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希娟的孩子 祝希娟 24岁票选为新中国第一位“影后”

2019-01-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62年5月22日,第一届电影"百花奖"的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出席."百花奖"是由<大众电影>杂志社主办的一年一度的群众性评奖,和金鸡奖一起通称为中国电影双奖.它只代表群众对电影的看法和评价.祝希娟的孩子 祝希娟 24岁票选为新中国第一位"影后"首届评奖于1962年,1963年举行了第二届评奖,以后中断了17年,于1980年恢复并举行了第三届评奖,以后每年举办一次.首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

1962年5月22日,第一届电影“百花奖”的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出席。“百花奖”是由《大众电影》杂志社主办的一年一度的群众性评奖,和金鸡奖一起通称为中国电影双奖。它只代表群众对电影的看法和评价。

祝希娟的孩子 祝希娟 24岁票选为新中国第一位“影后”

首届评奖于1962年,1963年举行了第二届评奖,以后中断了17年,于1980年恢复并举行了第三届评奖,以后每年举办一次。首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红色娘子军》、最佳编剧:夏衍、水华(《革命家庭》)、最佳导演:谢晋(《红色娘子军》)、最佳女演员:祝希娟(《红色娘子军》中饰吴琼花)、最佳男演员:崔嵬(《红旗谱》中饰朱老忠)。

祝希娟的孩子 祝希娟 24岁票选为新中国第一位“影后”

这是时任中国文联主席的郭沫若在大会上向《红色娘子军》女演员祝希娟(右)颁奖。

40多年前,《红色娘子军》里的“吴琼花”脱颖而出,作为红色经典系列已经深深根植在两代影的心里。

40多年来,祝希娟始终以“娘子军”“向前进,向前进!”的姿态,行走在艺术人生的道路上,任凭雪雨风霜,任凭时空变换,都无法阻挡她“永远向前进!”的脚步。

祝希娟的孩子 祝希娟 24岁票选为新中国第一位“影后”

“火辣辣眼睛”让她展开艺术人生

1938年1月17日祝希娟出生在江西赣州。

1962年,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影后”,24岁的祝希娟成为亿万中国人关注的焦点。

电影《红色娘子军》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复仇女神”吴琼花那双火辣辣的大眼睛,正是这双眼睛,让还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三年级学生的祝希娟展开了她非凡的艺术人生。

怀揣理想的祝希娟,1957年如愿考进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上初中时,她曾在赵丹导演的《为孩子们祝福》里跑过“龙套”,虽然只有一个背影,但触“电”的感觉让她的梦想插上了翅膀。

大三时,正遇上导演谢晋专程来上海戏剧学院挑选即将开拍的新片《红色娘子军》的女主角。为了寻找心中的“吴琼花”,他曾经找遍了整个上影,无奈之际,谢晋考虑到在校学生当中“挖”演员。“踏破铁鞋”的谢晋,在排练厅里无意看到一对青年男女演员在大声争吵,看得出,是为某个角色如何演法在争论,女学生似乎十分激动,一双大眼睛冒火的样子,让谢晋感觉找到了“最佳人选”。

得知第一次上银幕就要担纲女主角吴琼花,她自然是激动得一整夜也没能合眼。经过一个多月在海南与原娘子军连长冯增敏真刀真枪的军训,祝希娟脸上褪掉了一层皮,成功出演了吴琼花。

《红色娘子军》上映后,像一阵旋风一样,立即席卷了全国各大影院。

1962年,《大众电影》举办了以“百花奖”命名的第一次全国性的电影评奖活动,祝希娟被“影迷们”票选为“最佳女演员”,成为新中国影坛第一个“百花影后”。

几十年过去了,用祝希娟的话来说:“我是一个幸运儿。”

不惑之年开辟新天地

1983年,沿海经济特区“试验田”深圳,开始了规模庞大的开发热潮,在京津沪广招贤才,祝希娟夫妇得知了这一消息。她想,到一个尚在兴建的城市,个人的潜力更能全方位释放出来。此时已45岁的祝希娟毅然举家南迁,来到了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阵地,她担任深圳电视台副台长,开始参与筹建电视台的具体工作,开始开辟她人生的另一片崭新天地。

“当时的条件说起来,你们也许很难相信,那个简陋的劲儿呀,到处全都是农田和芦苇,在农田边上扎起两排铁皮房子,我们就开始工作了。”她回忆说。

从著名演员到电视台领导,“华丽转身”后15年的行政生涯,祝希娟浓缩为“拳打脚踢”4个字。工作中干事业有着一股子风风火火女强人性格的祝希娟,同事们封她是“公关台长”,大事小事都找她办。

1989年,祝希娟任深圳电视台电视艺术中心主任,全力推动电视剧的创作与制作,五年内完成了二十多部电视连续剧。其中,《特区少年》、《超越生命》和《大风警报》3部电视连续剧一举拿下“飞天奖”三个大奖,被人们称为“深圳电视剧的拓荒者”。

对于祝希娟在深圳电视台所做出的贡献,深圳开拓创业的领军人物袁庚评价她是“深圳文化沙漠中一颗带刺的仙人掌”。

向前进,永远向前进!

1998年,祝希娟退休后和丈夫来到美国洛杉矶,成为大洋彼岸新一代移民。

在一个崭新而陌生的国度里,没有人知道她是谁,一切又得从头开始。祝希娟与好友联手创办“美国琼花影视艺术公司”,致力于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她每天处理公司业务、去语言学校免费补习英语,忙得不亦乐乎。她的英语进步很快,65岁时她还考取了驾驶执照。

近年来,祝希娟经常是美国、中国两头跑,一直把自己看作是“深圳人”并引以为荣的她,心里浓郁的“深圳情结”,使凡是由她参与或负责的影视片,都以深圳为主题、做背景。

2007年,祝希娟携手儿子侯量用高新电视拍摄了《滑向未来》的故事片,反映两代深圳滑板青年的生活和爱情。祝希娟笑称,最初朋友得知自己要拍如此年轻的影片时都说她一定是疯了。“但我的座右铭是‘永远向前进!’,我的性格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接受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