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鲁结构失衡2016 2016广东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中长期对策分析

2017-06-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摘要]本文以近年的珠三角"技工荒"为主要着眼点,分析了广东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现状与原因,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中长期对策.[关键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技工荒;经济结构劳动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2世纪8年代以来,大量的劳动力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劳动力流动所带来的大量廉价劳动力.然而近一.两

[摘要]本文以近年的珠三角“技工荒”为主要着眼点,分析了广东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现状与原因,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中长期对策。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技工荒;经济结构

劳动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2世纪8年代以来,大量的劳动力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劳动力流动所带来的大量廉价劳动力。

然而近一、两年来,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出现了用工短缺的现象,这一现象又突出表现为技术工人和高级技术人才的短缺。当前的“技工荒”折射出广东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着眼于短期治标,更要考虑长远治本之计。

一、广东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现状 从“民工潮”向民工短缺的转变,这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的巨变,它反映了我国劳动力流动方面的基本状况,传递了许多经济问题乃至社会问题的信号,反映了用工情况、人力资源管理、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乃至制度的建设与变迁等方面给劳动力市场造成的影响。

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4年4月对全国4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调查还发现,企业当前最急需人才的前三位依次是:营销、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分别占调查企业需求比例的14.

4%、12.1%和1.9%。24年二季度对全国113个城市劳动力市场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各技术等级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技师和高级技师严重短缺。

企业对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的需求人数与求职应聘人数之比分别是2.4:1、2.1:1、1.8:1。 从广东省的情况来看,在广东总就业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仅占5.9%,初级以上技术工人仅占8%。

目前广东现有技术工人整体素质呈现“三多三少”的现象,即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术等级中低的多高的少,高等级技术工人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在技术工人队伍中,高级工以上的技术工人仅占24.

2%。 而与此同时,广东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就业困难群体增多,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近两三年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没能就业,造成未就业大学生累计数量明显增加,消化这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压力增大。

显然,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失衡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而非总量性问题,突出表现为技术岗位缺口大与部分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 二、广东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主要原因 (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对人才的需求与劳动力供给间的矛盾 广东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体现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人力发展第三产业等特点,这些都将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也必然带动劳动力结构的相应调整。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培训就业处处长陈斯毅指出,“十一五”期间,广东将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将迈出实质性步伐,尤其是用人数量最多的珠三角,产业升级步伐将加快。

从近三年劳动力市场需求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对技能型劳动者(明确要求有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职称)的需求分别占需求总量的42.4%、46.

5%和48.1%,反映出用人单位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呈持续增加的态势。从去年的数字上看,广东劳动力市场上技能型人才比大学毕业生还要“抢手”,仅上半年全省劳动力市场高级技工以上技能人才求人倍率达2.23,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为.

99左右,亦即一名技能人才有两个以上的岗位“虚位以待”,高出大专学历人士一倍以上。 广东人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工业的战略离不开一定数量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支持,但目前人才供应情况显然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二)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产业的转型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与大学毕业生逐渐相对过剩是造成我国目前结构性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折射出教育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对于教育与经济的相互推动关系,广东省有着深刻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致力于构建多层次、多门类、布局较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从总体上说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经济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尤其是当前经济结构的大力调整和改革,广东省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已逐渐显示出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形式结构上普通教育比重过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速度不快、层次不高、技术特色不强,办学条件差,成人高等教育重学历教育轻岗位培训;专业结构上不够合理,其比例和经济结构比例不协调,有些专业布点过多、重复设置,使人才培养结构失调,培养质量得不到保证等。

在近年,深圳市连续几次向社会公布的“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中,高级钳工的平均月薪多次超过了硕士研究生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深圳还明确提出“让高级技工比博士工资更高”的口号。

而在广州、深圳的大型招聘会上打出1万年薪招高级技工的企业也常常无获而返。在此同时,我们却面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高等教育只有真正面向市场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 (三)劳动力市场多重分隔问题造成的劳动力市场配置效率缺失 由于开放和经济改革进程的迅速推进与社会和政治领域中传统制度变革的滞后,使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演变成了一种被多重分隔的格局。

多重分隔包括—了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隔、地区分隔、部门分隔,它严重制约了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部门之间的白山流动。

政府人为地把劳动力市场分割开的政策,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扭曲性发展政策及其制度环境,是妨碍劳动力市场正常发育的制度性根源。 中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既要面对不断增加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又要面对城市部门因经济结构重组造成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吸收能力的不断下降。

劳动力市场的这种供需矛盾似乎为各种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找到了借口。但事实上,各种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做法不仅不能达到缓解各地就业压力和矛盾的目的,而且会人为地加入劳动力市场的交易成本,造成效率损失,劳动力市场固有的要素配置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导致劳动力市场地区性的供求失衡。

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还导致了一系列的“寻租”行为,增加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

从长远来看,建立一个规范的劳动力市场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改善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中长期对策 广东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大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广东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型,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它必然进一步成为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一)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完善社会化培训体系,调整劳动力供给结构 2世纪8年代后期,卢卡斯、罗默等经济学家进一步拓展了人力资本理论,把知识和人力资本作为内生变量正式引入增长模型之中,强调知识和人力资本是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决定因素,逐步形成了目前流行于西方的“新增长理论”。

卢卡斯认为,人力资本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形成:一种是舒尔茨式的学校正规教育,一种是阿罗式的“边干边学”或在职培训。前者可以提高劳动者本人的生产技能和收入水平,产生“内在效应”;后者可以为他人提供生产经验积累,从而产生“外在效应”。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必须改变目前的教育结构,构建与广东省经济、产业、技术结构变动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结构和社会化培训体系,改善劳动力的供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