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秦晋之好 诗经里的秦晋之好

2019-02-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公元前637年,晋国公子重耳一行来到了他逃亡之路的最后一站--大秦国首都雍城.重耳的姐夫秦穆公任好先生,热情地接待了这位落难的小舅子.筵席上,主宾双方赋诗言志,你唱我和,其乐融融;重耳走时,秦穆公的儿子吟诗相送至渭水边,依依不舍.这段反映秦晋之好的典故,一不留神成了古代中国诸侯邦交礼仪史上赋诗唱和的最早记载.简述秦晋之好 诗经里的秦晋之好投谁都不如投亲戚,重耳辗转来秦国     晋国公子重耳为啥逃亡?据<左传>记载,晋献公宠爱一个叫骊姬的女人,骊姬为让儿子奚齐继位,准备杀掉重耳等几个

     公元前637年,晋国公子重耳一行来到了他逃亡之路的最后一站——大秦国首都雍城。重耳的姐夫秦穆公任好先生,热情地接待了这位落难的小舅子。筵席上,主宾双方赋诗言志,你唱我和,其乐融融;重耳走时,秦穆公的儿子吟诗相送至渭水边,依依不舍。这段反映秦晋之好的典故,一不留神成了古代中国诸侯邦交礼仪史上赋诗唱和的最早记载。

简述秦晋之好 诗经里的秦晋之好

投谁都不如投亲戚,重耳辗转来秦国

     晋国公子重耳为啥逃亡?据《左传》记载,晋献公宠爱一个叫骊姬的女人,骊姬为让儿子奚齐继位,准备杀掉重耳等几个公子,重耳闻风后就跑路了。

     重耳不是一个人跑,还带着狐偃、赵衰、先轸、介子推等高级参谋。他们先在翟国待了5年,后来觉得不安全,又跑到卫国,卫国国君下令把城门吊起来,不让他们进,他们只好到齐国。

简述秦晋之好 诗经里的秦晋之好

齐桓公对他不错,还把一个远房侄女嫁给他,重耳待舒服了不想走,后来齐桓公死了,齐国发生内乱,重耳不得已又跑到曹国。曹国国君曹共公比较“变态”,听说重耳“胼胁”,即胁下的肋骨连成一片,就趁重耳在馆舍洗澡的时候,领着一群爱妾隔着帘子偷看,边看边嘻嘻哈哈地笑,重耳好歹是一大国的公子啊,发现后愤而离去。

简述秦晋之好 诗经里的秦晋之好

     下一站计划去楚国,经过郑国时想拜访一下,郑君看是一帮难民,拒绝接见。到了楚,楚成王倒很大气,以诸侯之礼接待他,管吃管住管娱乐,但南方人到底精明,楚成王有一次问重耳:“我待你这么好,你将来回国了用啥报答我?”重耳说你们楚国啥都有,我还真不知道拿啥报答。

楚成王说:“话虽如此说,你到底还是应该报答一下!”重耳说:“行!日后万一两国交兵,我先给大王您避让九十里。”后来晋楚发生城濮之战,重耳果然退避三舍,实现了诺言。

      重耳这样在楚国又待了几年。直到有一天,秦穆公派人送来橄榄枝,来人说:“来秦国吧!我们国君能帮你复国。”

     于是,在重耳辗转漂泊第十九个年头时,他终于踏上了雍秦大地。

重耳赋《河水》,秦穆公赋《六月》

     “哈哈!小舅哥呀,天天盼你来啊!”秦穆公热情地拉着重耳的手就席。当初秦晋联姻,秦穆公娶的一位夫人,就是重耳的姐姐。秦穆公接着说:“你的事我都知道了。我问你,你在卫国逃难时,向农人要食吃,人家给你一抔土,你不仅不生气,反而笑纳,为何?”

      “这……农人赐我土地,所以笑纳。”重耳答。

      穆公点头:“割股充饥可是真事?”

      “这您也知道……那还是在卫国,没有要到饭吃几乎饿昏,跟随我的介子推偷偷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做了一罐肉汤,等我吃完后才知道,唉……”重耳讲。

      穆公大笑,称赞说:“你抱负远大,又有一帮有勇有谋、忠心耿耿的追随者,所以我认定你是个能成大事的人,才决定帮你复国!”

     重耳称谢,穆公接着宣布:送重耳五名女子作妻妾。

     重耳虽在齐国成过亲,但老婆却没带出来——穆公实在是体贴入微啊!

