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挥而就成语 博览群书 一挥而就

2019-01-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史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中写到,如果你想成为作家,有两件事情必须首先做到:多读,多写.据我所知别无捷径,绕不开这两样.对此,深表赞同,作为一名文字爱好者,我喜欢阅读和写作,在此谈谈浅见.小时候,喜欢看小说,看了金庸.古龙的许多小说,故事很精彩,每一位少年都"身怀绝技",每一位少女都"国色天香".小说看多了,我的梦里都是惩恶扬善,儿女情长.一挥而就成语 博览群书 一挥而就校园里有几张乒乓球台,砖头和水泥砌成的,露天摆在操场上.我常常一个人站在旁边发呆,无

史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中写到,如果你想成为作家,有两件事情必须首先做到:多读,多写。据我所知别无捷径,绕不开这两样。对此,深表赞同,作为一名文字爱好者,我喜欢阅读和写作,在此谈谈浅见。

小时候,喜欢看小说,看了金庸、古龙的许多小说,故事很精彩,每一位少年都“身怀绝技”,每一位少女都“国色天香”。小说看多了,我的梦里都是惩恶扬善,儿女情长。

一挥而就成语 博览群书 一挥而就

校园里有几张乒乓球台,砖头和水泥砌成的,露天摆在操场上。我常常一个人站在旁边发呆,无数次试图从乒乓球台上空翻着跳下,最终理智战胜了幻想。摔胳膊断腿事小,扭断了脖子就一命呜呼了。想想真是庆幸。

一挥而就成语 博览群书 一挥而就

看武侠小说没能让我练一身武艺,却激发了我阅读的兴趣,后来,学业逐渐繁重,偶有的空闲时间,我开始涉猎知音、读者、故事会。直至去年,我才把珍藏多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打包拍照发在朋友圈送人,一位千里之外的女网友拔得头筹,出于对文学的尊重,我付了运费。她说了句“谢谢姐!”,永远消失了。

一挥而就成语 博览群书 一挥而就

高中时的语文老师,姓林,才华横溢,教学方法独特,影响了一大批同学,尤其对一位女同学的影响最为深远。后来,由于她母亲的强拆,活生生毁了一段佳话。

林老师一头乱发,胡子拉碴,牛仔裤,白衬衫,像个艺术家,其实是位出色的语文老师。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他抓住点滴时间,教我们学习、欣赏诗词歌赋,谈古论今,引经据典,为枯燥的学习生活,推开一扇窗,打开一扇大门。

他为我们讲诗经、唐诗、宋词、红楼梦,激发学习经典的兴趣,培养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时隔多年,依然记得那些词句,或大气磅礴,或唯美婉约,给我无趣的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的同时,也为我的阅读与写作打下了一点基础。

过去的几年,工作繁忙,分身乏术,疏于阅读。这两年工作调整之后,时间相对宽裕,开始大量阅读。起先,适应潮流,读了一些实用性书籍,《学习之道》、《成功之道》、《奋斗的正确姿势》等,对于学习、生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懂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与明事理相比较,我缺少的是实践。“喝了这碗鸡汤,继续睡我的懒觉。”,书中讲的那些大道理,过了没几天,灰飞烟灭。

随后,转而重温经典,阅读鲁迅、路遥、贾平凹,马克吐温、毛姆、马克李维的作品。大师作品让我叹为观止,受益匪浅,愉悦了心情,提高了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文学经典经得起时间考验,经得起岁月沉淀,值得深度阅读。咪蒙说,她把《肖申克的救赎》都背下来了。难怪写了那么多爆文,编了那么多瞎话,把几百万粉丝哄得团团转。事实上,咪蒙已经写了十几年的纸媒,阅读与写作绝非一日之功。

我喜欢读书,因为觉得读书有趣。《如何阅读一本书》提到阅读有三个档次:为了娱乐而读,为了信息而读,为了理解而读。由此可见,我的阅读是低段位的。

阅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刚开始几篇文章,觉得有点趣味性,后来看多了,感觉很乏味,毕竟,我对天才思想家的那些离经叛道的故事并不感兴趣。通过阅读前几篇文章,发现每一篇文章的末尾,作者寥寥数语的总结都是点睛之笔,所以直接看最后一段。总之,看多了也记不住,而且也没打算讲那些天才们的故事去取悦谁。

