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川东古道】遥望小川东古道

2019-03-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翻过一道道山梁,踏上一条条小道,秋风习习,慢慢掀开尘封的岁月,小川东道述说数百年川渝历史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小川东道是唐宋时期川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是成渝间最近的通道,大足每天人来人往,经济文化获得了空前发展,并孕育了举世闻名的大足石刻.[小川东古道]遥望小川东古道爬上陡峭的土坡,一条狭窄的小道掩藏在山林里,这里是小川东道的起点高坪镇.林间古木苍翠,荆棘丛生,小道只能容一人通过,稍不注意,就会一脚踏空.据当地村民说,四川与重庆的界碑位于半山腰.因山

翻过一道道山梁,踏上一条条小道,秋风习习,慢慢掀开尘封的岁月,小川东道述说数百年川渝历史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小川东道是唐宋时期川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是成渝间最近的通道,大足每天人来人往,经济文化获得了空前发展,并孕育了举世闻名的大足石刻。

【小川东古道】遥望小川东古道

爬上陡峭的土坡,一条狭窄的小道掩藏在山林里,这里是小川东道的起点高坪镇。林间古木苍翠,荆棘丛生,小道只能容一人通过,稍不注意,就会一脚踏空。据当地村民说,四川与重庆的界碑位于半山腰。因山高路陡无法前往,只好放弃前往。

古道自高坪境内穿过,时断时续。古道藏匿于大山深处,山间树影婆娑,茅草茫茫,偶有飞鸟飞过,发出几声落寞的鸣叫。登上石阶,拨开杂草荆棘,踩过破败的黄叶,来到海拔较高的冠顶坡。意思是戴着帽子看坡顶,帽子都会掉下来,以此形容冠顶坡的陡峭。这里更是人迹罕至,古朴荒凉,一座破败的老屋摇摇欲坠,孤立地站立在风雨中。

经过一座小庙和几处民房,青龙老街出现在眼前。一条石板路贯穿整条老街,街边残存着一些老房子,废弃的老铁厂虽已颓败,但依旧可以想象当年生意红火的景象。

古朴的老街除了脚步声,四周一片寂静,一种从远古而来的宁静。阳光照在青绿瓦顶上,斑驳光影里映射出昔日车来人往的喧嚣繁华。

小川东道边的三圣庙依崖而建,保存完好,掩映在绿荫下。庙内碑文上依稀可见“嘉庆二十三年重修”的字样。相传明末清初,有蒋、陈、孔三个姓氏的人家通过小川东道来到瓦店村,三姓人家在此居住多年,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三姓庙”由此而来。后有工匠在崖壁上雕刻精美佛像,“三姓庙”更名为“三圣庙”,淳朴的民风代代传承。

穿过一堆乱石,眼前是高峰村一望无际的田野,稻谷在阳光下闪着光,稻香弥漫。远远便望见农田之上的九磴桥,九个桥墩、八块石板,虽历经数百年无数人马的踩踏,却仍然坚固。转过弯,一座陡峭的山峰横亘在面前,路边荒草摇摆,一棵老树静立在古道旁。

沿石梯攀爬,没走几步就直喘粗气。石梯蜿蜒,越往上石梯越窄,一些地方被踩出了深坑,两侧是陡峭岩壁,每走一步都提心吊胆。难以想象,当年古代工匠是怎样开山劈石,肩挑背扛才开凿出这条古道,他们的勇敢和智慧无不让世人惊叹。耳畔仿佛响起叮叮当当的凿打声,哒哒的马蹄声,挑夫的吆喝声,来往的脚步声,上演了多少传闻逸事,留下了多少悲欢离合。

攀爬百余梯,石梯又宽阔些,猛抬头,前方斜坡上赫然立着一座正心庙,庙宇青瓦红墙,依山而建,当年这里设有商铺、客栈、茶水铺,供来往行人歇息。正心庙拐角处的石碑已被风化,上面碑文已模糊不清。蓦然回望,古道绵延,静卧在苍茫的群山沟壑间,荒凉空寂,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多少亭台阁榭,消失在历史的尘烟里,但古道上的每一块石碑,每一级石梯,甚至每一缕风,每一粒尘土都留存着历史的余温,在如烟岁月中绽放着生命的芬芳,永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