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可及愚不可及 智可及 愚不可及(ZT)

2019-12-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世上说"聪明"呢,其实等同于"颖悟".对于事物的理解力.处理事务的简捷力,分别散在"知"与"行"两方面.由于个人的生活史分别,知识结构的组成不同,以及识趣的高下,从而类化到现实中有种种的"聪明".理解力强,是聪明;动手力强,也是聪明.这些聪明,都是有诀窍可以参照的,所谓殊途同归.因为手段与方法的可比性,所以结果也是可以参照到达.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的"智",是"可及"的

世上说“聪明”呢,其实等同于“颖悟”。对于事物的理解力、处理事务的简捷力,分别散在“知”与“行”两方面。由于个人的生活史分别,知识结构的组成不同,以及识趣的高下,从而类化到现实中有种种的“聪明”。

理解力强,是聪明;动手力强,也是聪明。这些聪明,都是有诀窍可以参照的,所谓殊途同归。因为手段与方法的可比性,所以结果也是可以参照到达。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的“智”,是“可及”的。

智可及愚不可及 智可及 愚不可及(ZT)

愚不可及,是说一个人笨笨的样子,很多人都学不来。这个人是颜回,孔子赞叹他“愚不可及”,厚重与钝刀,谁也比不上。圣人固然以聪明为“智”,却也以“愚”为器量的衡量标准。

孔子所说的智愚,是从学习、做人的角度对于“精明”的一种否定。学习需有一种钝厚之气,做人也是。这样子,看起来是愚昧的,其实不是。相反,都能因此达到聪明人所不能达到的程度与境界。

智可及愚不可及 智可及 愚不可及(ZT)

(一)眼前与未来

聪明人,最显著的特征是对于眼前利益得失算计到骨逢里面。丝丝毫毫,他们都一点都不会判断错误。而愚笨之人,大约对于眼前利益得失,都不太知道。有些是知道,有些是真的不知道。

这个差别,有什么后果?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就是这个样子。忍让与争取,是相反的结果,前者失去眼前利益,后者则能快速得到。这就是差别。

智可及愚不可及 智可及 愚不可及(ZT)

如果不把握眼前利益,就无法在此基础上攀登更高的利益之巅。这是聪明人的信条。而对于愚笨的人来说,这些似乎都不是那么重要,或者根本就没有想到在眼前可见的利益上斤斤计较。这种愚笨,很多人做不到。孔子早就知道我们的毛病,所以才说:愚笨是无法去学习的啊!

如果抛开利益争取的因素,所有的愚笨,都是没什么好学的。不争,不就是真正的愚笨吗?

(二)利益信条的误导可能性

大德说,人为色死,鸟为食亡。食物是鸟的利益信条,这一信条会导致鸟儿为了眼前利益,堕入人类设置好的罗网之内,从而失去自由,甚至导致灭亡。这是很可怕的。

类似地,人类也会因为利益信条的误导可能性而带来灾难。所有的一切灾难,有很大一部分是聪明人的利益争夺造成的。比如政治斗争、国家战争、盟约阵营……

以维护眼前利益为导向,带来其他人的灾难与灭亡。这一信条在世界上的信徒太多,所以没有人会怀疑它的价值。聪明带来别人的灾难,是否会最终落到自己身上呢?

答案是一定的。眼前有得,日后必有失。所谓取舍的道理、进退的真髓,都在其中。如果不被误导,是否一定需要抛弃利益导向的人生信条呢?

这不是聪明人会去思考的问题。相反,很多愚笨之人,自然而然地与此信条背道而驰。

这也是聪明人始终无法理解、无法接受、最终嗤之以鼻的事情。所以,这种愚笨也是无法学会的。只要聪明人还在动脑筋,一切相关的失去、灾难、损失、苦恼都不会停止。

在此基础上,我们是否可以很轻松理解一下:圣人亡,大盗止?

世上还是不要一些所谓的圣人,或许许多高超的偷盗、欺骗,都不会有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