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渡过金沙江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队遣散的4000人去了哪里?

2019-03-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大渡河边紫打地遭到了清军的围攻堵截,当时全军绝粮,饥疲不堪,翼王石达以诈降清军来为部属谋求一条生路,最后"舍命以全三军",遣散了4000人,让他们从清军那里领到了口粮.路票,从而得以脱险.石达开本想以诈降让2000精锐携带军器移驻大树堡,等养好了身体后,待时机成熟,再次卷土重来.可惜石达开被唐友耕等清军押送到了成都凌迟,石达开兵团最终遭到了失败,使得长江下游的太平军,也失去了一支策应之师.关于太平军在大渡河的情况,据史料记载,石达开在6000余人在围

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大渡河边紫打地遭到了清军的围攻堵截,当时全军绝粮,饥疲不堪,翼王石达以诈降清军来为部属谋求一条生路,最后“舍命以全三军”,遣散了4000人,让他们从清军那里领到了口粮、路票,从而得以脱险。

石达开本想以诈降让2000精锐携带军器移驻大树堡,等养好了身体后,待时机成熟,再次卷土重来。可惜石达开被唐友耕等清军押送到了成都凌迟,石达开兵团最终遭到了失败,使得长江下游的太平军,也失去了一支策应之师。

关于太平军在大渡河的情况,据史料记载,石达开在6000余人在围困之前,就已经遣散了一部分太平军,所以存活下来的不止4000人,在遣散了4000人后,留下了2000多人移驻的大树堡所在的汉源县,现在还有不少太平军后裔,其中就有不少的人在当地的高山上扎根生活了下来。

据当地村民说,这些石达开残部的后代,战败之后撤到这里,为了逃避战火和追击,他们发现了这个远离人烟又适宜人居的地方,于是他们将兵戎换着锄头,在这里一代代生存下来。

而遣散的4000人,后来到哪里去了?到目前为止,在大渡河地区仍不时发现有太平军将士的棺木,可这些棺木里面都没有尸骨,反倒有些兵器在里面。因此有人推测,这些兵器很有可能就是太平军为了东山再起而作出的举动。

而贵州余庆县构皮滩库区一处名为石家洞的传说与传说中石达开保镖护送刘王娘与石定基脱险的故事似有暗合的地方。余庆境内石家洞位于乌江的江界河下游8公里处,在乌江南岸的花山乡境内。相传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大渡河兵败后,曾有石达开后人在这些洞中避难,当地大部分的人都是姓石,并自称是石达开的后代,石家后代在乌江边上繁衍生息,人丁兴旺,在石氏家谱中,记载家族中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女性,其祖籍大多是云南和四川省人氏,而且,在石家中,已有几代人,可说是几乎人人习武,当然,每家每户也藏有兵器,而唯一不同的是石家祖坟墓碑是无字的,据说之前县城附近的船溪还隐居过石达开的保镖。

目前在石家寨乌江峡谷的山腰上面已发现有8个洞口,这八个洞口与每一个洞都紧密相连,这些洞口都是开口在半山腰的悬崖绝壁上,地势异常之险要,实在是易守难攻的地盘,相传这里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太平军的避险处,大洞里面能容纳上千个人,主洞口里面有约20厘米见方的“太平天国,天下太平”这八个大字,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字和古诗题词。

正洞口的地方曾存放有木盆、灶头和瓦罐等物件;洞左侧还有一个几十平方米的洞中大厅,大厅里面有一尊多头的寺佛造像,还有一个三足鼎立的宝塔和一个玉砌琼雕的宝座,而在大洞的一个石壁上方,还雕刻有“险甲天下”和“天险”的字样,从这些文字雕刻和诗词的内容看,所有的一切,都有力地佐证了这就是太平天国余部避险的所在地。

据当地的石姓人讲,此洞叫石家洞的原因就是由于他们的老祖宗石达开在兵败大渡河后,其族人到此来避难,而这一批太平天国战士的后代,有力地诠释了他们与石达开的关系,而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后,其部分家属和部属得以逃出,为躲避清廷之追杀,有的改姓易名,有的隐居山林,因而得以生存下来的这部分太平军后裔,其前辈或多或少都会将从前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