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学义临床经验集】裴学义教授养生保健经验[1]

2019-01-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摘要:裴学义教授认为养生之道,重在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平衡是健康的保证.裴老倡导养生先养德,强调身心统一.形神兼养的养生原则,注重精.气.神三宝的调摄,讲究养生的个体差异,尊重生命规律,顺应大自然.在临床上主张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变,治疗疾病上主张辨证论治的原则.[裴学义临床经验集]裴学义教授养生保健经验[1]关键词:裴学义;养生保健;学术思想裴学义,男,汉族,1926年2月生于北京市,国家级名老中医,农工民主党员,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

  摘要:裴学义教授认为养生之道,重在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平衡是健康的保证。裴老倡导养生先养德,强调身心统一、形神兼养的养生原则,注重精、气、神三宝的调摄,讲究养生的个体差异,尊重生命规律,顺应大自然。在临床上主张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变,治疗疾病上主张辨证论治的原则。

【裴学义临床经验集】裴学义教授养生保健经验[1]

关键词:裴学义;养生保健;学术思想

裴学义,男,汉族,1926年2月生于北京市,国家级名老中医,农工民主党员,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著名中医儿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一九四四年毕业于北平国医学院,同年拜北京四大名医孔伯华为师,为孔师之关门弟子,随师研习十一年,深得前辈治学精髓真传。

【裴学义临床经验集】裴学义教授养生保健经验[1]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曾任北京市东城区联合诊所所长,积极协助传染病医院、北京儿童医院治疗各种瘟疫杂病,成绩卓著。后受儿科泰斗诸福棠院长之聘到北京儿童医院工作。曾任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裴学义临床经验集】裴学义教授养生保健经验[1]

裴学义行医六十余年,学术上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不断实践、勇于创新。随师研习时,即经常代师应诊,医好了许多疑难病患者。以擅长治疗温热病、疑难杂症而闻名。对小儿肝、胆、脾、胃、心、肾、肺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在同行及患儿家长中享有很高威望。

在治疗儿科咳喘症、消化不良厌食症、肝胆病、病毒性心肌炎、急慢性肾病、紫癜病、发育迟缓综合征、乳儿黄疸综合征、小儿疳积、心脏病、肺炎、支气管哮喘,以及妇科及皮肤病等疾病,成绩丰硕,受到普遍赞誉。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乙型脑炎病势凶险,死亡率极高,在药少技穷之时,裴学义同中医界同仁一道研制出脑炎散和清消散,使临床治疗有效率上升至百分之九十。七十年代,临床乳儿黄疸逐年增多,他对其病因、病机深入研讨,研制出“金黄利胆冲剂”、“益肝降酶冲剂”,有效率达百分之八十二点九。

同时,还研制出多种行之有效的儿科中成药。曾荣获卫生部科研成果奖一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项。几十年的医学生涯中培养出众多后继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主编《孔伯华医案》,发表学术论文如“中医治疗乳儿黄疸一百五十例疗效观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辨证论治”、“咯血支气管扩张治验二则”等数十篇。

健康长寿是世人的共同愿望,也是医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裴学义教授善于养生,八十多岁高龄,身体还十分康健硬朗,精气神十足,脸庞红润,眼神明亮,精力充沛,谈笑自如,临诊处方思维敏捷,记忆极好。裴老认为养生之道,重在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平衡是健康的保证。怎样才能达到阴阳平衡呢?首先是要尊重真爱自我的生命,还要尊重他人的生命,乃至尊重整个生物界的生命。有了这个前提才可研究健康长寿之养生。

养生,首先是养德。裴老淡泊名利,一生中医学为伴,孜孜以求,以医好患者病痛为乐。行医六十余年,专精业务,心无旁鹜,没有俗务之鞅掌,不仅技艺高超,而且精神湛然,八十多岁还坚持临床诊疗,充分展现了养生之道的神奇效验。

古代学者就曾提出“仁者寿”的养生理论。在道德修养与健康养生的关系方面,我国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和养生家都把养性和养德放在养生的重要位置,甚至看成是“养生之根”。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就强调:“性既自善,内外百病悉不自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在经也。

”“百行固备,虽绝药饵,足以暇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新要领其中之一就是提倡要把首先修养纳入健康的范畴。因为健康既涉及体能方面,又涉及人的精神方面,将道德修养作为精神健康的内涵。

强调了健康的人,或者希望自己健康的人,要注意自身道德的修养。善良的品行、淡泊的心境,才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理平衡,健康长寿。研究者发现,那些道德高尚的人,豁达宽厚、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对人具有仁爱之心,不仅可以驱逐烦恼,使人心情愉快,而且还可以免除一切敌意,使人身心松弛,心宽而体胖。

