投入工作,立志终身从事教育事业。从教之余,他结朋交友,切磋学问,与他的河北老乡卢宗藩、早期同盟会员王乐平之弟王少韩等成为知音。

北大高材生,来青州十中教中英文

1915年,顾随高中毕业报考北京大学,通过了北大国文系的入学考试。北大校长胡仁源阅卷时发现,顾随的中国文学水平卓异,再读国文系已无必要,建议他改读西洋文学,以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领域,为将来研究中国文学打好坚实基础。但是,顾随的英语基础很差。于是,胡校长先让他到北洋大学预科专攻英语,两年后转入北大英文系。

1920年夏,顾随北大毕业,到位于青州的山东省立第十中学(简称青州十中)任教。

老家直隶省清河县(今属河北省)的顾随,之所以到山东任教,一个重要原因,是山东的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顾随曾回忆道:“山东这个省份,是言论自由的地方。而且民治主义还在活鲜鲜的时期。这全因为督军的势力不大,官吏的压力不高的原故。别的省份如奉、直不用说,便是山西,恐怕反对督军的论文,也不敢在报上发表;省议会也不敢将省长的公文驳回。所以我不愿意离开山东,一则可以随便做梦——思想自由;二则可以随便胡说——言论自由。”顾随所说的奉、直,指奉天省(即今辽宁省)和直隶省(大约为今河北、北京、天津地域)。

顾随到山东的另一个原因,似乎与他的夫人家有关。

顾随出身富家,父亲顾天祥为清末秀才,长于诗赋,家有大宗田产,并开着一个银号。顾随上中学时结婚,夫人留下一个女儿即早逝。第二位夫人徐荫亭家,是清河的邻县——山东临清,顾家有生意做到临清。

青州十中的前身是松林书院。据考证,书院建于北宋年间,因院内对植古松二株,干矮枝阔,故名“矮松园”。明代正德年间,更名松林书院。

书院内古松挺立,绿阴蔽天,“书院松涛”为青州八景之一。史载,出生于青州的北宋名相王曾少时在此读书。明代中叶,名宦祠移建院内,祀宋代在青州为官的寇准、王曾、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十三人。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下令废书院、兴学堂,松林书院改为青州府官立中学堂。民国三年(1914年),更名为山东省立第十中学。

到青州后,青年顾随怀抱理想,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他曾对同事、好友卢宗藩说,自己“不当大学教授,便当小学教员”。

顾随担任国文和英语两门课程,当时的国文课主要是学古文。顾随的女儿顾之京称,“像父亲这样身兼两种不同语种的语言文学课,不仅在当时,就是在后来的学校里,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

率直又热情,与数名同事结成好友

在青州,顾随结交了一批好朋友。

卢宗藩是顾随的至交、挚友、知音。卢宗藩字伯屏,河北涿州人,1917年毕业于京师高等师范学堂,1921年春来到青州十中任教。两人在青州十中相识时,卢宗藩33岁,顾随24岁。在顾随眼中,卢宗藩是一位仁厚长者,忠诚、正直而谦和;对卢宗藩来说,顾随是一个切磋学问的同事,无话不说的朋友,率直、热情的小弟弟。

6月26日,卢宗藩离开青州十中,赶往北京任教。两人在青州相处仅3个月,却开启了他们终其一生、情逾同胞的兄弟情义。此后两人天各一方,却一直保持着通信联系,切磋教学,叙友情,谈人生,交流创作。顾随甚至当起月老,成就了爱徒刘剑霞与卢宗藩四弟卢宗濩的一番姻缘。

6月25日,卢宗藩告别青州的前一天晚上,顾随借着灯光写下白话诗《送伯屏进京》。全诗分四部分,每部分都以“伯屏要走了!三个月的聚会、往来,而今要分手了!”为开端,抒写牵念之情。其中一段用对比的手法写道:“你到北京,兄弟们联床谈心,同案吃饭饮酒。那时孤灯底下的我,成队的蚊子右咬一口,左咬一口!”这首诗,是迄今发现顾随所作的惟一一首白话诗。

自1921年6月底至1930年11月,两人通信十年之久。风风雨雨,卢宗藩一直将顾随寄给他的信仔细保存。1939年,50岁的卢宗藩病逝于四川绵阳。此后,这些信件一直由其弟、也是顾随的好友卢宗濩珍藏。卢宗濩谢世前两年,将顾随寄给卢宗藩的475封信整理好,由后辈交给顾随的女儿。这些信函,成为研究顾随的珍贵资料,也记录下了顾随在青州的点点滴滴。

顾随在青州十中结交的另一位朋友是周正煌。周正煌字世明,安丘人,曾留学日本,为早期同盟会员。

在青州十中期间,顾随经历了两任校长。

一个是王少韩,青州十中第一任校长,1911年至1921年春在任。王少韩又名绍韩,字承堡,其兄为王乐平,原诸城、今五莲西楼子村人,与顾随相处半年多。顾随后来在济南又与王乐平成为朋友。顾随与王少韩、王乐平弟兄的友情,持续经年。

另一个是李汝良,青州十中第二任校长,1921年春至1922年春在任。李汝良,字致民,安丘官庄人,与顾随相处4个多月。

◎相关链接

顾随

顾随(1897—1960)名宝随,字羡季,笔名苦水,别号驼庵,河北清河县人,祖父和父亲都是秀才。顾随四五岁时进入家塾,1907年入广平府中学堂,1915年入北洋大学预科学习英语,1917年转入北京大学英文系。

1920年毕业后,任教山东省立第十中学;1926年,任教天津女子师范学院;1929年,任教燕京大学,此后又在北平大学、中法大学、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兼课;1942年到辅仁大学任教,并在中国大学、中法大学兼课。1949年因病休养,1953年赴天津师范学院(河北大学前身)任教,1960年病逝。

顾随任教近四十载,许多弟子早已是享誉海内外的作家、专家和学者,如沉樱、叶嘉莹、周汝昌、史树青、邓云乡、郭预衡、颜一烟、黄宗江、吴小如、杨敏如、王双启等等。

自上世纪30年代起,顾随就有《稼轩词说》《东坡词说》《元明残剧八种》《揣龠录》《佛典翻译文学》等多种学术著作问世。上世纪80年代后,经多方收集,已出版《顾随文集》《顾羡季先生诗词讲记》《顾随:诗文丛论》《顾随说禅》等著作十数种。

顾随曾倾力于小说和散文创作,其短篇小说有《爱——疯人的慰藉》《夫妻的笑》《反目》《失踪》《孔子的自白》《母亲》《废墟》等十余篇,中篇小说有《乡村传奇》《海上浮沉》等;散文有《月夜在青州西门上》《街上》《母亲》《夏初》等30多篇。

顾随偏爱填词写诗,自1927年起出版了旧体诗词集《无病词》《味辛词》《荒原词》《留春词》《霰集词》《濡露词》《苦水诗存》等。

顾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位发表杂剧的剧作家。他创作的杂剧有《馋秀才》、《再出家》、《马郎妇》、《祝英台》、《飞将军》、《游春记》等6种计26折。

顾随精于书法艺术,曾师从书法大师沈尹默,草楷皆工。他的书法作品收入《民国时期书法》、《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等著作。

顾随逝后数十年,人们重新发现其价值,誉之为当代的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二十世纪出色的国学大师。其弟子、红学泰斗周汝昌称他是“一位正直的诗人,而同时又是一位深邃的学者,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