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陈舜臣下载】陈舜臣的中国历史随笔

2019-12-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华裔日本历史小说家陈舜臣(1924-2015),以创作推理小说.中国历史小说叱咤日本文坛五十余载,与东野圭吾同为获得江户川乱步奖.直木文学奖和推理作家协会奖的"三冠王".主要代表作品有<中国历史><小说十八史略><鸦片战争>等.[中国的历史陈舜臣下载]陈舜臣的中国历史随笔    南方日报特邀旅日作家.日本出版文化史研究专家,有"文化知日第一人"之誉的李长声先生撰文介绍其人其文.    陈舜臣是日本作家,但这个名字令我们中国

    华裔日本历史小说家陈舜臣(1924—2015),以创作推理小说、中国历史小说叱咤日本文坛五十余载,与东野圭吾同为获得江户川乱步奖、直木文学奖和推理作家协会奖的“三冠王”。主要代表作品有《中国历史》《小说十八史略》《鸦片战争》等。

【中国的历史陈舜臣下载】陈舜臣的中国历史随笔

    南方日报特邀旅日作家、日本出版文化史研究专家,有“文化知日第一人”之誉的李长声先生撰文介绍其人其文。

    陈舜臣是日本作家,但这个名字令我们中国人倍感亲切。

    他说自己是东汉陈寔的后裔,祖上从河南颍川南迁福建泉州,再搬到台湾,父辈经商,移居日本,他1924年出生在神户。家里日常用语是福建话,华人圈社交语言是北京官话,和左邻右舍说日本关西话,写小说用标准日本语。在大阪外国语学校读的是印度语、波斯语;司马辽太郎比他低一个年级,学蒙古语。他还能查字典阅读阿拉伯语、俄语。

【中国的历史陈舜臣下载】陈舜臣的中国历史随笔

    陈舜臣写推理小说起家,第一个长篇小说《枯草根》获得江户川乱步奖,又以《青玉狮子香炉》获得直木奖。东亚近代史要从鸦片战争写起,1967年出版第一部中国历史小说《鸦片战争》。接着写《太平天国》《甲午战争》,而《桃花流水》《山河在》写的是中日现代史,再后来写《十八史略》等,好像“开历史的倒车”,其实写近代以前也是为探究历史如何走到了近代。

    和司马辽太郎一样,陈舜臣写小说,也写随笔,多数取材于中国历史及文化。如中国历史随想《史林有声》、历史拾遗《随缘护花》、中国历史十八景《九点烟记》、历史随笔《东眺西望》。著名评论家加藤周一评价:“陈先生的文章极流畅,有一种气质,那大概就是文如其人,一定也来自中国古典文艺的教养。”

    第一篇随笔《岁末风景》写他家冬至吃汤圆,读者自然是当作整个中国的风俗来接受。文章见诸报端,上街遇见北京出身的人,叫住他,告诉他北京冬至吃饺子,不吃汤圆。此事使他深思,中国各地的习俗尚且有异,中国和日本就更不相同了。

第一个长篇随笔是《日本人与中国人》,初版于1971年,后来多次改版刊行,最新的是2016年版,长销不衰。新版后记道,书是30多年前写的,但是去中国无数次,觉得基本不用改。原因在于不谈时事,“过度追究眼前的问题,怕是只会捞起浮在水面的垃圾和泡沫”。

    作为一个日本生长的中国人,从开始懂事起就不能不经常考虑中国和日本,有所蓄积,便想把中国的事情更详细地告知日本人,这与其说是愿望,不如说是本能。多年前出版《陈舜臣中国文库》,将主要作品集为30卷,这些中国历史的故事和知识在深化日本人对中国的理解上起到了巨大作用。

    人们爱说中日是近邻,但所谓近,其实是近代以后的事。又说两国的关系近而远,这种近是对于古典文化的亲近,而现实中相距甚远。日本人自古对理解中国的现实不关心,反而将其理想化。

对于他们来说,现实的中国是极难理解的民族。清末以后比较中国和日本的书很多,中国人写,日本人更写,想要认识现实的中国。比较中国人和日本人,陈舜臣独具慧眼,是那些在日本住了些日子、走了些地方、看了些事物就高谈阔论的人无法比拟的,遑论游客。

    他有一个洞察,很令人佩服,是这样的:中国和日本是谁也搬不走的邻居关系,“要和邻居搞好关系,我们不能忘记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邻居和自己不一样,不能在自己的头脑里随意制造邻居的形象。随意造出了别人的形象,人家跟这个形象不符就动怒”——那可有点太霸道。

    陈舜臣1990年加入日本籍,2015年去世,享年90岁。生前已筹建的陈舜臣亚洲文艺馆在神户开馆,展示原稿、资料、藏书,还有他用过的桌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