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廊情话王安忆】王安忆《旅馆里发生了什么》:智慧在发光

2019-05-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林白在读了这本书之后的评价是,"王安忆<旅馆里发生了什么>,篇篇都是好看的."这话说出了一个普通读者如我的心声.我在阅读过程中,手持铅笔,把书勾画了个大花脸.<旅馆里发生了什么>是王安忆最新出版的散文集.河南文艺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的"小说家的散文"丛书中的一本.这部集子里的所有作品,都是之前从未收入合辑的.书里有一段写公共图书馆,说自己在美国访学期间,"很快,曼哈顿图书馆的中文文学书快被我借完了""记得上一

林白在读了这本书之后的评价是,“王安忆《旅馆里发生了什么》,篇篇都是好看的。”这话说出了一个普通读者如我的心声。我在阅读过程中,手持铅笔,把书勾画了个大花脸。

《旅馆里发生了什么》是王安忆最新出版的散文集。河南文艺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的“小说家的散文”丛书中的一本。这部集子里的所有作品,都是之前从未收入合辑的。书里有一段写公共图书馆,说自己在美国访学期间,“很快,曼哈顿图书馆的中文文学书快被我借完了”“记得上一年在香港城市大学住校,几乎将架上推理小说读尽”。

阅读饕餮者,在成就如此斐然的今天,她仍旧保留着如此好的阅读胃口,真是令人钦佩,也更令人期待。不知道这样一位创作者,会把自己的小说带到何种境界,因为她绝不止步。

她写读书笔记,不拘一格,深入浅出,都是从自己的创作实践、阅读实践出发,由一部作品、一个作家的创作,如大赋一般,铺排开来。收在这本书里的阅读笔记跟伍尔夫的书评风格有点相似,又不同,写一种类型的小说,考虑一个时代的创作特点。

这大概是由于时代已经从伍尔夫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走到了当下。在伍尔夫因为严重抑郁症,口袋里装满石头走下泰晤士河的时代,现代主义刚刚开辟鸿蒙,而当下,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各种观念纷披,多元共生。

王安忆的阅读笔记里,议题没有宏大公共到托尔斯泰、陀氏等事关整个人类阅读史最高阶的创制,而对女性身份以及女性所处时代更多了一些理性的分析和肯定。她写萨拉·沃特斯,这位“当今或者英语作家中最会讲故事”的人,她好奇的点跟普通的读者又不太一样,她盘玩着那些作品:《小小陌生人》《指匠》《房客》《轻舔丝绒》《灵契》……分析推动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它们行进的推动力,它们作为类型小说跟艾丽丝·门罗这样的严肃文学作品在模式上有什么区别。

拿叙述背景、人物身份相当的《小小陌生人》跟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作比,称量它们在情节上的破绽,模式上的更进。

在我看来,序、跋集合而成的篇目,一般都是一个作家创作力之维的最低洼处,因为会有很多应景之作、应制之作。而这本书里入选的这一部分序跋,光彩熠熠,有丰富的信息量,有感人的责任心,有鲜明的爱憎,有给人教益的价值判断。这一定就是作家的认真了,每一次文字表现都因了这样的认真,令人动心。

在这一辑里,有很多熟悉的人和熟悉的书的身影。冉·阿让、阿拉比、汤姆·索亚、约翰·克里斯朵夫……这些人物,在我的阅读史中也有极重的分量,这着实让我欣喜不已。王安忆喜欢看推理小说,她说她最喜欢阿加莎,因为“她的凶杀案总是发生在日常的场景中……无论是犯罪还是破案,她也都因循普通人事的因果关系”。

只有久读推理小说的人,才知道她这朴素判断里的玄机。因为大量的推理小说,借重的是读者观念的错位,或者最最玄奇、顶顶冷漠的人物,或者特异的关系,而不是平淡的生活。

她写:“只是在纸上,用文字做一个空中楼阁,也许,只是也许,这空中楼阁能够丰富人们的想象力,让人们在可见的世界之外,相信还有一个看不见的世界,唯有想到这里,还有少许的心安,那么就让我继续努力,使这个看不见的世界更加让人信服。

”这段话的重点有两个,一个是让人难忘的“也许,只是也许”,另一个是“信服”。前者是心态,虚怀若谷,一让千里。后者点出了小说事的核心,对于小说家之外的人,小说除了属于知识人的人生价值,属于市井的故事,一个至关重要的要义就是,创制让人信服。这真是大音希声。

在《对话》这一辑里,刚开始就遇到了两处形容,切中肯綮。苏伟贞说,你“有种知识人的天真和纯净气质”,还说,“你淡淡节制地说”。这些评价并不华丽,但是实在太贴合王安忆本人和这本《旅馆里发生了什么》的气质了。作家们真有透过表象一把抓住本真的本领。

在《答苏伟贞问》里,王安忆说自己:“我生性不如母亲强悍,但比较好命,这给我一种本能,就是规避阴暗的人和事。”这话真足可玩赏。这种规避,似总有一种令人激赏的高贵和光明磊落,它携带了一些来自俄罗斯文学的粗放大气,结合了中国人自有的内修收敛。苏伟贞所问的这种升华和希望,王安忆自答的这种规避阴暗,给养似来自整个时代。

她的创作中,始终把一样东西端得很稳,那就是平等。她待文章中出现的人物是平等的,无论是得了怎样大成就的人物,比如在美遇到的王鼎钧,或者在自己心中分量极重的母亲茹志鹃,或者被姜文买走作品《侠隐》的作家张北海,或者是“那样的”舞蹈家江青……都是娓娓道来、不卑不亢。她待这部作品的读者更是如此,相信读这部作品的任何人都会被王安忆叙述时的谦和平静打动。

这些作品真。真如夺目的钻石,澄澈无比。篇篇都背倚作者自己的价值判断。这判断不囿于一时一地一种价值观,它丰富恢弘,容量气度皆在上乘。

“小说家的散文”到王安忆这里,真是实至名归,她对自己的身份确认,始终是小说家。小说是她自觉的作业,是她的使命,是她的舟筏。她的小说创作速度,用作家苏伟贞引述的,让她的书目变成了一张“光年书单”。那就且让我们,在这部节制的纯净的散文合集里,稍微安静一下,读读除了将人生托出去给小说的,这一个在散文中和盘托出自己的、丰饶的王安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