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换骨重回豪门楚风 28了 我想脱胎换骨 重新做自己

2019-07-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最近离职将近快2个月了,因为迷茫,胡乱看了很多书,系统的读了10多关于本曾国藩的书,相比以前零散的阅读,这次阅读的收获个人觉得超预期.也正好借这次自己复盘的日记,系统总结做个接下来的计划,来憧憬美好未来!脱胎换骨重回豪门楚风 28了 我想脱胎换骨 重新做自己书言要拜读曾国藩,学习曾国潘,曾国潘30岁时"脱胎换骨".可知曾国藩28岁中进士,28前与常人一样世俗,一直以被世人理解成的"笨小孩",选择了在28后"更换人间".曾国藩作为千古第一圣人,他的

最近离职将近快2个月了,因为迷茫,胡乱看了很多书,系统的读了10多关于本曾国藩的书,相比以前零散的阅读,这次阅读的收获个人觉得超预期。也正好借这次自己复盘的日记,系统总结做个接下来的计划,来憧憬美好未来!

脱胎换骨重回豪门楚风 28了 我想脱胎换骨 重新做自己

书言要拜读曾国藩,学习曾国潘,曾国潘30岁时“脱胎换骨”。可知曾国藩28岁中进士,28前与常人一样世俗,一直以被世人理解成的“笨小孩”,选择了在28后“更换人间”。曾国藩作为千古第一圣人,他的事迹我想大家熟知的就是“镇压太平天国”、“开启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处理天津教案”等事件,关于这些事件世人褒贬不一。

脱胎换骨重回豪门楚风 28了 我想脱胎换骨 重新做自己

但是关于历史本身就是复杂的,出现不同看法也很正常。但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后世对曾国藩的修身、为人、治家、平天下都是出奇一致的认可和崇拜。

曾国藩是一个从乡村小地方走出来的普通“笨小孩”,却能通过无止境的自我反省与修炼,人为成圣,学为大儒,兵为将帅,官为中堂。他个人奋斗和拼搏的成长经历对现代的我们,都非常具有模仿和学习的价值。

脱胎换骨重回豪门楚风 28了 我想脱胎换骨 重新做自己

时常会去反思,曾国藩是而立之年(30左右)开始实现改变、痛定思痛,毅然决定要去改变,以往岁月,当作经历教训;30岁往后,应脱胎换骨、修成大圣。

而当下,我也正处于在而立之年,对曾国藩在这个时期记录的箴言语录于我而言都感同身受。

因此,反省接下来的岁月应该如何去修炼,总结为以下:少惰少傲少欲,有志有识有恒,宜勤宜静宜简。曾国潘所说的观点我非常认可:不能成大事者,非傲即惰。

曾国藩言:天下庸人为什么如此多,最关键大部分是因为都非常“懒惰”。有一句话很有道理:以绝大部分人的奋斗程度之低,打根就到不了拼天赋的地步。即使“自认为”已经非常拼了了,其实离真正的极限“努力”,至少还有1到2倍的努力空间。

所以,我感悟了的第一个箴言是:少惰。本身作为一个普通人,口食五谷长大成人,完全身上没有一点懒惰是非常难的,但是尽可能的做到勤快,在自己感觉到要偷会懒的时候提醒自己勤快,而不要一惰再惰,更不要一拖再拖,不然最后拖延症附身,会让你一世平庸。

从小事做起,最贴切的经历就生活习惯,早起:我先后多次培养早睡早起习惯,短则10来天,长则半年,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分析下没做到的原因,原因应该在于一点:生活里总有各种“惰性理由”没有成功早起,然后终止,再然后不了了之,最后失败。

当然也有毅力的原因,也有琐事的理由。但是绝大部分因素是因为“惰”。所以,往后我给了自己定义了几个微习惯

傲是成功的一大障碍。曾国藩特别提出:天下聪明人何其多,成事者却寥寥。自古以来天分很好的人、有过优秀事迹人却不是最成功的,就比如从小一起长大的孩子,也许在小学之前因为天资聪慧,然后在小时候能够是领跑了,但是走着走着有些就被超越了。他们起初有着上天赐给的非常高的天资,但最终都因为“傲”字而恢复普通。

晚清的左宗棠,年少得志、天分奇高、有勇有谋,但一生最后的成就还不如同时期的“笨小孩”曾国藩,原因就在于他的“傲气”。有意思的是,左宗棠曾试问跟随的幕僚:为何天下人皆言“曾左”,而不言“左曾”。幕僚回答:“因为曾公眼里常有左公,而左公眼里并无曾公”。

一语道天机,左宗棠后来认识到了这一点,终成晚清名臣。正因为左宗棠也放下了“傲”,在曾国藩去世时,左宗棠写的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所以从此之后,“少傲”。我本平凡,也许做不到不“傲”,我也有很多缺点,与人相处时少争辩、少争强,磨练心性,学会降“傲”。

