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止渴的意思 请问成语“饮鸩止渴”中的“鸩”是什么

2019-10-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饮鸩(zhèn)止渴"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八·霍谞传第三十八>:"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这是霍谞为了救出在狱中的舅舅宋光写给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将军梁商的.饮鸩止渴的意思 请问成语"饮鸩止渴"中的"鸩"是什么霍谞是东汉人,他自幼热爱读书

"饮鸩(zhèn)止渴"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八·霍谞传第三十八》:"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这是霍谞为了救出在狱中的舅舅宋光写给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将军梁商的。

饮鸩止渴的意思 请问成语“饮鸩止渴”中的“鸩”是什么

霍谞是东汉人,他自幼热爱读书,从小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年纪轻轻便精通了四书五经,并通过了明经科的考试。他在当地是有名的"小才子",长大以后,曾任河南尹,后来还做过廷尉。

霍谞有个在郡里当官的舅舅,叫宋光。宋光是个为人正直、秉公执法的好官,但也正因如此,成了一些权贵们的眼中钉。后来,权贵们联合起来诬告宋光篡改诏书,皇帝信以为真,就把宋光逮捕,关进了监狱。这时,年仅十五岁的霍谞不相信舅舅会篡改诏书,就决定给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大将军梁商写一封信,为舅舅申冤。

饮鸩止渴的意思 请问成语“饮鸩止渴”中的“鸩”是什么

他在信中说:宋光出身官宦之家,仕途平稳顺利,现已位居地方首长的高位。他为人正直、秉公守法,从而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这样的一个人,即使对于皇上的诏书有所疑虑,也会采用一种稳当的方式来解决,怎么可能冒着死罪私下更改诏书?这样的行为好比是一个人为了充饥而去吃附子,为了解渴而去饮鸩 ("鸩"的羽毛泡过的毒酒)。这样的话,食物还没进到肠胃里,刚到咽喉人就已经断气了,怎么可能会有人这样做呢?

饮鸩止渴的意思 请问成语“饮鸩止渴”中的“鸩”是什么

梁商读了这封信,觉得霍谞说得十分有道理,又得知霍谞才十五岁,对他的胆识也十分的欣赏,后来,梁商不仅重审此案,还亲自到皇帝那里替宋光辩白。案件终于真相大白,宋光也被无罪释放。

再后来,饮鸩止渴就逐渐演变成了成语,意即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关于鸩,有一种说法认为,鸩是传说中的一种凶猛的鸟禽,比鹰还大,而且叫声大还十分的凄厉。鸩的眼睛是红色的,身体为黑色,羽毛是紫绿色的,喜欢把蛇当成食物。

鸩鸟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它的羽毛。鸩酒,也叫酖酒,早在《左传》中就已提到过。用鸩鸟的羽毛划过酒,酒中就会含有剧毒,就是鸩酒,喝了的人立刻就会毙命。鸩毒毫无颜色和异味,毒性却能够全部溶解到酒中。当然这只是个被夸大了的传说,事实上,有许多毒酒并不是仅仅用鸩的羽毛划过的,而是在酒中同时掺入了某种毒物(例如乌头、毒箭木、毒芹汁等等),不过人们习惯上也都叫它鸩酒。

但是鸩酒不是可以随意配置的,这就需要有医术熟练的医士出面。这些制造毒药的天才在犀牛角、兽皮的保护下,也是颤颤巍巍地去调制鸩酒,稍有不慎,即会"引火烧身"。古籍上有很多关于以鸩酒赐死和饮鸩酒自杀的记载,"惧鸩忍渴"、"饮鸩止渴"就来源于此。

但还有说法认为,鸩不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它是实际存在的,是一种吃蛇的小型猛禽,在南方山区分布较广,如武当山地区。因为食蛇所以被误认为体有剧毒。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鸩是一种稀有未知鸟类,但已经被人类捕杀干净。

今天,随着现代医学和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化学毒剂以及其他大量各种类型并且制作手法更为复杂的毒品出现,鸩毒早已是历史的概念,鸩这种生物是否存在也成了留给后世难以下定论的谜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