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与认知张曦 色彩与认知——以羌族的色彩词汇为例

2018-03-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摘要]:17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对于色彩的研究大致存在两种视角:一是自然科学,二是社会科学,而歌德所挑起的牛顿色彩论的批判正是这两种视角的对立的反映,其后,在社会科学中随着认知语言学及认知人类学的发展,色彩语汇经沃尔夫(B.L.Whorf 1897-1941).康克林(H.C.Conklin).博林(B.Berlin)及凯(P.Kay)诸人的研究的叠加,大致建立了基础色彩语汇BCT档案.然而,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如雅克布森(R.Jakobson 1896-1982)的功能论所揭示的那样,即便是同

【摘要】:17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对于色彩的研究大致存在两种视角:一是自然科学,二是社会科学,而歌德所挑起的牛顿色彩论的批判正是这两种视角的对立的反映,其后,在社会科学中随着认知语言学及认知人类学的发展,色彩语汇经沃尔夫(B.

L.Whorf 1897-1941)、康克林(H.C.Conklin)、博林(B.Berlin)及凯(P.Kay)诸人的研究的叠加,大致建立了基础色彩语汇BCT档案。然而,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如雅克布森(R.

Jakobson 1896-1982)的功能论所揭示的那样,即便是同一语言,但在不同的社会场景中,其使用的词汇也存在着差异,实际的羌语的色彩词汇的使用中,呈现出了复杂的样态,既不能以神圣·世俗的二元论分出不同的用法,也不能以冷·暖色调完成色彩的分类。

在神圣的空间及时间中,羌语的色彩词汇"白、黑、红"与"白、黑、黄"与博林·凯的BCT一致,在世俗的时间及空间中也呈现出"白、黑、黄"构造。由于羌族文化中民俗信仰尚未能形成独立的制度化宗教,因而圣·俗的交叉,使得"黄"也进入了神圣的空间与时间中。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关键词】: 色彩语汇 认知语言学 认知人类学 白黑红 白黑黄 【分类号】:C912.4 【正文快照】: 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在大作《判断力批判》(KritikderUrteilskraft)第42小节中有一段描述:美丽的自然界中种种魅力如此常见地和美的形式仿佛熔合在一起而被碰到.

.....因而仿佛含有大自然带给我们且似乎具有某种更高意义的语言。所以百合花的白颜色似乎使内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