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的道理 《朝三暮四》这个成语故事能悟出什么道理?

2019-08-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作业帮用户 2016-12-05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因为不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后来"朝三暮四"作为一个成语,比喻人的行为反复无常. 作业帮用户 2016-12-05朝三暮四的道理 <朝三暮四>这个成语故事能悟出什么道理?原文: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

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作业帮用户 2016-12-05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因为不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后来“朝三暮四”作为一个成语,比喻人的行为反复无常。 作业帮用户 2016-12-05

朝三暮四的道理 《朝三暮四》这个成语故事能悟出什么道理?

原文: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译文: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人。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用,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然而过了不久,家里... 展开 作业帮用户 2016-12-05

原文: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译文: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人。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用,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然而过了不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打算减少猴子吃橡子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的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吃了吗?”猴子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注释:狙——音居(jū),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 损——损失,减少的意思。 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 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

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 匮——音(kuì),缺乏,不够的意思。 驯——音(xùn),驯服,顺从的意思。 诳——音(kuáng),欺骗,瞒哄的意思。 若——文言文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

芧——音(xù),橡实,一种粮食。成玄英疏:“芧,橡子也,似栗而小也。” “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后来演绎成了反复无常的意思。这故事的原意更加深刻。你能从其中悟出一些道理来吗?如果能悟出,说明你上过当、受过骗而有所反省;如果不能悟出,说明你上当受骗后没有反省。 收起 作业帮用户 2016-12-05

我们不要见异思迁 作业帮用户 2016-12-04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因为不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后来“朝三暮四”作为一个成语,比喻人的行为反复无常。 作业帮用户 2016-12-04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因为不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后来“朝三暮四”作为一个成语,比喻人的行为反复无常。 作业帮用户 2016-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