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霞校长 潍坊广文中学赵桂霞 专访潍坊广文中学校长赵桂霞: 如何打造“理想学校”

2017-06-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赵桂霞:在2006年我们探讨何为"理想学校",制定学校发展战略时,就已经确定了2008年作为学校的"课程建设年",并对学校课程进行了顶层设计,形成了课程体系的总体框架.2008年需要开发一个个具体的课程,有一些事情,可以算作我们开发课程的"触发点".2007年,广文中学第一届学生毕业.毕业典礼结束后,我们到初三教学楼巡查,一张刚刚被砸坏的桌子赫然入目.学生为什么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离校情绪?同行的人都说,这很正常.每年毕业,几乎每个学校都面临这样的尴

赵桂霞:在2006年我们探讨何为“理想学校”,制定学校发展战略时,就已经确定了2008年作为学校的“课程建设年”,并对学校课程进行了顶层设计,形成了课程体系的总体框架。2008年需要开发一个个具体的课程,有一些事情,可以算作我们开发课程的“触发点”。

2007年,广文中学第一届学生毕业。毕业典礼结束后,我们到初三教学楼巡查,一张刚刚被砸坏的桌子赫然入目。学生为什么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离校情绪?同行的人都说,这很正常。每年毕业,几乎每个学校都面临这样的尴尬。但我们没有接受这看似习以为常的现实,而是开始了研究。带着诸多的困惑,我们到学生中间调研,“渴望宣泄情绪”成了毕业前的重要需求。于是,2008年在送第二届学生毕业时,学校设计开发了“离校课程”,确立了“倾诉感恩”“担当责任”“把心留住”三个课程目标,按照“主题班会”“毕业校会”“校园送别”三个课程板块层层推进。“主题班会”,为学生宣泄情绪提供了最好平台;“毕业校会”升华着同学情、父母情、师生情、母校情,情感内化为责任;“校园送别”则通过全校师生列队欢送,将毕业学子的心留在广文。离校课程给了学生一份积极的情感和未来发展持续不断的动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同年9月,我们又设计了入学课程,同样效果显著。离校课程和入学课程,课程开发与实施时间短,见效快,一下子撬动了课程开发,让很多老师觉得课程开发不再离自己很远,开发起来也不难。

《21世纪》:广文课程体系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

赵桂霞:广文中学关注孩子一生的发展,学校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就是通过一定的产品服务的,这个产品,便是学校的课程。育人的目标在哪里,课程就在哪里。

初中是奠基阶段,可塑性很强,一定要全面发展;初中又是学生们个性张扬的时代,因此一定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和多样的选择权,以便发展个性;广文是一所百年老校,很多家长自己就毕业于广文,他们很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后从广文毕业后,能有“广文味道”,也就是有广文独特的气质。对应三个目标,我们便有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特色课程。

学科课程要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就得让孩子喜欢。要孩子喜欢课程,就必须让课程适应学生。这和过去是学生适应课程、适应老师的理念是不同的。于是,我们研究学生需求,发现学生的学习困惑,从难点困惑入手,寻找难点背后的原因,探寻课程适合学生之道,于是,便有了引桥课程。这是对国家课程进行“生本化”改造的一条重要途径,使国家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需求。

2007年2月,我们对近两千名学生进行了各学科学习难点调研。英语难点调研显示出,男生对初中英语102个知识点的平均难度系数,全部大于女生的平均值。调研还显示出,有些不该是难点的知识,却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欠缺,形成了难点。不同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生活经验有差异,而教师用同样的教学资源上课,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因而形成难点。

它让我们思考:在一个校园里,当我们把千名学生均等分班以后,只是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公平,而不是“学生成长”的公平。真正的教育均衡,还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原有基础,基于学生,进行课程的再造,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业发展需求。

对学科课程二度开发,需要我们不断研究适合学生的解决途径,最终,形成了引桥课程、教材整合、适量练习三条主要途径。调研也发现,学生幸福感的第一来源是“丰富多彩的活动”,而学生对初中理想学校的最大期盼也是“丰富的活动,可选择的课程”。

初中生这个阶段正是个性张扬的时候,学校尊重学生的天性,张扬学生的个性,就必须为学生创设多样化发展空间,于是,将活动课程化,保障学生活动的权利,成了我们的必然选择。活动课程的设计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原则,注重发展学生个性、提升整体素养,于是开发了社团课程、节日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一系列学生多元选择的活动课程。

同时,我们感觉到积极的态度、爱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等,是孩子一生成长的根本动力。

因此,在活动课程中,我们开发了以培养孩子情感为主的入校课程、进阶课程、离校课程。今天,这三个不同时段的课程,成了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加油站。还有如班会课程、国旗下讲话课程、主题教育课程、阳光60分课程、演讲与口才课程等,推动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课程。活动课程大大提升了学生校园里的幸福度。

要培养广文学子与众不同的气质与文化,浸染弥漫着“广文味道”,我们必须寻找到“广文味道”是什么。走进广文百年历史,研究当今国家要求,放眼学生未来需要,我们确立了“大家风范,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国际视野”的独特目标,并开发了基于广文特色的“大家系列,文化系列,实践与探究系列”的学校特色课程。如今,广文的学生在“大家”的影响下,在文化的浸染中,在实践与探究里,幸福快乐地成长着。

校长的“痛点”

《21世纪》:作为校长,在开展工作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哪些问题最让你感到困扰?

赵桂霞:困扰我最大的是用人权。

在潍坊,教育局一直主张给校长放权,推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广文中学作为市直学校,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现实工作中,总还是会遇到一些让人无奈的事情。

2011年下半年,我们曾在全国范围选取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校校长50名,就校长的管理“痛点”问题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并在汇总中找到了比较集中的64个问题,分别涉及校长办学、教师发展、课程与课堂、学生成长、家庭与社会等五个方面。利用寒假又在全国分别选取了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三个地市级地域,面向千名中小学校长,就上述五个方面的“痛点”问题,进行了排序调查,并对部分问题进行了访谈。

调研发现,“上级检查过多又不深入,疲于应付,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干的事情”、“校长没有办学自主权,例如没有人事权,难以组合起志同道合的团队”,“外来行政干扰多,尤其是考核导向与自己的办学思想不一致,带来困扰”等三个要素,在三个地域中无一例外地排在前五位。其实,早在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就提出“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赋予校长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