这种高尚的心理素质和宽松的人际关系,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兴奋,促进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酶、激素和某些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使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调整达到最佳状态,有效地抵抗各种不良刺激和致病因素的侵袭,从而预防疾病、增进健康。

研究有力地说明着这样一条道理:讲求养生保健,只有“修形”与“保神”并进,臻至“形神合一”的境界,才能收到预期的实效;否则,两者缺一,不管缺的是哪一者,都将是蹩脚的养生,绝对收不到实效。

其二是养神。裴老性情温文儒雅,敦厚醇和,对待一切事物坦然处置,七情适度,喜、怒、忧、思、悲、恐、惊各有法度。

心藏神,为一身之主。《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所以保养心神是养生之要义。

要保养心神,首先要重视七情的调节,勿使太过,才能使全身的阴阳得以平衡,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境界。这是养生防病的大前提。中医强调七情内伤是疾病主要病因之一,如过怒则伤肝,情志失节,心情失畅,恼怒与精神紧张,都足以伤肝,可出现肝阳过亢的高血压。

肝阳过亢的继续发展,则可以化风、化火而出现中风症候(脑血管意外)。忧思劳倦伤脾或劳心过度伤心,心脾受损,久则可导致痰浊上扰,抑或心脾失养气血失畅而冠心病遂生。

其三是珍惜精气。裴老十分重视后天之本脾胃和先天之本肾的调摄,经常讲“饮食贵在有节制,肥甘厚味常为致病之源,过饥过饱易伤脾胃之气,脾胃一伤,则诸病丛生”。“肾精是生命之根,平时注意腰部的运动并节房劳” 。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将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比作仓廪,可以摄入食物,并输出精微营养物质以供全身之用。脾胃就是气血生化之源,人以水谷为本,而脾胃又是受纳水谷,运化精微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可见脾胃在人体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内经》早就指出“醉以入房”的弊端。历代医家也反复强调保养肾精的重要性,如元代朱丹溪的《格致余论》就专门为此撰写了《色欲箴》。

肾藏精,为先天之本。精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高级精微物质,肾气充足,精充则体健寿长,肾气亏虚,精耗则体衰而不能尽其天年。倘不知爱惜,那么尽管有很好的营养和优越的生活环境,也不能健康长寿。历代帝王的寿命史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据说清代乾隆皇帝之所以长寿(89岁),全靠御医教他“远房闱,习武备”之故。如果只讲习武,不注意保精,长寿也是不可能的。

      其四是重视运动,培养生活情趣。裴老爱运动年轻时打球跑步,随着年龄的增长改为打太极拳近年则以散步为主,裴老兴趣广泛喜欢读书看报、喜爱京剧相声、喜养小动物及花草。

提倡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从而达到却病延年的目的,在我国是古已有之。汉代华佗在论五禽戏时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虽说“生命在于运动”,但“不当使极”很重要,要是句带关键性的话,对体弱者来说,尤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运动的种类很多,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可分外功与内功两大类型。体操、跑步外加拳术之类,比较使用外劲的运动属外功,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之类属内功。若以强壮身体为目的,则内功、外功均可;如从养生角度来考虑,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则以内功为好。

培养生活情趣,以不断注入青春活力。只有情趣盎然的多彩生活,才能使生命保持蓬勃生机。对健康的意义自不待言。

具体的养生方法裴老提倡 一、发宜多梳:每日梳头3至5遍,每遍30次左右。多梳发能疏通头部经络,按摩头发根部,可起到清头明目的功效。 二、面宜多擦:用双手揉擦面部,每天10次。擦面部可防止面部皮肤老化及减少皱纹。

三、目宜常运:让眼球经常上下左右转动,每日转动眼球10次。有明目清神作用,可增加眼球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视力衰退。 四、耳宜常弹:两掌心掩耳,静心,用手指弹击后脑10次,而后突然张口。弹耳可防止耳聋,增强记忆。

五、舌宜抵颚:舌抵上颚不要用力,宜轻抵自然。此法能使任督二脉相通,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六、齿宜数叩:叩齿可以固齿清热,并能治疗慢性牙周病,每次轻叩30次左右。 七、腹宜常摩:腹为肠胃内脏所在,常做腹部按摩有利于消化,可治消化不良肠胃功能障碍。

八、谷道宜常撮:即肛门有意识地向上撮提,可防治痔疮、慢性前列腺炎。 九、肢节宜常摇:即四肢宜常活动,通过四肢促进内脏及全身的气血运行,以增强体质。 十、足心宜常擦:以手心擦足心,可以交通心、肾,预防失眠多梦。 以上十法时时练习,持之以恒,可强身健体,防止衰老,也可防范老年人的一些常见疾病发生,愿天下人能长命百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