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帘听政始于何时 垂帘听政 古代太后听政为何要“垂帘”!

2019-12-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听政时要"垂帘",是因为临朝听政当然要和群臣见面,可是从前的生活习惯是男女有别,内外有别.皇后居中宫,主内治.诸大臣是不能直接和太后见面的.但在太后临朝听政时,当然就不可避免和群臣见面,同时还要遵守内外有别的原则,所以就只好"垂帘",和群臣相见.宣谕.奏事都在隔帘情况下进行.垂帘听政始于何时 垂帘听政 古代太后听政为何要"垂帘"!这个内外有别的原则,不仅仅皇家如此,整个社会也是这样的习惯.可以这样说,听政用"垂帘"的形式,不是

听政时要“垂帘”,是因为临朝听政当然要和群臣见面,可是从前的生活习惯是男女有别,内外有别。皇后居中宫,主内治。诸大臣是不能直接和太后见面的。但在太后临朝听政时,当然就不可避免和群臣见面,同时还要遵守内外有别的原则,所以就只好“垂帘”,和群臣相见、宣谕、奏事都在隔帘情况下进行。

垂帘听政始于何时 垂帘听政 古代太后听政为何要“垂帘”!

这个内外有别的原则,不仅仅皇家如此,整个社会也是这样的习惯。可以这样说,听政用“垂帘”的形式,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当时整个社会上都存在内外有别、男女有别的风尚。

“垂帘”一词不只是口头上的语言,还是见之于文字的。咸丰十一年十月十六日《穆宗实录》载礼亲王世铎等会议具奏的“垂帘章程”中,关于“召见内外臣工”及“京外官员引见”两项内,都提到皇太后座前垂帘。召见的地点是在养心殿东暖阁,引见的地点是在养心殿明殿。

垂帘听政始于何时 垂帘听政 古代太后听政为何要“垂帘”!

以上是引见和召见的两个具体实例。所谓垂帘,在明殿后用黄纱屏八扇,在东暖阁因为东大墙前有一橧栏杆罩,罩上有一幅黄幔。一屏一幔都不是帘。总而言之,不过有个象征性的分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