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宏猷的书 房子装得下书董宏猷的中国梦

2017-10-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周六的下午春雨霏霏,撑伞穿过解放公园湿漉漉的小径,走向禅茶室,我心澄澈.董宏猷选的采访地点,闹市中一片难得的清雅之地,弥补了看不到他书房的遗憾--真正读书人的书房真的不宜示人,看照片大家都明白了,满天满地的书,可能只剩窄小的空间容宽大身躯的董老师徜徉其中.    铺板下的纸书箱:熏陶两兄弟    在食物和书籍都匮乏的年代,董宏猷的"书房"应该算是兄弟俩铺板下塞着一些书的空间."也许少年的睡梦被那些书本熏陶,成就了后来两个文学兄弟."说完,他哈哈大笑.    

    周六的下午春雨霏霏,撑伞穿过解放公园湿漉漉的小径,走向禅茶室,我心澄澈。董宏猷选的采访地点,闹市中一片难得的清雅之地,弥补了看不到他书房的遗憾——真正读书人的书房真的不宜示人,看照片大家都明白了,满天满地的书,可能只剩窄小的空间容宽大身躯的董老师徜徉其中。

    铺板下的纸书箱:熏陶两兄弟

    在食物和书籍都匮乏的年代,董宏猷的“书房”应该算是兄弟俩铺板下塞着一些书的空间。“也许少年的睡梦被那些书本熏陶,成就了后来两个文学兄弟。”说完,他哈哈大笑。

    从8、9岁开始,到书店蹭书看,然后心大了,想买书,省下的三五分早点钱远远不够,他还拿饭票换钱,靠江边货场捡拾废弃烂瓜果充饥,毒日头下帮车夫推拉板车下苦力挣点小钱,积积攒攒,买下少许特别喜欢的文学书。

    那些血汗换来的矜贵的书,一箱跟着他上山下乡,因此结识了另一个女知青,恋爱结婚。还有一箱书,留在家里的阁楼床下,冬天挑河堤没袜穿,老妈把一箱书当废纸卖钱换了两双袜子。几十年后,成为知名的大胡子作家,董宏猷坐在茶室里轻轻地对记者说,得知袜子真相后,“嚎啕大哭”。

    楼梯下的小黑屋:文学青年沙龙

    娶妻生子,董宏猷的家安在老里份的一间10平米的小房里,他梦想的独立书房在哪里?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他的房子旁边一个堆满杂物的小小的楼梯间,黑咕隆咚,伸手不见五指。

他打起了它的主意,把杂物清理出去,从家里牵进一根电线装了灯,几只木箱子摞起来当书桌,清末民初的老房子,老鼠坐了窝,常常跳进去瞪眼看着那个写字读书的人,成了他称之为“鼠为友斋”的书房,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书房。

    在这里他走上文学之路,接受媒体采访,当时许多文学青年(其中好些成了现在武汉的大作家)常常挤在里面,聊文学,聊人生,俨然一个高朋满座的文学沙龙。

    “我的中国梦”:装得下藏书的大书房

    董宏猷是作家中的藏书家。他说因为经济原因,他的藏书非珍本善本线装书,而集中在民国版和解放初版的“新文学平装书”,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

    以前是每到一个地方就去逛旧书店,后来网络书店发达,常常在“孔夫子网”上购买旧书。现在,虽然搬了新家,早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书房,可是架不住多年买书不止,现在,即便是旧书也多到无处可放。

    现在这种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他最集中的阅读时间差不多还是古人所说的“三上(枕上、厕上、马上)”:卫生间的马桶边和床头柜上,堆放的是最新入手、最感兴趣的书。

    阅读集中在为创作而阅读,为写作《汉口码头》所收集的相关资料及延伸阅读;最有兴趣的是清末民初、辛亥革命时期的武汉历史,码头文化,及相关的历史、经济、人文书籍。

    最近刚刚从印度、尼泊尔旅行归来,去了佛陀诞生地,对印度史、佛教史、玄奘法师传、《中国佛像史》(梁思成著)等产生好奇,又买回一大堆书。

    董宏猷说,自己兴趣太广泛,书法、美术、摄影、音乐、收藏、茶艺……相关的书少不了。家里书成了“灾”,从近20平米的书房不断向外蔓延,8个顶天大书架里外摞了两层,书堆得把窗子都挡住了。还有蛮多都打了捆,装麻袋……

    “我的中国梦,就是有一个大书房,可以放得下我的藏书!”

    书房之最

    最意外:

    在杭州收藏到鲁迅编辑的《语丝》杂志

    最得意:

    在朋友那里买到民国初版的一个系列丛书包括《围城》(钱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