     幸福来得太突然,怎么地也得吟一首吧!重耳霍地站起来,双手作揖:“容我献诗一首,略表寸心:漫漫水溢两岸流,倾注大海去不休。天上游隼迅捷飞,时而飞翔时停留。可叹可悲我兄弟,还有乡亲与朋友。没人想到止丧乱,谁无父母任怀忧?……”

     重耳当堂赋了一首《河水》诗,此诗在《左传》《史记》等史书里有名而无内容,晋人杜预认为是《诗经》里失传的逸诗,而韦昭认为是《小雅·沔水》的误记,取“沔彼流水,朝宗于海”之意,表明自己回国后一定像诸侯朝拜天子一样追随秦国——穆公此前扶立晋惠公,却因后者的忘恩负义吃了不少苦头,重耳深悉于此,故先赋诗以安其心,表示自己将来不会忘记秦国的帮助。

     穆公听重耳赋完,举起酒爵说:“那我就和首《六月》吧!”朗声诵道:“六月里来人心惶,修整兵车备战忙。四匹马儿真肥壮,旌旗军服载车上。玁狁入侵太猖狂,我军形势很紧张。王命出兵去征讨,挽救王朝保家邦。四匹黑马有力量,练习战阵有规章。在这盛夏六月里,已经备好我戎装。我的戎装已备好,日行卅里赴疆场。王命出兵去征讨,辅佐天子保国防……”

     《六月》出自《诗经·小雅》,本是赞颂尹吉甫辅佐周宣王北伐的诗篇,穆公取“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之意,暗示他助重耳为君,必能称霸诸侯,匡扶王室。一赋一答间,双方达成了心照不宣的政治交易。

     一阵觥筹交错后,重耳身边的高级参谋赵衰趁机说:“品秦公赋诗,果然感受到秦人的威武雄阔之气!令在下膜拜。特献《黍苗》小诗,以助雅兴。”《黍苗》也出自《诗经·小雅》,其中有这么几句: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我行既集,盖云归处。翻译过来即是:蓬勃茁壮的黍苗,全靠着细雨的滋润。我这悠悠南迁的队伍,有赖于召伯的辛劳。我这些背扛肩挑的,牛车马车运输忙。远征的队伍集合一起南行,好像是归家一样。我的步兵和战车,以及威武的军旅。远征的队伍集合一起,好像是回家团聚一样。

      赵衰绕了一大圈,就表达了一个意思:我们为什么不能马上回去呢?

      秦穆公一听就明白了,对重耳说:“我知道你想马上返回晋国,放心,我会尽快安排的!”赵衰与重耳同时离开座位,再次对秦穆公拜谢说:“我们这些孤立无援的臣子仰仗您,就如同百谷盼望知时节的好雨。”

重耳返国,外甥送舅到河边

      公元前637年九月,秦穆公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诗经·秦风》里有一首《渭阳》,据说是秦穆公派公子即后来的秦康公送重耳出城,到了渭河边。重耳是秦康公的舅舅,康公睹舅思母,触景生情,不觉念道:“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翻译过来即:我送舅舅归国去,转眼来到渭之阳。什么礼物送给他?一辆大车四马黄。我送舅舅归国去,思绪悠悠想娘亲。什么礼物送给他?美玉饰品表我心。

       那么这首小诗有何动人之处呢?据清代学者陈奂在《诗毛氏传疏》中评价,此诗开头两句“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在交待诗人和送别者的关系的同时,选择了一个极富美学意味和心理张力的场景:从秦都雍出发的康公送舅舅重耳回国就国君之位,来到渭水北岸,即将分别。

     在这里有千言万语可说,但又无法尽说,唯有赠送礼物来表达感情。路车是古代天子或诸侯贵族所乘的车,级别那是相当高!这一辆豪车、四匹黄马的送礼大有深意,因为《礼记》讲究:父母在,馈献不及车马,示民不敢专也。意思是说,车马是贵重的礼品,所以是否馈赠,要由父母来做主。这说明,车马之赠既是康公之意更是穆公所许,它将赠送路车乘黄所隐含的政治外交意义揭示无遗。

     小诗第二节由惜别之情转向念母之思。康公之母秦姬生前曾盼望着她的弟弟重耳能够及早返回晋国,但她没能等到这一天就死了;所以当康公送舅舅归国之时,不能不由舅氏而念及其母,由愿望实现时的高兴而转为怀念母亲的哀思。“我送舅氏,悠悠我思”,这两句既达成情绪上的转折,更为这一首短诗增加了丰厚的蕴含。

     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在《毛诗正义》里点评,甥舅之情本源于母亲,而念母之思更加深了甥舅情感,既有此思,在考虑“何以赠之”的时候,便自然地想到“琼瑰玉佩”这些纯洁温润的玉器,以玉喻人,以玉比心,愿舅舅不要忘记母亲对他的顾念之情,当然也不要忘记秦国对他的恩德。

     史载,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杀晋怀公,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史称晋文公。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老部下,实行通商宽农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

     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秦穆公也在重耳死后不久,借机打败已经成为中原霸主的晋国,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