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钉精神

2019-01-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乱乱地写一篇,就想理理这些天关于付出和回报的逻辑.员工抱怨三大条:老板傻逼.工资太少.受了委屈.其中,受了委屈一条原因很多,可能是觉得怀才不遇,也可能是因为觉得回报不值得自己的付出.螺丝钉精神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思维更是千差万别,在工作上的努力程度和意愿相差就更大了.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努力了,在自己努力的工作下,他们总是有非常多的理由证明自己值得更高的收入.喜欢抱怨的人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身份上,可怜的是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追求安全感,是对稳定回报的一种强烈的渴求.大部分人的思维只能

乱乱地写一篇,就想理理这些天关于付出和回报的逻辑。

员工抱怨三大条:老板傻逼、工资太少、受了委屈。其中,受了委屈一条原因很多,可能是觉得怀才不遇,也可能是因为觉得回报不值得自己的付出。

螺丝钉精神

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思维更是千差万别,在工作上的努力程度和意愿相差就更大了。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努力了,在自己努力的工作下,他们总是有非常多的理由证明自己值得更高的收入。喜欢抱怨的人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身份上,可怜的是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追求安全感,是对稳定回报的一种强烈的渴求。大部分人的思维只能够关注到回报的输出,缺少了对付出内容的输入。残缺的思维逻辑会让人缺少自知之明。

一个人完整的闭环应该是以付出开始的,付出就是创造价值,创造了价值才能够以此获得交易的货币去交换,成为一个社会人。就像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推崇的一样,她削减福利,削减那些不劳而得的存在,坚持让每一个获得都是依靠劳动和付出交换的来的,推动其他人都去劳动,都去创造价值。另一个例子是,塞氏企业的企业改革,他把权利和责任下放,同时也把收成和业绩紧密相关。谁在为你付钱?你自己的业绩!!!

有时,当我们走出办公楼回首去看里边忙碌的许多人,觉得他们在忙,但是他们忙得更多的是关系,而不是事情。在一个大企业里,升值和加薪并不一定是因为你比其他人做得更好,而可能是因为你做这个位置让某个人做事更方便吧。

在一个大的系统里,今天编写的一段程序,明天新增的一个品类,后天组织的一次活动,对组织要完成的这件事到底有多大的影响,我们感受不到。这个时候,我们更像是一个螺丝钉,发挥有限的功能获得对应的回报就好了。

螺丝钉,会抱怨,幻想自己获得更大的认可。加班是超额付出,提了个好建议是智力付出,更别说主动地拿钱出来帮公司做事了。把人变成螺丝钉,放大了人的惰性,毁灭了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这是重点,螺丝钉是不带主动性的,别人推一下才动一下,他们觉得这样就值公司付给的工资了。而任何主动的,在合同之外的付出都要获得额外对应的收入才对,不然就很容易觉得受了委屈。

螺丝钉很稳定,他们依靠工作能够有稳定的休息时间,能够有稳定的收成,公司垮了顶多跳槽而已,自己做的工作到底实际转化成多少业绩,对他们的收成影响并不大。

也有一些人没在做螺丝钉,也许是做不了,也许是不甘心。现在有一个词形容这些人,叫“老板思维”。

两类人的区别是,当面对一个机会要做的时候,螺丝钉即使有想法,他会先去和公司谈,让公司把成本承担了,最后的收益分摊说好了,最好能够有协议,以满足他们追求安全感的小心脏。而“老板思维”的人,可能啥都不想,干起来再说。

日子,谁过得好,谁过得差,这不一定。不过选合作伙伴,我一定选有老板思维的人。

前两天听罗胖说杜月笙,感触尤深。所谓的成功不就是不断去换吗,幸运的话,100的付出能换回80的所得,不幸的话就是打了水漂。而一个团队前期奋斗,不就是靠团队的人不断地去填一个又一个的坑吗,填完了坑能走路了才能看到一条小道。就像那个采访百度的记者写的,凌晨时候站在办公大楼下,只有一个窗户亮着灯,那就是百度的公司,当时就在想这个公司一定能成功。看到了你的付出,我才敢想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