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的四如八要 石达开受困大渡河时 为何主动向清军“请降”?

2019-10-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857年5月,经历了痛苦天京事变和洪秀全猜忌的翼王石达开出走天京,并向太平天国辖下军民公布告示,诉说自己的无奈和痛苦,让大伙各自选择"归属",实则是在挖洪秀全的根,对其来个釜底抽薪.效果还不错,凭借这两年在军中树立起的威望,石达开身边很快便聚集了十余万人,当然这是连同随军家属也计算在内的.石达开的四如八要 石达开受困大渡河时 为何主动向清军"请降"?拉拢部分人马后,石达开进兵江西,因没有水师而无法渡过赣江,救援吉安.瑞州之计划失败,而后全军进入浙江,试图开辟闽浙根

1857年5月,经历了痛苦天京事变和洪秀全猜忌的翼王石达开出走天京,并向太平天国辖下军民公布告示,诉说自己的无奈和痛苦,让大伙各自选择“归属”,实则是在挖洪秀全的根,对其来个釜底抽薪。效果还不错,凭借这两年在军中树立起的威望,石达开身边很快便聚集了十余万人,当然这是连同随军家属也计算在内的。

石达开的四如八要 石达开受困大渡河时 为何主动向清军“请降”?

拉拢部分人马后,石达开进兵江西,因没有水师而无法渡过赣江,救援吉安、瑞州之计划失败,而后全军进入浙江,试图开辟闽浙根据地。可惜,在浙江、福建,石达开被当地清军打得灰头土脸,连个像样的胜仗都没获得,也没占领一座城市,还将杨辅清之前打下的地盘搞没了。

石达开的四如八要 石达开受困大渡河时 为何主动向清军“请降”?

在浙江、福建遇到挫折后,石达开决定效仿刘备,进入四川建立根据地,而后休养生息三四年,再出来逐鹿中原。1859年春,石达开进入湖南,想借道两湖进入四川,可惜半路却去攻打宝庆,白白浪费了几个月时间。更要命的是,石达开在此次大战中惨败,被迫逃往广西避难,威望降到谷底。

石达开的四如八要 石达开受困大渡河时 为何主动向清军“请降”?

在广西呆了两年,实在没法混下去了(因为广西穷,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只好跑去四川,继续践行既定的战略计划。可惜,这是一条死路,石达开进入四川后也没啥表现,还被清军围堵在大渡河,陷入了绝境。

石达开抵达大渡河时,清军还没有追上来,河水也没暴涨,可是他未下令部队强渡长江,而是原地休整,到傍晚才渡河,错过了几个时辰。渡河时,河水正好暴涨,对岸也有少量清军布防(当地土司军队),首批渡河5000精锐因缺少大型船只而受阻,但也有少量冲到岸边。此时,石达开居然下令先遣部队返回,以致大伙都被水淹死。

石达开不是善于打硬仗的料,一旦遇到小挫折,立马寻找捷径,试图以“巧”取胜,这一点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既然强渡大渡河不行,那就寻找其他出路吧。话说石达开也不傻,他也知道上游有座泸定桥,没船过河,走大桥总该可以吧,既安全又省事。

可惜,石达开从大渡河畔撤退后,清军便一路追杀过来,中途损失了一万余人,狼狈不堪。更倒霉的是,石达开抵达松林河时,海拔七千多米的贡嘎山积雪融化,冰凉的雪水奔腾而下,从大渡河倒灌入松林小河,水温很低,没有船根本无法通行。也就是说,石达开被松林河困住了,无法渡江,陷入了清军重重围困之中。

陷入重围还不要紧,扎下大营,坚守待援也不错,毕竟入川队伍还有李福猷一支劲旅,此外还有李蓝起义军。不过,石达开可等不及了,因为他没有粮食,部队也缺少弹药,王应元、岭承恩等当地土司又不愿卖粮食给他。可以说,石达开已经陷入了绝境,要么投降,要么拼死突围,求得一线生机。此时,四川总督骆秉章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说是允许他归降,并派王松林与他谈判。

得知清军同意谈判后,石达开带着五岁儿子石定忠等十余人到骆秉章大营,说是主动“请降”以全三军性命。可惜,石达开已经没了谈判资本,骆秉章压根就不想招降他,直接给他凌迟了。剩下6000太平军将士,4000老弱遣散,2000精锐则全部处死。

这就有意思了,石达开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物,他怎么会相信骆秉章的“免死大旗”呢?要知道,石达开主持西征战事以来,死在他手下的封疆大吏可不少,如两任湖广总督吴文镕、杨霈,安徽巡抚江忠源,钦差大臣、湖北提督向荣等都直接或间接死于他手。此时,他居然相信了骆秉章,自己主动“请降”,以全三军之性命。那么,是他走投无路被逼无奈呢,还是异想天开呢?一起来看看。

从石达开进入大渡河畔之前后情况来看,他并不是没法脱身,而是抓不住机会,错过了渡河抑或说是突围的最佳时机。当时,清军围剿部队并不算特别多,战斗力也不算很强,唐友耕、何名标、王应元、岭承恩等清将则名不见经传,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将领。

但是,就是这些八流将领带着一帮杂牌军,硬是将石达开逼近了绝境,这实在搞笑。试想,若是石达开敢于孤注一掷,血战突围,清军也未必能够阻止得了。可以说,石达开是陷入了绝境,但并非没有翻盘之机会。

那么,石达开最终选择主动“请降”以全三军,是出于何种考虑呢?其实,石达开对骆秉章还是抱有一丝希望的,他相信骆秉章会给他一个满意答复,会真的保全他们性命。其一、骆秉章为官清廉,为人光明磊落,处处为民着想,石达开认定他不会食言。

骆秉章为官期间,无论是在中央任职还是下调地方,他都是严惩贪官污吏,常常为民请命,声誉相当高。骆秉章死时身家只有800两,连丧葬费有都不够;左宗棠也算清廉,遗产两万五千两;李鸿章则是超过四千万两。

可以说,骆秉章为官之清廉,深得民心之客观事实,是石达开敢于“请降”之主要原因之一,也可以说是思想基础。其二、太天国高级将领之前有过投降,而且待遇还不错,如韦俊、程学启、李昭寿等。既然清廷可以原谅他们,同意接受他们投降,那自己也未尝不可以有此待遇。

可惜,石达开错了,主动“请降”以全三军之想法未免太过幼稚,纯属异想天开、一厢情愿。道理很简单,石达开当时已经没了谈判资本,也毫无利用价值,招降他有何意义呢?此外,若是允许首义五大王石达开投降,那岂不是向世人表明:造反成本很低,大伙尽管闹事,闹够了就投降。所以,石达开不全力血战突围,而是主动“请降”,实乃异想天开,太过幼稚。各位又是如何看待呢?

本文由“纵横国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涨知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