欲望,谁没有欲望。人不是植物,没有七情六欲。让自己内心满足就是欲望。

曾国潘对“欲”的理解是对生活中事物的冲动和欲望。比如我开始健身已经有段时间了,但是一直没特别有效果,为什么呢?因为经常会有朋友聚会,有酒有肉,口味很赞。但是想起有着“美食与梦想不可辜负”的信念,每次都放纵自己,心里暗示自己,大不了明天锻炼加点量。大不了今天的锻炼白费了,大不了吃完这顿以后注意,我想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有太多“大不了”。

在今天的反思中,我思考了自己的这种行为,以及其他类似的做法,比如打游戏的欲望、对女人的肉欲、对刷新闻、刷朋友圈、对酒肉等欲望。靠自己的毅力去与自己做思想斗争是很痛苦的,我不是圣人,我的毅力没有那么强大,太多次被满足自己的欲望的事情所折服。

根本办法根治,但是还是要面对“欲望”这个本质问题,反思自己每天是否又没控制短时间让自己痛快的欲望。欲望来的时候,会想什么,会去做什么,为什么克制不了。日日反思,日日修行,通过“少欲”,让自己过上充实、自律、高质量的生活。

“志”表示志向,但什么是志向,其实大部分人都没深刻理解透,包括我。还记得小时候长辈问我们:你的志向是什么?。千篇一律的回答是:我要做医生、老师、明星科学家,工程师等,但这只是梦想,并不是志向。我有很长时间不能理解志向到底是什么,也总把梦想当做志向,就像要赚足够的钱、要周游世界。

但最近我读完曾国潘的这些书籍后,我明白“志”,不仅是"志向",还得有“志气”,敢为天下先,做常人不敢做、做不到、不屑做的事。比如我想周游世界,很多人也都想走遍世界,这并不是志向。但是你能够通过走世界,而写出一本游记的书,来记录和影响其他环球旅行的人,这件影响的事,这就是“志”。

用另外一种更明了的阐释就是:志向并不是我想、我能或我愿意怎么样,而是做的事对他人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和价值,这才是志向正确理解。

有志,并不要求我们变的什么都会,什么技能都精通,而是能通过一个有意义的事来影响他人,并将他人带入其中。

再举例,汉高祖刘邦、三国的刘备、明代的朱元璋,这几人论谋略不如谋臣、论打仗能力不如手下将士,但却能通过自身的志向影响一群人来共同完成一件有共同目标的事情。这也许只是我个人的理解。

“有志”,让我反思了许久我的志向,通过反思,我明白“志”并不是一段时间比如一天,一月,或更久一年就能确定的,需要的是不断摸索和寻找、直到找到并确定志向,我会时常去思考要成为一个怎样的、对别人有价值的,并能影响他人加入其中的人。

“识”可以理解为学知、认知等,本质是要做有独立思考、判断能力的人。能识己、识人、识事,能认识自己,读懂他人,不断进取求知。比如本次反思就是一次识己行为。

想清楚自己是什么人、有什么用。优点、缺点,也许当下对于自己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还比较迷茫,但我会全面剖析自己,在思考、反思、历练中寻找方向。

包括这篇约6000字还算长的和有深度的文章、也是一种“识”的形式。可能这篇我熬夜写出来的文章、这些箴言对你没有立竿见影的帮助,也许也仅仅是我自我反思调整的一次行为,但是我足够相信对我往后的生活会是一次很有意义的事情。

或许你也可以尝试着思考下自己的“识”,比如对待和别人遇见的一件同样的事情,看破不说破,也是一种“识”,对人、对物、对事,都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往后一定要做更多能让自己更加“有识”的事情,比如每日读书“获知”、每日读书笔记“自我认知”,和他人沟通"互相求知"。

培养“识”的过程也需要不断的坚持,但无论结果怎样,至少能要做到对任何人、事、物有独到自我的判断和思考。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恒,表示恒心。曾国藩有个行为让我非常敬佩,在28岁时开始写日省和家书,一做就是30多年,直到去世前还在写日省的习惯。

长期坚持做某件事的人总会让人产生比较高的认可和敬意,认为他们很牛逼,然而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有恒”,去做了普通人能做,而一直没坚持去做的事情。比如说一些明星,周星驰从星仔到星爷,成龙从龙套哥到武打巨星。

我经常反思自己的“恒”,比如坚持每天读书,坚持了不了几天,就又因为琐事而终止,更不要说什么跑步,早起,日记的这些能做到也没坚持的事情。其实这点和低一点想通,惰,因为没恒心而懒惰。

开始了就别放弃,客服所有困难,时刻告知自己,如果选择平庸就随性。

所以“有恒”对个人而言还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历练,时刻提醒自己不怠方可成人。

“勤”,“恒”,“惰”有关联,但并不一样。

“惰”可以理解成是懒惰、拖延,它所指的事情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比如学生时代,非要等到快考试了,才临阵磨枪,虽然不快也光,但是这种事情的原因就是懒惰、拖延导致的,换种思路思考,考试是一定会发生的,逃不掉的、是必须做的,提前准备可以考的更好,所以拒绝惰。

