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西应县人杰地灵吗?

2019-07-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西应县人杰地灵吗?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历史起源:1000年前的中国,宋辽对峙.兵连祸结,应县由辽国控制,时名应州,距离战事不断的两国边境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西应县人杰地灵吗?

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历史起源:

1000年前的中国,宋辽对峙、兵连祸结,应县由辽国控制,时名应州,距离战事不断的两国边境只有20千米。

宋辽战战和和,边境一带民生凋敝,作为古代的超级工程,木塔基本不可能由民间募资而成,而极有可能与一个显赫的家族有关,即辽国萧姓后族四房之一的

拔里氏国舅少父房。木塔兴建前后,该房陆续出了三位皇后、三位封王,权势如日中天,堪称“辽国第一后族”。

(应县木塔内部绘制的供养人像,据学者张畅耕推测,上方三人分别为圣宗钦哀皇后萧耨斤、兴宗仁懿皇后萧挞里、道宗宣懿皇后萧观音,下方三人为家族中三位男性封王)

这支后族出自应州,在家乡修建高塔,不仅可以彰显“一门三后、一家三王”的荣耀,为家族祈求福报,还可以眺望边境动向发挥军事价值。

于是,公元11世纪中叶,木塔正式动工。

建筑特色

释迦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

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有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塔内各层均塑佛像。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

释迦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