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谈推进党内民主

2018-01-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财新<中国改革>](特约作者 王长江)大力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一直被看作是中国推进有序民主的一条可靠途径.这种认识本身没有错.实践也

【财新《中国改革》】(特约作者 王长江)大力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一直被看作是中国推进有序民主的一条可靠途径。这种认识本身没有错。实践也证明,随着这些年党内改革创新的深入,党内民主的确在不少方面推动了社会民主的发展。

但是,我们也越来越明显地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党内民主发展不足,同样会给民主政治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对这个问题,人们似乎思考不够。可以这样说,今天社会民主发展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多多少少都和党内外对党内民主期盼的落差太大有关。这充分反映了加快发展党内民主的迫切性。对此,我们应当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加快发展党内民主是时代急务

发展党内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保证民主的有序发展。同理,党内民主的发展,不但决定着党自身的状况,也决定着社会民主之“序”的好坏。今天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对加快发展党内民主提出了新要求。

比如,经济发展诱发了更多民众的民主诉求,要求党内民主有更快的发展。众所周知,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纯经济层面的诉求逐渐退居第二位。更高层次的诉求,如对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尊严、幸福等追求日益突出。这些诉求,很难仅仅通过个人努力来获得,需要政府负起责任,从而对政治体制、政府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不简单是民生问题,更不简单是经济发展的问题,而是政治运行的问题,是在政府组成、决策、施政等方面如何更多地体现民主参与的问题。

前一时期发生的乌坎事件、启东事件、什邡事件等,都彰显了民众的高度参与意识。由于现有体制没有为有序参与提供足够的平台,民众的参与不可避免地演变成了“溢出”体制之外的行为。特别需要指出,在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群体性事件频仍,更加典型地反映出改革的进度跟不上民主发展的要求。在这里,我们遗憾地看到,党内民主并没有起到引领社会民主的作用。

又如,地方和基层的探索越来越经常地碰到“天花板”,说明党内民主发展不够。我们不能指望自上而下地出台一套详尽无遗的方案来指导改革。这种计划经济的思维应当彻底摈除。中国的改革,还是要走让地方和基层去尝试、尔后由中央对其中成熟的部分加以总结推广、逐步展开的路子。

不少地方和基层实际上已经做了大量改革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不少有意义有价值的成果,但是,一些上层部门却出于风险考虑,迟迟不敢肯定。个别部门还纠结于既得利益,置若罔闻,甚至动辄叫停。这种“天花板”效应,往往使地方和基层丧失改革积极性,也使已有的改革成果难以巩固,许多好的改革在实行了一段以后烟消云散。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正是党内上下民主互动的机制未能建立的缘故。

和以往相比,本轮换届和党代表选举在民主方面是有进步的。这些进步,党报党刊都作了比较充分的报道。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这些方面的民主,与公众和广大党员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不少地方,“保证高票当选”被屡屡强调,引起人们对选举本身严肃性的质疑;党代表的作用发挥比不上人民代表、人民代表的作用比不上政协委员的状况,依然没有多少改变;党内发生一点事情,立即谣言满天飞,而且往往被演绎成党内权力斗争,恰恰说明在党内事务上缺乏充分的沟通机制,以至于任何风吹草动都需要我们动用强大的自上而下的压力机制来维系。

所有这些都表明一点:加快发展党内民主迫在眉睫。显然,如果党内民主长期落后于社会日益增长的民主诉求,不但会影响党的形象和党在广大民众中的公信力,而且无法获得引导社会民主发展的正能量,社会民主的发展有失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