而“勤”,则是勤快、主动积极。所以勤就是惰的补充,不仅要提前在学习中及时预习知识,也要在学习后市场复习,不至于在考试即将来临的时候临阵磨枪熬夜苦战,甚至可以在做这个预习的时候还有其他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这就是勤。勤是指事情是可做可不做的,不做,对你的考试成绩也许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但做了,对你自身成长则会有帮助。

而“恒”,则是坚持。不断的重复做自己能做到的人,常言说“成功就是一次次重复做简单的事”。

曾国藩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一书中,勤放在了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如果在所有事情上,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则不旦能完成必须的任务,而且还能取得比预期结果更大的收获和成果。

宜勤,我也会将它加入到我的每天的反省中,每天都会反思自己今天是否有做到“勤”字,每天都去问下自己思考自己是否在目前的工作、副业、家庭、爱情、自我修炼中有积极主动,深信主动积极肯定能给自己带来更好的收获。

在最开始确定箴言的时,并没有把“静”列入其中,只为了凑三三三的结构,才把静列入其中,但仔细思考后,“静”对于个人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做事比较急躁,说话比较直接,自我认为是一个偏“浮躁”的人。

往后,尽量言前思,少言、少辩、好为人师,但遇事“静”字诀。在一些临时突发性的大事、有切实利害的事情上要焦躁不安、忌心烦意乱、忌胡思乱想。浮躁只会让自己情绪波动,处事过激,影响计划。

“静”虽然是一个字,却堪比金玉良言。往前,学校课堂会贴个静字,心静如水,才能克服浮躁看了曾国潘的书还是比较佩服,太平军围困、朝不保夕,强敌临近的时候,依然每天坚持读史10页、练字一贴、与人下棋一局、打坐冥想一炷香。

在不同的人理解为不作为,但是试想,如果这时候浮躁下了一个命令则可能丢城池,伤兵千万,当静下来想到方法,用暂时能处理的方式先扛着,也许是最好的办法。

而且,还有我最喜欢的一本《小沙弥》中的一个故事,藏传佛教达普活佛在涅槃前的作为,他病入膏肓,病死将至。但他还在睡前把自己的衣服、碗筷、经书、物品的收拾的有条不紊。

达普活佛说:不管来世与明日哪个先来,但我今天的事已经做的非常圆满了。这本书我读了很多次,此时方才领悟佛家的修行与儒家的修身之间的关系,“静”是人生修行的基石。所以,即使是生死关头,也要时刻谨记“静”,切莫浮躁。

简指简单、简朴。它表达了生活需要断舍离、极简意思,不要给自己徒增不必要的疑虑,和前面的“欲”有点相连,打个比方有些姑娘想买太多衣服是“欲”,但每天起来出门前考虑穿哪件出门更合适更好看就要消耗很多时间和精力,一旦有人说不好看不合适,自己就会不开心一整天,这个行为就是没有做到“简”。

与其生活在他人评价里,不如活在自己世界里,躯体、心智是属于你自己的,有不同的气质、和有积极强健的体魄才是最重要的。

学会断舍离物品,简化不必要的社交,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真正有价值值得做的的事情上。

不丹是个比较穷的国家,但却是全球官方报道的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度,并没有因为物质缺乏而影响人们的幸福度,没有什么比“自己觉得自己过得的幸福”而更让人幸福的事了。

我女朋友会不定期的清理我30%不经常穿的衣服、丢掉了生活中一些囤积的不经常使用的物品,每次都丢的时候都是几大箱的丢弃,而我就会舍不得的说这些我以后还会用啊,其实有些物品说会用,一搁置难得拿出来再次使用,导致家里的物件特别多,我从她身上学会了要放弃一些可有可无也不伤感情的活动、丢弃一些已经闲置很久的旧物等等,如果这样我相信自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利益的时间,而不是每次思考是不是需要丢弃,或者放下。

她丢弃后也没影响我的正常生活需要,所以对“简”字箴言,我受益良多。

“简”字面还有勤俭、俭朴的含义。也有古语说“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也许看到此篇的你,物质非常富足,但并一定要奢侈的浪费物品,简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刻保持一颗“末日心态”,告知自己,这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这是最后的一顿饭、这是地球上最后一杯水,你就会学习珍惜,就会去“享受”,而不是丢弃、浪费。当然,这个说法有点虚高,也许我自己都做不到,仅当做参考。

“宜简”,时常反思哪些事情、物品、信念可以被简单化,不降低质量的情况下去简约,其实生活可以过的看似简单而不简单。

接下来的2年要开始自我修行,于门径中初窥人生修炼的殿堂,也许这段道路将充满了孤独、挫折、挑战和瓶颈,但经历告诉往前的经历告诉我这是一条我必须去走的路,也深信会是是一条值得我义无反顾、终生为之而努力的道路。

虽然我们无法像古今中外代先贤大哲那样成为牛逼哄哄的圣人,但却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成为比昨天更优秀一点的人。

登古寺,苍苍星月清韵远;

上高楼,荡荡花风暗香轻。

今日为2019年6月27,定义为人生修炼之新开始。

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和我一样,在而立之年能有所感悟,欢迎『评论留言』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