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大院微写作200字 中国民居艺术馆王家大院精美木雕

2019-09-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广为人知,迄今已开发建筑面积达51000多平方米,是研究晋商文化的宝贵历史资料.    静升王氏自元仁宗皇庆年间迁徙到这里,已有近700年的历史,这期间,王氏家族共建起五堡五巷一条街,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现在开发的只有五分之一,就这也够雄伟气派,一般的大户人家难以与之相比.王家大院微写作200字 中国民居艺术馆王家大院精美木雕王家大院的建筑有四大特点:其一,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依山建堡,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建筑借山势的高低起伏,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广为人知,迄今已开发建筑面积达51000多平方米,是研究晋商文化的宝贵历史资料。

    静升王氏自元仁宗皇庆年间迁徙到这里,已有近700年的历史,这期间,王氏家族共建起五堡五巷一条街,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现在开发的只有五分之一,就这也够雄伟气派,一般的大户人家难以与之相比。

王家大院微写作200字 中国民居艺术馆王家大院精美木雕

王家大院的建筑有四大特点:其一,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依山建堡,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建筑借山势的高低起伏,使平面结构立体化,正面看是层层楼房,侧面爬山而上则是一间间平房,山借建筑的韵律也平生气势,形成山抱堡、堡抱村、村抱田、田抱水、山环水绕、堡叠联珠的格局;其二,堡墙高筑,四门俱全。

王家大院微写作200字 中国民居艺术馆王家大院精美木雕

整个大院由三道防卫线四道封闭圈组成,既丰富了封闭的空间层次,又增强了安全防范功能,可以说,这里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处处设防,步步为营,使主人的生命财产有了可靠的安全保证;其三,气势雄伟,中轴对称。

王家大院微写作200字 中国民居艺术馆王家大院精美木雕

院内套院,门内有门,书院、花院、厨院、围院齐全配套,木雕、石雕、砖雕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集民俗民艺于一体,使大院既有儒道佛的仙气,又有民间美术的俗气,还有文人士大夫的雅气,成为清代“纤细繁密”风格的典范;其四,完全按封建典章制度规定和封建礼教观念建造,体现出“秩官品位有大小,建筑档次分高低”的观念。

居住则是按“长幼尊卑有序,男女内外有别,前堂后寝分等”进行分配,充分显示了封建社会的伦理等级理念。

    木雕、石雕、砖雕传统艺术体现着不同时代的风貌以及人们的寄托与追求,这些雕刻有节奏地安排布局于王家大院建筑的各个角落,通过富有寓意的各种雕刻图案纹样,把主人的思想融汇其中,营造一个理想氛围,来陶冶情操,教化子孙,其功能不可小觑。

王家大院三雕艺术中,木雕窗棂、石刻匾额尤为引人注目。这不仅缘于文人士大夫和画家、民间雕刻艺人的介入,更在于有美学家理论上的指导。清代美学家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居室部》中,创造性地提出以山水画作窗、以梅作窗和以“尺幅小窗”为“无心画”的审美理论。

“尺幅窗”“无心画”的意思是说,暖天窗户上不安窗棂,借屋后真山真水入窗,从室内外观则是一幅美好的山水画,窗框即是画框;冷天则用厚纸作一幅等窗户大小的山水画贴在窗框上;如此便成为李渔所说的“是山也可以作画,是画也可以作窗”。

那么窗前屋后无景可取者怎么办?李渔主张采取“移天换日之法”,雕以花卉虫鸟,以“人力补之”,这样可以使主人足不出户而似置身于丹崖碧水、花香鸟语之中。

王家“敬业堂”后室窗户即变天然景观为人工雕刻,不仅是李渔美学观点的实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有创造、有发挥。由凤凰戏牡丹、喜鹊登梅、琴棋书画、一品清廉、修竹劲松、杏林春宴、玉兰锦鸡组成的木雕窗棂小景,分别寓意荣华富贵、喜上眉梢、儒雅清高、公正廉洁、一举及第、玉树临风、五德俱全等,这种格式化的装饰使后室之中有虚有实,有情有景,情趣盎然。

这些内容丰富的雕刻图景除给人以悦目之感,又揭示了宇宙万物彼此关联,互相渗透,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有机秩序。优美的居住条件和良好的环境使人心情舒畅,延年益寿。王家大院把众多的吉祥图画精刻细雕地装饰在建筑物上,由此将崇高的审美意识与至上的道德追求紧密结合起来,使人们在起居生活中形成一个有规矩、有理想、有追求的行为规范,这些建筑也便超越了实用功能,而更有了精神审美意义。

    王家大院中,与窗棂可媲美的是匾额,它装饰着各个院落入口处的门楣和厅堂,数量达202块之多。从质地说,有木雕、石雕、砖雕,随门框建筑形式与材料的不同而各有所异。券拱门用石雕或砖雕匾额,木框门用木雕匾额。

从形状上看,有碑文额、手卷额、秋叶额(亦称贝叶额)、此君额、册页额等,这些匾额形式按古人的说法为“种蕉代纸(蕉叶额)、刻竹留题(此君额)、册上挥毫(册页额)、剪桐作诏(秋叶额)、选石题诗(石碑额)”(《闲情偶寄·居室部·联匾》);从字体上说,真、草、隶、篆皆有,而且都因地因境而用;从色彩上看,木雕匾额或蓝底金字,或金底黑字,或黑底金字,并饰以相应色调的边框,古色古香。

匾额内容大都取自《易经》《尚书》《诗经》以及史书、子书之中,可以说无一字无来历。这些匾额既起到装饰作用,又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使整个大院意境深邃,引人遐思。尤其是书院、花院门上的册页、此君等石雕匾额,手法有浮雕、阴刻、阳刻等,雕刻精细。

册页额为浮雕,此君额为剔底起突,分别嵌在书院左右腰门上,腰门左为石雕此君额,篆刻“笔锄”二字;右为册页额,刻正书“汲古”二字,并附有司马温公五言古诗一首:“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

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这两块匾额旨在教育启迪后人努力学习,光宗耀祖。书院前院西门洞匾额为“探酉”二字。酉即西室,在湖南沅陵县小酉山上,室内藏书千卷,传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咸阳书生曾避难就读于此,因此“探酉”意指研究学问,探讨知识,并点明此处建筑主题是书院。

这组匾额把绘画、雕刻、书法、文学艺术融为一体,可赏、可读、可思。可以说,匾额是对王家大院古建筑的艺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