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希如文昭关 上海傅希如《文昭关 一轮明月》【十三伊】(2010年)

2017-12-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在京剧吧看到chiyu005(天津 孙xx 痴余先生)的跟贴:据我所知"十三一"属于汉调唱法,以余三胜演唱最为著名,余叔岩先生少年时曾用此腔演唱.而"汪派"属于徽调,是不会唱"十三一"的.自谭鑫培[老谭曾先后拜程长庚.余三胜为师]以后,渐渐融合了"徽"."汉"的唱法,"十三一"才逐渐被取代.    另据老先生所传京剧老生仍在使用类似"十三一"的唱腔,比如上天台中

   在京剧吧看到chiyu005(天津 孙xx 痴余先生)的跟贴:据我所知“十三一”属于汉调唱法,以余三胜演唱最为著名,余叔岩先生少年时曾用此腔演唱。而“汪派”属于徽调,是不会唱“十三一”的。

自谭鑫培【老谭曾先后拜程长庚、余三胜为师】以后,渐渐融合了“徽”、“汉”的唱法,“十三一”才逐渐被取代。    另据老先生所传京剧老生仍在使用类似“十三一”的唱腔,比如上天台中“叫寡人怎舍得……”的“舍”字,还有《碰碑》中“我的大郎儿”的“儿”字,都属于汉调的唱法,只不过在这里它不叫“十三一”,而是叫“满江红”。

           “满江红”说法或者有误,这种大腔、长腔较早在堂会演出中往往会搏得满堂喝采,反响热烈,引起轰动,成名走红,故而正确的应叫做“满堂红”。

见北京刘曾复“漫话王凤卿 ”:      凤卿字仁斋,原籍江苏,生于北京。

其兄是著名青衣王瑶卿。王凤卿幼年由崇富贵、陈春元开蒙,后从贾丽川学老生,十余岁便搭班演出。由于他的嗓子冲、扮相好、身段边式、工夫扎实,所以很快就成了大名。

    当他20岁左右时,在一次堂会戏开演前,有人将他引荐给了当时与谭鑫培、孙菊仙齐名的老生三鼎甲之一的汪桂芬。汪一度为程长庚操琴,深得其演唱三昧。

    王凤卿提出要向汪桂芬学戏,汪对他说:“少间你用心听一听我的唱法。”那天汪桂芬的戏是《钓金龟》,演老旦饰康氏。待汪下场后,王凤卿随即又去见他,汪桂芬说:“你可曾听见我那个‘一'字,你得用多少年的功夫才能学到?谈何容易!

”     这次堂会后不久,王瑶卿便替王凤卿宴请汪桂芬,王凤卿便正式向汪桂芬学艺了。     汪桂芬的脾气是出名的古怪,但却对王凤卿很客气,说:“你不要叫我师父,论辈分,我们应该是兄弟相称。

”主动地将自己拿手的《让成都》、《群英会》以及老旦的《钓金龟》、《游六殿》等戏,毫无保留地倾囊授予王凤卿。

    王凤卿的嗓音高亢沉郁,本接近汪桂芬,又得其悉心指点,因而深得王派精髓。     及至汪桂芬逝世,便由王凤卿顶了他的缺,入升平署,成为“内廷供奉”,常与谭鑫培、陈德霖、杨小楼、龚云甫及王瑶卿合作。

    有一次谭鑫培对他说:“你给我《战长沙》的本子,我给你《斩华雄》的本子。

”二人便交换了。谭鑫培给王凤卿的《斩华雄》只有一场戏,即关公唱一句[导板]下接[原板],“斩华雄”的过程是暗场处理的。     后来百代公司请王凤卿录唱片,他在一面录上汪桂芬所授的杰作《让成都》,另一面便录上这出《斩华雄》的唱段。

    王凤卿曾和陈德霖一度合作,挖掘了不少老戏。民国初年,二人欲演《大保国》。王凤卿的调门很高,陈德霖又是有名的“金嗓子”,所以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花脸演员。

王凤卿知道有位琴师以前曾唱过花脸,后来改场面,一直为名净何桂山操琴。     于是鼓励他来扮演徐延昭。这位琴师上台后与二人配合得严谨火炽、恰到好处。

戏后,王凤卿劝他重操旧业,他便听从了建议,正式演铜锤花脸了。这就是一代净行宗师裘桂仙。     王凤卿在演《大保国》时,还有些创新;在唱杨波奏头道本章末尾的“十八年改国号”的“改”字时,使了一个[满堂红]的大腔,并且把[原板]改成了[三眼]唱腔。

后来这种唱法便流传下来,杨宝森在演这出戏时,唱的就是王凤卿的路子。 刘曾复主讲:王凤卿《让成都》《华容道》《苏武牧羊》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