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锅肉图片高清 回锅肉的来历

2019-08-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回锅肉是四川民间的传统菜肴,也称熬锅肉,回锅肉.因其历史悠久,食者甚众,遂成为别具风味的四川名菜.俗话说,入蜀不吃回锅肉,等于没有到四川.在四川,几乎每个家庭都能炒出一道香味四溢的回锅肉.然而,关于回锅肉的起源却扑朔迷离,众说纷纭.回锅肉图片高清 回锅肉的来历传说回锅肉起源于清代末期,由成都一位姓凌的翰林发明.据说,凌翰林仕途失意,回到家乡成都后,祭祀先祖.遵照传统礼仪,祭祀祖宗以猪肉为尊.西汉刘安主编的<淮南子>记载:"世俗言:飨大高者(高诱注:大高,祖也)彘(猪)为上--夫飨大高

回锅肉是四川民间的传统菜肴,也称熬锅肉,回锅肉。因其历史悠久,食者甚众,遂成为别具风味的四川名菜。俗话说,入蜀不吃回锅肉,等于没有到四川。在四川,几乎每个家庭都能炒出一道香味四溢的回锅肉。然而,关于回锅肉的起源却扑朔迷离,众说纷纭。

回锅肉图片高清 回锅肉的来历

传说回锅肉起源于清代末期,由成都一位姓凌的翰林发明。据说,凌翰林仕途失意,回到家乡成都后,祭祀先祖。遵照传统礼仪,祭祀祖宗以猪肉为尊。西汉刘安主编的《淮南子》记载:“世俗言:飨大高者(高诱注:大高,祖也)彘(猪)为上……夫飨大高而彘为上牲者,非彘能贤于野兽麋鹿也,而神明独飨之,何也?以为彘者,家人所常畜而易得之物也,故因其便以尊之。”

回锅肉图片高清 回锅肉的来历

在四川,用作祭祖的猪肉,先要煮熟,不能放盐,以示不忘食物的本源,表达对祖宗的尊敬。祭祀后家人就可享用祭肉,一般是将祭肉切片,直接拌以椒盐之类作料吃,也可以放回到汤锅中,加盐和菜蔬煮热后再吃。凌翰林平时爱吃一些煎炒类菜肴,祭祖之后,就将祭肉切片放入炒锅翻炒,又加入盐、花椒、酱、醪糟汁和青蒜。没想到其味香美无比,左邻右舍纷纷仿效改进,回锅肉就这样诞生了。

回锅肉图片高清 回锅肉的来历

其实,回锅肉的起源时间远比传说悠久。

回锅肉又名熬锅肉,在川南不少地方称作爆肉。翻开历史文献会发现,宋朝皇帝的一次盛大寿宴上就出现了爆肉这道菜。宋人孟元老撰写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凡御宴至第三盏(即御宴上皇帝向亲王宗室和文武百官第三次赐酒,一共有九次),方有下酒肉、咸豉、爆肉、双下驼峰角子(形如驼峰的面食)。”孟元老所提及的爆肉,很可能就是人们熟知的回锅肉。

有人或许会问:以猪肉为原料的回锅肉怎么可能成为宋朝御宴大菜呢?《后山谈丛》说:在宋朝“御厨不登彘肉”。实际上,皇帝的餐桌上并未完全禁绝猪肉。曾在四川为官,后升为宰相的吕大防对宋哲宗赵煦说:“饮食不贵异味,御厨止用羊肉。

”劝说皇帝不要去贪图珍馐佳肴,只能吃羊肉。吕大防还说:“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吕大防之所以苦劝皇帝“止用羊肉”,恰恰从反面印证了猪肉同样受到皇帝青睐。所以,御宴上的爆肉,有可能指爆猪肉。从烹饪方式“爆”的角度,可以将爆肉视作回锅肉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