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宁妻子吕文琴 郑卫宁:在匮乏中涌出善良

2019-01-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作家绿妖曾说过这么一段感人至深的话--"活成你反对的人的对立面不稀奇,活成一个从匮乏中涌出善意.宽厚与温柔的人,才难能可贵.哪怕你在成长中很少得到过它,或者说正因为你在成长中很少得到过它,这个选择才更有意义."郑卫宁妻子吕文琴 郑卫宁:在匮乏中涌出善良是的,因为匮乏而颓废.中二乃至作恶,恐怕是人世常态.而在匮乏中涌出善意.宽厚与温柔,这般境界不是常人所能达到的.就像电影<芳华>中的"活雷锋"刘峰,在没人爱他的时候,依然爱着这个世界."世界以痛吻

作家绿妖曾说过这么一段感人至深的话——“活成你反对的人的对立面不稀奇,活成一个从匮乏中涌出善意、宽厚与温柔的人,才难能可贵。哪怕你在成长中很少得到过它,或者说正因为你在成长中很少得到过它,这个选择才更有意义。”

郑卫宁妻子吕文琴 郑卫宁:在匮乏中涌出善良

是的,因为匮乏而颓废、中二乃至作恶,恐怕是人世常态。而在匮乏中涌出善意、宽厚与温柔,这般境界不是常人所能达到的。就像电影《芳华》中的“活雷锋”刘峰,在没人爱他的时候,依然爱着这个世界。

“世界以痛吻我,我将报之以歌”,这类人并不只在银幕中独有,现实里亦存在,比如“残友”集团创始人、著名慈善家郑卫宁。郑卫宁非常熟悉阴霾的颜色,在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中,收到的更多是挫折与磨难;但磨难从未真正击垮他,他带给那些身患残疾的同类的,是走向新生的一米阳光,是源源不断的生活希望。

郑卫宁妻子吕文琴 郑卫宁:在匮乏中涌出善良

“残疾只是特征”

郑卫宁1955年生于大连,患有先天遗传性血友病。母亲拿奶瓶给他喂奶的时候,瓶嘴稍微压重一点,奶里就会泛出血色。因为这样的家族病,郑卫宁13岁才学会坐地爬行,他从小就知道,自己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奔跑跳跃,稍有磕碰,血友病就会使他流血不止。

郑卫宁妻子吕文琴 郑卫宁:在匮乏中涌出善良

由于行动不便,郑卫宁的少年时代基本是在家中静养,同龄人亲历的一切他都感受不到,寂寞让他备受煎熬。正当郑卫宁决心拾起书本自学成才的时候,他又赶上了文革十年,不仅学校的大门彻底关上了,其父母也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正是在那段雪上加霜的时段中,郑卫宁的病情进一步恶化,长期流血引起的关节肿大,使他双腿萎缩、残疾加重。

与此同时,郑卫宁所患的血友病必须常年输含有凝血因子的血浆,否则轻则关节变形,重则颅内出血。在1995年,郑卫宁的母亲带着郑卫宁及其妻儿移居深圳,当时的深圳,是国内唯一的志愿者献血城市,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当时,深圳的政策是“购房入户”,郑家用积蓄买了房子,一切看似稳中向好。不幸的是,一年以后郑卫宁的母亲也去世了。郑卫宁唯一的收入只是每月的两千元租金,而他光是输血,一年就要花几十万。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郑卫宁屡次动过轻生之念。最严重的一次,他连吞三瓶安眠药,幸亏药是假的,冥冥中捞回一条命。

回顾那段岁月,留给郑卫宁的是强烈的负罪感与自卑感,一个中年男人,每天只能局促于屋中,看着妻子操持一切。郑卫宁不甘于从早到晚对着窗外发呆,更不甘活成妻子与女儿的累赘,他渴望能够自食其力。郑卫宁坚信,身体的残疾只是他区别于别人的一种特征,它完全可以通过别的途径克服。郑卫宁还相信“天助自助者”的道理——一个人,只要自己没有率先放弃希望,困境就不会彻底摧垮他。

“知识就是力量”

就在不久前,笔者看了这样一条新闻:一位坐轮椅的残疾男子要搭乘直达电梯,却被众多四肢健全的乘客排挤在外,只能等下一班。当残疾男子与乘客发生争执后,一个女乘客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个社会不欠你的”。大家都知道,地铁里的电梯本就是方便特殊群体的,说那句话的人,身体或许健康,但心灵则无疑欠缺那种叫做“善良”的东西。

笔者想说的是,社会总有这样那样的人,我们改变不了这些人,只能改变我们自己的应对策略。愤怒不是力量,知识才是力量,郑卫宁就特别明白这个道理。

除了自学大学课程之外,郑卫宁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学会了用电脑炒股,到深圳之后,他更是敏锐地察觉到了网络发展带给残障人士的历史性机遇。在郑卫宁看来,互联网经济产生了一种无体力的劳动形式,使得残疾人能够最大限度地缩小与主流社会人群的差距。

