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跃进卖大蒜 评论:从焦裕禄治沙到焦跃进卖蒜

2017-10-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焦裕禄和焦跃进父子两代的足迹,叠印出几十年来中国农村发展的剪影.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征服自然灾害,是为了让老百姓早日吃饱穿暖;焦跃进

焦裕禄和焦跃进父子两代的足迹,叠印出几十年来中国农村发展的剪影。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征服自然灾害,是为了让老百姓早日吃饱穿暖;焦跃进带着杞县的大蒜、香菇闯北京,是为了“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通过两代人完成从温饱工程到小康工程的转变,真算得上中国农业的一大“跃进”。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制约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没有8—9亿农民从温饱向富足转变,就谈不上现代化大业的彻底实现。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地经济的长足发展,已经使广大农民脱离贫困,达到温饱和初步的小康。

但要进一步实现致富的目标,农村经济就必须大幅度转向商品经济,脱离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此,组织和带领广大农民发展商品经济,使千家万户的小农与大市场联结起来,就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使命和职责。

焦跃进县长京城卖蒜至少给了我们三点启示。一是基层干部的工作重心已经有了可喜的转变。过去,地方官进京不外乎跑项目跑贷款,基本上忙的都是“伸手工程”,现在,他们带来了自己的农产品,带走的却是市场信息,这显示了政府官员的“农民本位”意识。

对地方官来说,帮助农民致富责无旁贷,这既是一种自觉,也是时代的要求。二是农民的市场意识进一步增强。他们已经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盲目种植方式,开始以市场要求确定产业方向。

据本报记者带回的消息说,由于焦跃进带来的蒜和香菇是绿色食品,吸引了不少商家的兴趣,销售势头颇为看好。近年来,凡是在农业种植方面有所收获的都是优质高效、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三是农产品深度加工还亟须发展。蒜和香菇在京城已经是大路货,畅销一时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果能发展出以蒜和香菇为原料的加工业,也许焦县长就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了。

焦跃进出现在北京街头,让我们再一次想起了焦裕禄精神,中国农业需要市场意识,中国农业也需要焦裕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