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是什么意思 高山流水觅知音:中国十大古琴名曲(上篇)

2019-11-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嵇康在<琴赋>中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我国的十大古琴曲分别是<流水><潇湘水云><梅花三弄><阳关三叠><醉渔唱晚><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阳春白雪>.高山流水是什么意思 高山流水觅知音:中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嵇康在《琴赋》中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我国的十大古琴曲分别是《流水》《潇湘水云》《梅花三弄》《阳关三叠》《醉渔唱晚》《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阳春白雪》。

高山流水是什么意思 高山流水觅知音:中国十大古琴名曲(上篇)

十大古琴曲之一:《流水》

资料图

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给后世留下了一段佳话,《流水》一曲也因此广为人知。

《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但《列子》中并无伯牙因钟子期离世而从此不再鼓琴的内容。《吕氏春秋》的记述与《列子》的记述大致相当,但交代了结局:钟子期死后,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高山流水是什么意思 高山流水觅知音:中国十大古琴名曲(上篇)

《流水》的谱本最早见于明太祖之子朱权编纂的《神奇秘谱》,但现时所用的是张孔山的《流水》曲谱。朱权序云:"《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高山》分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高山流水是什么意思 高山流水觅知音:中国十大古琴名曲(上篇)

古琴曲《流水》是一首极具表现力的乐曲,充分运用滚、拂、打、进、退等指法及上、下滑音,生动地描绘了流水的各种情态。旋律起首之音,时隐时现,犹如置身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继而转为清澈的泛音,节奏逐渐明快,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

凝神静听行云流水般的旋律,好似欢泉于山涧鸣响,令人愉悦之情油然而生。随之旋律开始跌宕起伏、风急浪涌。曲末流水之声复起,缓缓收势,整首乐曲一气呵成,听之如同得到了流水的洗涤一般,不禁令人久久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的思绪中。

《流水》一曲被录入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十大古琴曲之二:《潇湘水云》

资料图

 此曲由南宋浙派琴家郭沔创作。当时元兵南侵入浙,郭沔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在潇、湘二水合流处游航。每当远望九嶷山为云水所蔽,见到云水奔腾的景象,便激起他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无限感慨而创作此曲,以寄眷念之情。 

 传说中,九嶷山是贤王舜的葬地,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自然成为贤明的化身。郭沔是一个终生未仕的知识分子,生活十分清贫。他所处的时代,正值元兵入侵,南宋王朝即将灭亡的前夕。而他又是一个反对苟且偷安,具有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的人,故他借九嶷山为"潇湘云水所蔽"的形象;寄托他对现实的黑暗与贤者不逢时的义愤和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

曲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共十段:1、洞庭烟雨2、江汉舒清3、天光云影4、水接天隅5、浪卷云飞6、风起云涌7、水天一碧8、寒江月冷9、万里澄波10、影涵万象。后经历代琴家发展为十八段加一尾声,现存琴谱多达五十种。

乐曲开始,飘逸的泛音使人进入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意境。全曲情景交融,寓意深刻。《神奇秘谱》解题中说,作者"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

 十大古琴曲之三:《梅花三弄》 

资料图

《梅花三弄》是由笛曲改编而来古琴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

明代《伯牙心法》中记载:"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 《枯木禅琴谱》中说:"曲音清幽,音节舒畅,一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寒香沁入肺腑,须从容联络,方得其旨。"

《梅花三弄》全曲共有十段,其旋律前半部分悠远飘逸,表现了梅花傲雪的风骨,后半部分则与其前形成对比,节奏急促,描写了凛冽寒风中梅花的不屈性格。乐曲忽静忽动,忽柔忽刚,表现了千姿百态的梅花形象。

 十大古琴曲之四:《阳关三叠》 

资料图

《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699-759)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琴歌。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目前流行的曲谱原载于明代《发明琴谱》(1530),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1876)。

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迭唱三次,故称"三迭"。每迭又分一迭加"清和节当春"一句作为引句外,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是新增的歌词,每迭不尽相同。从音乐角度说,后段有点类似副歌的性质。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 等处的八度大跳,和"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的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

 十大古琴曲之五:《醉渔唱晚》 

资料图

此曲作者有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及"后世隐流"之说。《西麓堂琴统》中记述:陆鲁望与皮日休泛舟松江,见渔父醉歌,遂写此曲。《太音补遗》称此曲有张仲宗词中"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忌昏晓;醉眼冷看朝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之意。

全曲共分七段。以第一段呈现的主题作各种变化重复,从多侧面表现醉渔的形象。第五段音乐跃入高潮,醉渔豪放不羁,佯狂之态犹见。第六段在音乐高潮过去之后,变化再现的主题,尾句速度渐慢,音乐气氛低沉,呈现出一种茫茫然的情意。第七段下行的旋律被连续,音乐逐渐平稳下来。尾声以急促的泛音,表现出一种感慨万分的情状。(编写: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