人生应该有必读书单,也可以有弃读书单。《人性的枷锁》看了一半、《王阳明全集》看了两页,束之高阁。我固执地认为,梭罗是位脱离普通人民群众的哲学家,被毛姆先生称为既精彩又乏味的《瓦尔登湖》安静地躺在床头柜上都快睡着了。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写到,世界上值得反复阅读的书不超过一百本,其他所有的书都可以扔了。作为普通人,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显然不止一百本,作者一定也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才提炼出这些值得阅读的一百本书。

读书方法何止成千上万,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好读书,不求甚解,高山流水觅知音,喜欢的书就是知音。读书既能增长知识也是一种娱乐,读了那么多年书,方法单一、随意,从头往后读或者是从书中挑选喜欢的部分读。

以前读书的时候,没有那么多讲究,没有那么多的方法和条条框框,遇到喜欢的、精彩的部分停下来多读两遍,慢慢品味,把经典语句摘抄下,有感触的时候,直接在书上写下自己的感想。仅此而已,如此读书收效甚微,但一点都不觉得累,对读书很感兴趣。

自从了解众多读书方法后,我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尝试。那么多的技巧和要求,无形中给我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感觉读书不再轻松,心情不再愉悦,连书都不会读了。

具体怎么阅读,完全取决于自己。如果一味的受困于所谓的阅读方法,感觉读书是一件功利而又苦恼的事情,从而对读书渐渐的失去兴趣,还不如随便读读,开心就好,这样还能多读些书。

读书和吃饭一样,都有用,只不过,吃饭长身体,读书长脑子。前者看到见、摸得着,后者潜移默化、厚积薄发。读书方法因人而异,流水式阅读是我最喜欢的读书方法。

关于日记。热爱写作,但是没有著书立说,甚至连一篇称得上代表作的文章都没有。谈写作心得,先谈谈写日记。记日记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整理情绪,宣泄情感,自我拯救。二是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许多作家喜欢写日记,麦家的第一部作品《私人笔记本》中的素材就源于他的日记。周国平也喜欢写日记,他调侃自己写日记的初衷是为了记住曾经吃过哪些好吃的,如果不记下来,就好像没吃过一样。这是他五岁时的认识,后来的思想觉悟当然有所提高,否则不会成为一名哲学家。

前几天去宁波,和同学促膝长谈。他说,回头看看,这么多年,只记得那几件大事情,有意义的事情有很多,有的在点滴之间,稍纵即逝,过去就过去了。我深表同意,也很庆幸。空闲时刻,随手翻翻过去的日记,好像又把日子过了一回,那些看过的美景,吃过的美食,见过的良人,都还活在记忆里。

时间和灵感。《何处是归程》是渡边淳一的自传体小说,主人公悠介在公立医院上班时,利用业余时间写作,有两次成为东京文学奖的实力候补,但因火候不足,擦肩而过。

为了写作,他辞职去了东京,到一家私人医院打零工,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事与愿违,因为时间过多而心中不安,坐下来写,却写不出东西来,没有热情,没有灵感。

对许多人来说,缺少的不是时间和灵感,而是没有毅力,不够专注。作家要有职业道德,不能等有兴趣了再接客。灵感不是等来的,咬紧牙关,写着写着就有了。《作家创意手册》中写到:灵感枯竭时,可以先读几段喜欢的书,写几段日记来热身。

《作家笔记》。喜欢看毛姆的书,《人性的枷锁》太厚,除此之外,看过的每一本都喜欢,最喜欢的不是广为人知的《月亮与六便士》,而是《作家笔记》。此书是他的写作素材宝库,他许多小说都来源于此,张爱玲、王安忆等人对这本书推崇备至。

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加以模仿和练习,及时记录看到的人、遇到的事和自己的想法,适当加入环境、心理描写和人物刻画,感觉很有收获。既记录了生活,又积累了素材,一举两得。

写作是一场心灵上的自我疗愈和救赎,书写让我快乐。我没有成为作家的幻想,但是,我有写一手好文章的梦想。工作和生活之余,我选择阅读与写作,坚持不懈。我坚信,努力的人终有所获。

进了文渊初探后,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先生博古通今,同学才华横溢。由于精力分配的原因,看书、补作业进度缓慢,即便如此,还是有了很大的收获。由易到难,正在逐步推进。

看了两遍《桃花源记》后,我写了篇游记。不论文章质量高低,写作过程比较轻松。比起呕心沥血地遣词造句,我更喜欢随性而不随意的书写。

写作是我的梦想,村上春树说:“游览富士山,需要身体力行,而不是在山脚下仰望、臆想。”我希望能有机会通过系统学习和刻意练习,在不仅的将来,妙笔生花,一挥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