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度搏击俱乐部赵学军 赵学军:我很享受搏击带给我的一切
有的人个性张扬,有的人则性格内敛。赵学军塑造了散打擂台上无数个性十足的运动员,笑傲江湖的安虎,大将之风的那顺格日勒,灵气逼人的格日勒图,石头一样坚忍的"草原娇子"宝力高……他塑造的运动员个个活灵活现,但他自己却似乎是中国所有知名散打教练中最没有性格的。儒雅地站在擂台一角,从来不大声喧哗,沉稳异常的表情动摇了人们对散打教练的普遍印象。

1984年,高中毕业的赵学军考入当时的北京体院,专业为体育教育排球专项。从小就偏爱竞争力强的体育项目,赵学军开始逐渐厌倦自己的专业排球。他开玩笑说:"排球隔着网子,总觉得竞争力不够,打不着人只能打球。"1985年,赵学军进入体院散打队,开始跟随朱瑞琪学习具有实战价值的散打。

在体院队的三年时间里,赵学军最好的成绩是65公斤级全国第三。"当时还没有散打的全国比赛,叫作全国对抗项目表演赛,我们在这边比散打,旁边的场地在推手。
"北体毕业后,朱瑞琪力邀赵学军留校,但是对家乡感情深厚的赵学军却推说不喜欢北京的人多的环境,毅然回到内蒙等待分配。想要把四年所学倾囊奉献给家乡的赵学军被分到了呼和浩特郊区的一个中学--郊区九中担任体育老师。

那个时候内蒙还没有散打队,一个偶然的机会,赵学军在体委碰到了当时内蒙柔道队的教练,他正在开办散打班,赵学军心想,自己跟人家也不太熟,但是为了能够把握住从事自己喜爱项目的机会,一向腼腆的他硬着头皮对柔道教练说:"我来教吧。"半信半疑的柔道教练让赵学军试一试,教了两天,就跟赵学军说:"你赶紧来我这儿教吧。"
没过多久,体工队成立拳击队,得知赵学军曾经在北体跟随王守信练过拳击,柔道教练大力推荐赵学军。在拳击队先是试用,然后借调,三年后,赵学军正式调到体工队,成为内蒙拳击队助教。1989年到1994年,在拳击队,赵学军一待就是五年。回忆起在拳击队的日子,赵学军说:"拳击队当时从国外聘请了一些专家,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先进的东西,包括系统的专业训练学,那段经历非常难得。"
1994年,内蒙散打队终于即将成立。赵学军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内蒙散打队的第一位主教练。万事开头难,内蒙没有任何武术、散打的基础,赵学军就和领队到各个基层体校在其他项目里挑队员。第一拨挑了将近三十个人,没过几天,三十个人就只剩下三个了。
"当时练得太累,我年轻气盛,太心急,把孩子们都吓跑了。"就在这坚持下来的三个队员中,有很快就在国内散打大级别中崭露头角的安虎。之后,内蒙散打队逐渐走入正轨,那顺格日乐、格日勒图等队员也陆续进队。
九运会,内蒙古自治区体委给内蒙散打队下达了一块金牌的任务,面对超越竞技较量的全运会,面对复杂的局面,内蒙队十三名队员打进前八名,名次囊括第二到第八,却无缘金牌。但是,那顺一路酣畅淋漓的表现有目共睹。
比赛结束,人还在广东的赵学军接到了体委的电话,催他回去开会。赵学军说火车票是明天的,"把票退了,坐飞机赶回来。"会上宣布文件,体委党组决定免去赵学军主教练职务,另行安排工作。
已经尽力的赵学军没有一点情绪,因为他理解,作为全运会第一个项目的散打没有完成既定任务,就等于内蒙打输了关键的第一仗,刚上任的领导当然要杀一儆百。
当时,散打队的其他运动员全都放假了,只有打入当年散打王决赛的格日勒图和那顺没回家。赵学军想,进决赛不容易,得加紧准备,于是领着他们活动,给他们训练,没想到被领导看见:"以后训练馆你不要进。"一贯温和的赵学军被激怒了:"在你这练不了,我有地方练。
"2001年,赵学军正式迈进了早已向他抛出橄榄枝的西安体院。放假结束归队的内蒙队队员回来一看,队伍没了,教练也没了,纷纷给赵学军打电话,说不服气临时任命的领队和教练,不管赵教练去哪儿都还想跟着他。赵学军说:"你们想来就过来吧。"
如今赵老师在西安已经度过了十几个年头,他培养的学生弟子已经分散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各个赛事当中,已经为这项运动辛苦三十年的赵老师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他觉得自己习惯了忙忙碌碌的生活,他很享受这个过程,如今的他加盟了鑫度武术俱乐部,继续做着自己热爱的搏击事业,用他的话说他希望自己再奋斗二十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