“虽然我们是残疾人,但这不代表我们没有学习知识的能力。残疾人最大的梦想就是自食其力,最不想的,就是成为一家人的负担,没有尊严地活着。”别人创业是为了赚钱,郑卫宁创业纯粹是为了换个活法。

家中创业时光

1997年,42岁的郑卫宁开始了自己的触网计划,他将那个自我救赎的组织取名为“残友”,它的汉语拼音“canyou”,恰与英语中的“你能”双关。郑卫宁的四位创业伙伴分别患有肌肉萎缩、半身瘫痪、脊椎重残与侏儒症,他们纷纷受到了郑卫宁的启发与感召,围着一台电脑持之以恒地付出心血。

现如今成为残友集团总经理的刘勇,在与郑卫宁结识之前,身患侏儒症的他只能窝在一家麻将馆里端茶倒水。郑卫宁非常信任这位一分钟能打200字的前打字社打字员,任他在网站的范畴内不断试炼。从1999年到2000年,刘勇在网页制作这项专项技术上,一路获得了深圳市冠军、广东省冠军、全国亚军及世界第五的好成绩。2008年之后,残友的业务获得指数级增长,随便一单的价格都达到数十万至上百万元不等。

郑卫宁与刘勇,他们遭遇的困境是相似的——他们匮乏于普通人生来享有的无数权利,更欠缺那些生而为人必不可少的认同与尊重。他们放下负担、破茧成蝶的途径也是相同的——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积极把握时代赋予的机会,相信知识与科学能够改变命运。

郑卫宁式的成功,得益于从匮乏中涌出丰富,从残缺中涌出健全,从不幸中涌出感恩,从苦难从涌出善良。

“就业构建和谐”

没人能想到,20年前那个经营打字复印与网页制作的五人小作坊,如今成为拥有40余家社会企业、1个基金会和14家公益组织的覆盖软件、电商、动漫、系统集成、电影特效等多领域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残友旗下不仅有两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残友软件、残友电商),获得美国卡耐基世界软件成熟度CMMI5级认证、英国2012年年度国际社会企业奖和科技部双软认定,还解决了5000多名残疾员工的就业问题。

残友员工笑脸墙

有人可能会认为,这些结果是水到渠成的。但笔者想说的是,如果我们总是这么草率地总结经验,很可能任何有益的经验都总结不到。残友集团能走到今天,靠的不是运气,也不是惯性,而是郑卫宁及骨干成员贯彻始终、寸心未动的企业文化——残友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让更多残疾人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

以郑卫宁、刘勇为例,这些原本是家中累赘的残疾人,通过残友的事业改变了命运,成为了家中不可或缺的顶梁柱。这些“过来人”当然明白,工作对于残疾人的意义:那不仅意味着收入,更代表了尊重,要知道残疾人每次向旁人伸手,自尊心都会受到刺激。残疾人希望得到社会的关爱与帮助,但他们更希望的是,自己在不获得帮助的情况下也具备不亚于人的竞争力。

集团的初创时期,员工知识水平都偏低,他们大多时间也只能依靠自学。但可贵就可贵在,残友内部完全不存在相互嫉妒、攻讦的气氛,一个人学会就马上全员分享,大家一起携手进步,把心思都花在了事业上。残疾人普遍有一个优势,就是更耐得住寂寞,更能沉下心来做事情,当他们面前有一道“借助高科技强势就业”的选项时,就算再苦再累,也绝对会为自己和家人争一口气。

残友为什么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社会企业?答案或许要归结为两个字——单纯。当然,只有这两个字是不够的,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加入残友这个大家庭的背后,是被他们称为“郑大哥”的郑卫宁在组织规划与未来发展上忙碌建设的身影。

2007年,郑卫宁成立了慈善基金会,并以遗嘱形式将残友集团中个人的90%的股份和各分公司51%的个人股份全部捐赠给基金会,让基金会控股企业,成为企业的股东和老板,为残障员工提供生活及长期服务和保障。

在郑卫宁的决定下,残友实行了为每位员工养老送终的退养制。如果员工的身体不足以再工作,无论工龄几年,不须任何体检与考察,便可以立刻进入退养制。这种“家”的体验,让残友人的流失率一直非常低。可以这样讲,残友不仅解决了残疾人的一时,也托付了残疾人的一世,如此促进社会和谐、以商业的方式解决公益问题的社会企业,得到政府支持与赞誉,也自然是可以想见的了。

2016年,郑卫宁被查出胃癌,胃切除了五分之四,还要接受不间断的化疗。这样的郑卫宁,仍旧奋斗在工作岗位上,他如是解释自己永不停歇的理由:如果他不继续工作下去,他就会回到他以前所面对的生活,那种徒劳、蹉跎、荒废的人生状态,那种被命运的压力所支配的无奈,无疑比死亡更加难以忍受。

郑卫宁选择做一个对生活乐观的人,一个对他人善良的人,一个对社会感恩的人,拖着一条残躯,这些他都做到了。或许,你也可以从现在开始,选择做郑卫宁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