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平最新电影】如何评价《烈日灼心》导演曹保平的电影作品?

2019-11-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普通人讲到中国电影史,常挂嘴边的都是一些教科书上的话,第五代,第六代.讲到有个性的电影导演,也最喜欢谈张艺谋,陈凯歌,宁浩,娄烨.但事实上有两个非常低调而另类的中国导演,常常被人们忽略.他俩我都挺喜欢,我都会仔细写,虽然人们很少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但我一直坚持觉得这俩挺--神似的.比如说他们都拍摄了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都有着娴熟的表达技巧,同时非常关注小人物的精神状态,善于在影片里掺入一点黑色幽默或者荒诞感,映射现实,而又有深刻的哲学思考.这两个人,一个是黄建新,另一个就是曹保平.其实如果不是曹

普通人讲到中国电影史,常挂嘴边的都是一些教科书上的话,第五代,第六代。讲到有个性的电影导演,也最喜欢谈张艺谋,陈凯歌,宁浩,娄烨。

但事实上有两个非常低调而另类的中国导演,常常被人们忽略。

他俩我都挺喜欢,我都会仔细写,虽然人们很少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但我一直坚持觉得这俩挺……神似的。比如说他们都拍摄了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都有着娴熟的表达技巧,同时非常关注小人物的精神状态,善于在影片里掺入一点黑色幽默或者荒诞感,映射现实,而又有深刻的哲学思考。

这两个人,一个是黄建新,另一个就是曹保平。

其实如果不是曹保平的新片《追凶者也》在上影节获得大量好评外加即将上映,我也不会来找相关的话题看,毕竟与他真的太低调了。一看才知道与之有关的讨论有多匮乏和冷清。我也不想感慨这就是中国文艺片的现状云云,就简单说一些我对他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多讨论一些,哪怕『和而不同』呢。

曹老师是1990年开始编剧和执导影视作品的。看曹老师的履历,其实是算多产的,十五年,有十部影视剧产出。但谈起来,他只承认四部作品是『自己的作品』——他讲电视剧是为生存需要拍,而01年的处女作《绝对情感》完全受资方控制,他也不肯算进来——这四部作品是:

《光荣的愤怒》

《李米的猜想》

《狗十三》

《烈日灼心》

如今自然还可以加上《追凶者也》。

我一部一部说。

《光荣的愤怒》:

曹老师的处女作就充分体现了他的电影特点:善于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叙述故事并激化矛盾。同时视角上非常平民,而且敢于接触一些现实社会的隐晦议题,比如权力,官员,到后来的毒品,犯罪,同性恋情等等。囿于题材,他往往需要做很多妥协,但是说起来,能够摸着分寸,既不违背自己的表达而又给观众呈现自己的作品,相当不易。

《愤怒》是非常有张力的一个现代寓言。讲的是村子里一个叫光荣的村支书,带领广大村民反抗村里以乡长为首的恶霸『四人帮』的故事,它正面展现了中国底层中社会阶级之间存在的尖锐矛盾,让人们真实地看到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此也被说是《1984》的中国版。

这个故事里的农民形象不同于《秋菊》中的质朴,它讲了农民的劣根性——软弱而迟钝,他们无意识地压抑着全部的自我,做奴隶,不敢『怒』。觉醒者光荣一开始也圆滑地隐藏着自己,他憋着劲反抗却每一步都走得极其无奈——煽动村民得靠骗。他当不了英雄,又抚不平愤怒,悲壮地渺小着,有一点黑泽明电影《七武士》中武士的无奈。而我也入其他影迷一样为那个『过于正能量』的结局伤感。

《李米的猜想》:

写之前我还复习了一遍《李米》。这部电影特别有气质,还老因为男女主角彼此的忠诚和执着,被拔高到爱情圣经的地位,常常引得女孩子们痛哭流涕。客观说影片并不完美,也有问题,比如在结构上依赖巧合(这也是曹老师一直以来都会受到疑问的点),女主人高动机不够明朗等等。

