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仰山追悼会 继往开来 一代大师——悼念石仰山教授

2017-07-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5年12月27日下午2时33分,素为敬重的国医大师石仰山先生突然与世长辞,驾鹤西去!噩耗传来迅即遍转申城内外,大江南北,无不为之震惊和

2015年12月27日下午2时33分,素为敬重的国医大师石仰山先生突然与世长辞,驾鹤西去!噩耗传来迅即遍转申城内外,大江南北,无不为之震惊和悲痛。适时我正从南京返回上海途中,高铁窗外正处在寒冬阴森和一片沉重雾霾中。

列车飞驶前行,我亦若有所思,突然我的学生王拥军博士和莫文博士紧接着来电报丧,真是当空霹雳,令我神魂失散,呆若木鸡。当我如梦初醒时顿觉无尽悲伤痛结胸膺,虽已是不争事实,但依然难以置信。6天前我曾去医院探望,见他稍为消瘦,但眼神明炯,谈笑风生,思绪清晰。何知此次相见竟成永别,死神又何其残酷也!

我与石仰山先生相识相知已五十余载,他为医为人历来为我敬仰,效尤楷模,尊为学长,如斯永别使我失去了一位挚友,面对九泉之下,黯然伤感于心。昔欧阳修曰:"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先生正是如斯"著在简册,昭如日星。"缅怀悲痛之心悼唁数语以寄哀思:

石氏伤科,沪上一帜,肇始兰亭先祖,后续三山拓展,百肆秩载相传,继绝学立新说,探综纬誉华夏。四代传人,为首仰公,诞应天衷,聪睿明哲,仁笃慈惠,懿德为怀。秉承家学,通达文理,发皇要义,融会新知。纵论气血,尤精辨证,外治筋骨,内调脏腑,功法自然,得心应手,沉疴危疾,药到病除。

治学严谨,器量弘深,恂恂恭谨,收朋交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勤诲祛蔽,桃李芬芳。惜护生命具恻隐,无别贵贱同一等。急公好义,振兴中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立为己任。弘扬流派,振声国粹,止于至善,殊荣盈室,有口皆碑。大师风范一代光辉,精诚所在高山仰止。爰勒兹唁哀思难倾,是则是效也。(施杞)

国医大师石仰山教授2015年12月27日下午永远离我们而去。恩师仙逝,悲痛欲绝!弟子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沉痛悼念、深切缅怀恩师!

恩师一直关心弟子和团队的成长。20多年来,弟子赴沪求学之初,恩师就始终给予极大地信任和鼓舞!极大的坚定了弟子投身于中医伤科学事业的决心!2003年,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成立之初,恩师又欣然应邀,担任研究所顾问。

恩师经常到龙华医院和脊柱病研究所,悉心传授石氏伤科临床经验,不断探索伤科学术规律,还同施杞老师共同指导团队,成功申报并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在恩师和施杞老师的积极倡导下,龙华医院成立了"石筱山伤科学术研究中心",恩师还和施杞老师共同主编了《石筱山伤科学》,进一步加强了骨伤学科的内涵建设,推进了海内外石筱山弟子间的学术交流、协作发展,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恩师一生与人为善,生活简朴,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治学严谨,实事求是。恩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还始终坚守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准则,诚师表也!弟子的成长,无不浸透着先生的关心和教诲,无不饱含先生对学科传承与创新的殷切期望。斯人已逝,薪火相传。赋诗一首,缅怀先师:

天丧国医失圣手,地恸中华悲杏林。

一代宗师继家学,四世折肱谨回春。

高山仰首再难寻,逝水岂载渡船人。

唯将月夜青灯影,不负橘井香满身。

作为石氏伤科第五代弟子,我将继续以先生为学习的典范,做人的楷模,为继承和发展石氏伤科做出不懈的努力,先生也会含笑九泉。石仰山教授一路走好!(王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