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为什么讨厌中国】以色列的邻国黎巴嫩为什么会陷入内战?

2019-08-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黎巴嫩是一个很特别的国家.也是中东国家当中最西化的国家之一.国内教派繁杂,党派林立.主要教派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国家的权力也按教派分据.根据1943年<民族宪章>规定,总统和军队总司令有基督教派担任,总理有伊斯兰教逊尼派担任,议长由伊斯兰教什叶派担任.镜头转向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打败了埃及联军,还占领了巴勒斯坦领土和约旦占领的耶路撒冷,造成了巴勒斯坦人四处躲敝,逃到黎巴嫩的就有40万之多(包括巴勒斯坦游击队).黎巴嫩的伊斯兰教本来就对基督教掌握军政大权不满意,要求权力

黎巴嫩是一个很特别的国家。也是中东国家当中最西化的国家之一。国内教派繁杂,党派林立。主要教派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国家的权力也按教派分据。

根据1943年《民族宪章》规定,总统和军队总司令有基督教派担任,总理有伊斯兰教逊尼派担任,议长由伊斯兰教什叶派担任。

镜头转向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打败了埃及联军,还占领了巴勒斯坦领土和约旦占领的耶路撒冷,造成了巴勒斯坦人四处躲敝,逃到黎巴嫩的就有40万之多(包括巴勒斯坦游击队)。

黎巴嫩的伊斯兰教本来就对基督教掌握军政大权不满意,要求权力再分配。基督教根本就不让步,两派矛盾日益加深。这时巴勒斯坦涌进这么多人来,还是伊斯兰教的教友,巴勒斯坦的游击队必然支持黎巴嫩的伊斯兰教派斗争。从而增加了黎巴嫩局势的动荡,致使内战爆发。

1970年,逃亡约旦的巴勒斯坦游击队,在约旦遭到了约旦的镇压和驱赶,一万多名游击队员转移到了黎巴嫩南部,他们合兵一处,安营扎寨,向以色列进攻。以色列和美国就打击黎巴嫩的巴勒斯坦游击队,插手黎巴嫩事务。这也增加了黎巴嫩内战的变数。

1975年4月巴勒斯坦游击队袭击了一座基督教堂,打死了4名基督教(马龙派)长枪党。基督教派的长枪党当天就袭击了载有26名巴勒斯坦人的汽车。(当然汽车上也有巴勒斯坦游击队的人员)将其26人全部枪杀。从而引起了长达15年的内战。

这场内战就是黎巴嫩基督教派民族主义者组织的长枪队同伊斯兰教的民兵和巴勒斯坦游击队的对抗。

内战的爆发,首都贝鲁特一片火海,基督教派和伊斯兰教派进行着激烈的战斗。黎巴嫩南部巴勒斯坦游击队也和以色列激战。以色列用飞机对巴勒斯坦游击队营地进行轰炸,在黎巴嫩北部叙利亚也参入进来。

1977年,由于多方参加内战,黎巴嫩陷于分裂状态。北部地区由叙利亚的军队控制,南部由伊斯兰教派的民兵和巴勒斯坦游击队控制,基督教派只控制着海岸地区。

在黎巴嫩内战中, 巴勒斯坦、以色列、叙利亚、美国、法国、意大利多国维和部队都介入其中。上演了外国军事力量的表演赛。

1982年9月,联合国多国部队进驻黎巴嫩,经各方谈判,以色列、叙利亚、巴勒斯坦武装力量都从黎巴嫩撤出。这个协议遭到了黎巴嫩伊斯兰教派的反对而无法执行。83年4月,美国驻贝鲁特使馆被炸,50多人死亡。同年10月美国和法国在黎巴嫩的维和部队司令部相继遭炸弹袭击,美军炸死239人,法军58人。黎巴嫩局势恶化。美国总统里根决定收宿政策,在黎巴嫩的海军陆战队撤回。

89年3月,黎巴嫩基督教派强硬人物,原黎巴嫩政府军总司令米歇尔.奥恩发动了将叙利亚军队赶出黎巴嫩的战争,导致了政府军和基督教派为一派,叙利亚军和黎伊斯兰教派为一派的激战。造成了5000人死亡,十多万人逃离的后果。这次由阿盟出面调停,黎巴嫩各教派在沙特开会,通过了全国和解的《塔伊夫协定》对于新选出政府和总统,奥恩决不承认。

1990年10月,伊拉克出兵科威特,美国及西方各国无暇顾及黎巴嫩,叙利亚用飞机和坦克支持新政府攻入贝鲁特,击溃奥恩的军队,奥恩出走,残部投降。黎巴嫩新政府行使权力,将所有派别清出贝鲁特。次年5月,除黎巴嫩真主党外,黎巴嫩各派武装都交出武器,宣布解散。长达15年的内战终于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