但是它的好就在于故事的节奏挺好,人物的立体度也够,能引起共鸣。其实我昨天看也几乎要被周迅的演技煽哭了,但是最近实在不太有感觉,眼睛稍微湿了一下就没了,sad)。

《李米》里的诗意是只能亲身感受的。你很难想象市井油盐中,有情人如此奋不顾身地追求着自己心灵上的一点柔软和依赖。也就是曹老师能把这么俗气的事情,讲得这么脱俗了。

从技巧上将,《李米》里有很多的细节非常显功力。比如跳桥那一段,跟《无间道》里是异曲同工的,讲缘讲因果。再看几个调度,也很高明,形成了漂亮的闭环。窦唯的音乐更不用说了,自在深远,经得起时间,真的值得好好听。

这是大众在《烈日》之前对曹保平最熟悉的作品,耐看。

《狗十三》:

这部电影因为审查原因并没有上映,我也实在找不到相关的资源,所以并没有看,没法说,很抱歉。但据说是非常牛逼的青春类型,敲想看啊啊!!

《烈日灼心》:

这个片子片名就是一个巨大的隐喻。这是一个叫《烈日》的故事,但整个影片都笼罩在阴雨绵绵的气韵里,没有烈日。一开始富有戏剧性的评书讲解让《烈日》的戏谑感在一开始就定了调子。电影就是戏,戏就是假的,不管剧中人物多么挣扎,观众也可以磕着瓜子笑着骂。这种感觉令人悲伤,但是接受起来又尚可。此谓在自我表达与市场需要中寻找平衡。

曹老师训练演员的手法也非常出色。他的几部片子,每一部演员都贡献了十分出色和生动的演出。人物的层次感很好。影像风格上,曹老师依然很冷峻,有韩国犯罪电影的一些痕迹:摄影沉稳,调度精准,血腥和暴力的尺度直击人心。所以上映之时获得了如潮好评。相关的影评太多了,我不多说。

《追凶者也》:

《追凶》还没上,但是上海电影节映后的口碑很好,火华社社长刘烨也再次借此拿了最佳男主角。从现在所有的物料来看,曹老师依然讲的是一个略有黑色气质的故事,不过应该比起以往好笑很多。虽然没看,但也不妨在这里大胆猜测一下,曹老师的好笑,最后一定会给观众留下深深的『荒诞感』,从而建构成片子意味深长的精神空间。赌五毛!

另外张译等人的表演也很值得期待,审查尺度上依然有很多碰到黄线的地方,曹老师以前存在的问题也不知道会不会有新的突破,总之很让人期待。具体则还是映后再说。

近些年总是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说『作为艺术的电影和作为商业的电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冲突』。这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如果有人说电影艺术和电影商业之间的冲突无法调和的话,那恐怕只是技不如人和消极懈怠的借口。

曹保平老师的导演作品一直在他的作品中寻找商业与艺术的平衡——倒不是多想赚钱,而是任何一个创作者都渴望将自己的作品呈到观众眼前,供其品尝观赏。

总管整个艺术史的发展过程,艺术品总是惯于迎合资本的趣味和喜好,而对于电影,我想是很两极分化的,一部分人想着捞一笔就走,而另一部分人则认识到,金钱只是促成电影的客观条件之一,而不是精神垃圾和败坏电影本身的任何标志。尽管客观上,资本与审查,仍一齐制约着我们今天的创作者。

至于审查问题,我看到有人在批判他。也不妨多讲两句。

早年曹老师还是一个很尖锐的文青。他的作品过不了审查,就宁愿收着,熬着,也曾想等到审查宽松下来做更自由更自我的东西。他蛰伏了很久。但是有句话叫,『无动于衷就是助纣为虐』。现在电影市场的情况每个观众心里都清楚——全都盯着消费者的钱包准备随时献媚,而忘记了人们只想痛痛快快梦两个小时的初衷。

曹老师以前的确很费解我们国家的审查制度,他也想不通为什么这么搞,想很久都想不通。后来他就不想了,主动去做很多妥协,去做作品。在那种摸索里,他是这么跟自己说的:

『我费解有什么用?这个国家令人费解的事情还少吗?』

这个反问,也许可借给所有喜欢抱怨,眼高手低的朋友们拿来说服自己不要那么骄傲和高贵。因为真正站在圈子里的人都很清楚,骄傲没有用,骄傲酝酿不了好作品,骄傲更治不好中国观众精神上的小儿麻痹。

如果说曹保平老师的电影作品中总的呈现出一种什么力量。也许就是他身体力行地告诉着每一个年轻人们,真正的热爱,是那个爱,能让你学会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