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因海子而出名】德令哈 从海子诗歌中走出的一座诗意旅游城市

2019-06-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德令哈,荒凉.壮美的戈壁,是海子心灵的归宿,许多人,因为德令哈,知道了海子;许多人,因为海子,知道了德令哈.海子在德令哈想念姐姐,德令哈成为了诗人的朝圣之地.提起德令哈,很多人不一定知道这座遥远的西部城市,在那样一望无际的戈壁上,德令哈应该算是一座大城市了.这座城市有很多的故事,也有很多的人文景观,只是她位于遥远的西部,没有被更多的人熟知而已.[德令哈因海子而出名]德令哈 从海子诗歌中走出的一座诗意旅游城市"德令哈"是蒙古语,意为"金色的世界".德令哈地处柴达木盆地

德令哈,荒凉、壮美的戈壁,是海子心灵的归宿,许多人,因为德令哈,知道了海子;许多人,因为海子,知道了德令哈。海子在德令哈想念姐姐,德令哈成为了诗人的朝圣之地。

提起德令哈,很多人不一定知道这座遥远的西部城市,在那样一望无际的戈壁上,德令哈应该算是一座大城市了。这座城市有很多的故事,也有很多的人文景观,只是她位于遥远的西部,没有被更多的人熟知而已。

【德令哈因海子而出名】德令哈 从海子诗歌中走出的一座诗意旅游城市

“德令哈”是蒙古语,意为“金色的世界”。德令哈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高寒地区,平均海拔3980米,共有蒙古、藏、回、撒拉、土、汉等19个民族,是青海省第三大城市。

这里是古老的大海,年轻的盆地,新兴的城市。有美丽富饶的巴音河,莽莽祁连山脉,神奇的他拉岩画,野生动物王国伊克阿拉牧场,神秘的“外星人”遗址,一咸一淡的情人湖,千古奇柏林立的柏树山等等。

一座城市因为一首诗而闻名,便给这座城市带来了许多诗意。因为这首诗,因为德令哈和海子的渊源。2012年,由青海省委宣传部、省旅游局、青海民族文化促进会、省文联等指导,海西州委、州政府举办“中国首届海子青年诗歌节”,每两年举办一次,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3届,成为德令哈推动文化传播、提升文化品位、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窗口,展现柴达木特色民族文化、展示柴达木高原风土人情。

德令哈海子眼中“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成功塑造成“诗意的栖居”、“吟游诗人的驿站”的旅游文化形象,每年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诗人和诗歌爱好者云集海子笔下“美丽的戈壁”,共同享受诗歌的荣光与快乐。

德令哈因为海子成为西部旅游地图上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明珠,德令哈从一个遥远的西部城市,到一个诗人的城市,到一个旅游的城市,成为一个旅游总收入12.49亿元的城市。

这是文化和旅游结合,文艺作品营销的经典案例,我们来尝试分析一下德令哈文化旅游形象打造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看一下能够给我们那些可以借鉴的启示。

稀缺性策略

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很多行业壁垒被打破,稀缺性的资源已经越来越少,所以具备稀缺性资源是稀缺性策略使用的前提。

德令哈的旅游资源众多,选择打造“海子青年诗歌节”来塑造其文化旅游形象,是因为海子是中国唯一的海子,绝对的稀缺资源。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6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

因其诗歌的杰出成绩,海子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2001年4月28日荣获中国文学最高奖项之一——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2001年,其被广为传诵的明快亲切的短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入选高中语文课本;2003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选入另一篇经典代表作《麦地》;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人一生要读的60首诗》,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入选而跻身于几十位中外名家的名作之中。

在中国当代诗坛,海子常常被评价为“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和“我们祖国给世界文学奉献的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诗人”。作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诗潮的代表人物,海子在中国诗坛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他的诗不但影响了一代人的写作,也彻底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诗歌概念,成为中国诗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创作的优秀抒情短诗是继“朦胧诗”之后独特而又诗艺出众的作品,兼具抒情性、可诵性和先锋性风格,在当时极为罕见。海子去世后,其作品很快得到诗坛承认并给予极高评价,有关海子诗歌的深度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热点之一。

海子在中国文学史尤其是现代诗歌中的地位使德令哈的“海子青年诗歌节”成为独一无二的,海子没有给第二个城市这样的机会,这完全符合稀缺性资源的特点:独特性,唯一性,不可复制性。

现在各大景区,景点仿造成风,旅游商品更是没有特色,不少游客发现在不同的地方,一样的竹雕、一样的小木刀、一样的木梳……千百个景区景点相似,地方特产也是相似的。旅游景点和旅游商品同质化、低端化现象严重。“海子青年诗歌节”这样的稀缺资源,被模仿和抄袭的可能性都很小,竞争对手不多,有着较强的市场壁垒。

精准性策略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春秋的《诗经》、战国的《楚辞》、两汉的 《乐府》、魏晋的古诗,各个时代都有其擅美的诗歌形式独领风骚。到了唐代,诗歌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各种体裁均臻成熟,各种风格充分施展,争奇斗艳,涌现出一大批享誉千古传诵的诗篇。

中国人热爱诗歌,不仅热爱古诗,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发展出了现代诗歌,现代诗歌是从中国现代白话语言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中国的新诗,是白话语言艺术。中国新诗的意蕴必须是从中国现代语言本身感受到的,而不是从字面意思猜测出来的,海子改变了人们对于现代诗歌的印象。

德令哈“海子青年诗歌节”的打造是聚焦和精准的,针对的就是中国热爱诗歌的人和喜欢海子的人,中国热爱诗歌的人有多少,通过这两年来火爆了网络的《中国诗词大会》就可见一斑,所以潜在的目标客户群体巨大。

整体性策略

如果只有“海子青年诗歌节”,德令哈的旅游业很难有持续性的发展,也很难塑造文化旅游形象,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节庆活动引领,配套其他设施跟进,不仅仅是利用节庆活动固有的发展模式,还延伸其特有的文化产业链,比如“海子青年诗歌节”的配套其他设施有海子纪念碑,海子纪念馆,海子茶馆等。

海子纪念碑面朝巴音河,坐拥碑林。这里精选海子的20多首优秀作品雕刻在形态各异的石碑上,变成了一部部石书,一同组成海子碑林,海子纪念碑林与身后一侧的海子诗歌陈列馆交相呼应,海子纪念馆坐落在青海德令哈的巴音河畔,展出海子的代表诗作和相关的资料、图片、书籍。还有海子茶馆,以诗为媒,以茶为缘,深人推动以诗歌为主的文化创作与交流。最终形成了节庆活动引领,配套发展的整体性发展。

德令哈“海子青年诗歌节”不仅提升海西文化品位,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突出文化和旅游两个主题,将海子诗歌文化与柴达木旅游紧密结合,使大众通过对活动的广泛关注与参与,进而关注德令哈及柴达木旅游,塑造德令哈“诗意的栖居”、“吟游诗人的驿站”旅游文化形象。把德令哈塑造成系探险、游览、观光、休闲的绝佳去处,达到了文化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收益。

一个人,一座城,一个诗人改变一座城,文化推动了旅游,这是旅游和文化结合发展的经典范例。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打文化和旅游混合牌,可以发展出无数的可能性,要怎么开发就看大家怎么运用各种开发策略了。

期待着更多的像“海子诗歌文化节”这样的节庆活动出现,期待着更多的德令哈,让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不止存在历史上,记忆里,而是世世代代的流传下去。让千年之后也有人在颂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