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中国改革开放 林毅夫: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奇迹

2019-01-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虽然经过前面五代人的努力, 1978年我国的人均GDP只有155美元.世界上最贫穷的地方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当年他们人均GDP的平均数是490美元.我们当时连世界上最贫穷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的平均数的三分之一都没有达到.那时81%的人生活在农村,84%的人生活在国际上一天1.25美元的贫困线之下.林毅夫中国改革开放 林毅夫: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奇迹开始改革开放时,我国也是一个非常封闭的国家,1978年出口和进口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也就是9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跟国际经济是

虽然经过前面五代人的努力, 1978年我国的人均GDP只有155美元。世界上最贫穷的地方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当年他们人均GDP的平均数是490美元。我们当时连世界上最贫穷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的平均数的三分之一都没有达到。那时81%的人生活在农村,84%的人生活在国际上一天1.25美元的贫困线之下。

林毅夫中国改革开放 林毅夫: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奇迹

开始改革开放时,我国也是一个非常封闭的国家,1978年出口和进口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也就是9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跟国际经济是不相关的。

但是从1978年到2016年,38年间我国平均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达到9.6%。可以说,在人类历史上,还不曾有任何国家曾经以这么高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增长,而且是在人口这么多、这么穷的基础上实现。所以把改革开放这40年取得的成绩称为“中国的奇迹”,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表述。

林毅夫中国改革开放 林毅夫: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奇迹

经过这38年的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32.3倍,去年人均GDP达到8100美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按市场汇率计算,1978年只有2.3%,去年增加到14.9%。这段时间里对外开放的速度用用贸易来衡量也增长非常快,从1978到2016年,平均每年的贸易增长速度是14.

林毅夫中国改革开放 林毅夫: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奇迹

8%。经过这样的快速增长,现在我国安市场汇率计算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则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国有超过7亿人摆脱贫困,过去40年中,全世界减少的贫困人口70%来自中国,如果把中国减少的贫困人口扣除掉,世界贫困人口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有增加。同时,我国也是唯一没有出现金融经济危机的新兴市场经济体。

正是由于改革开放这40年的奇迹式成绩,我们才能说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些成绩是怎么取得的?跟改革开放有关。但能不能简单地讲,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成绩呢?

在80年代、90年代,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改革开放,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不仅是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改革开放,从80年代、90年代以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在改革开放。但是他们出现的情形,正好跟我们相反。

同样的改革开放给他们带来的是什么?是经济崩溃、停滞,危机不断。有些经济学家用很仔细的统计、计量方法做比较,发现这些前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在80年代、90年代平均的增长速度低于60年代、70年代,而且危机发生的频率高于60年代、70年代。因此,把80年代、90年代的转型期称为是发展中国家“迷失的20年”。

值得深入探讨的是我们采取的转型方式,在80年代、90年代被认为是最糟糕的方式。今天早上蔡昉教授做报告的时候说,诺贝尔奖获得者克鲁格曼和芝加哥大学教授艾尔文·扬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老是发表文章说中国经济即将崩溃。这不仅是他们两个人的观点,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起,在国际上每隔几年就会涌现一轮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论调。

中国有句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从本届国家发展论坛开始,将在明年用一整年的时间,组织各种讨论会,来讨论中国改革开放这40年到底有什么经验教训,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三个问题的提出

我今天主要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1、为什么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这一代人终于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遥不可及的梦?

2、为什么在1978年经过五代人的努力,还那么贫穷,中国以经济总量来衡量,在世界上只有2.3%?

3、为什么其他转型中国家的表现跟我们有天壤之别?

在此讨论的基础之上,也许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对未来发展有价值的经验教训。

为什么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发展那么快?——利用了后来者优势

我研究的领域是发展经济学,并且在推动以新结构经济学来取代过去流行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是发挥了后来者优势的潜力。

经济发展代表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靠的是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不能只靠印钞票,我们的经济规模增加了32倍是真实的增长,这只能靠劳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怎么实现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呢?有两个主要机制。一是现有的产业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让每个工人生产出更多、更好、更有价值的东西;第二,要不断地涌现附加价值更高的新的产业,把劳动力、资源、资本从附加价值比较低的产业往附加价值比较高的产业转移。

这两个主要机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一样,都是公平的。但是有一点不一样,发达国家从工业革命以后,他们的技术和产业的附加价值在全世界一直都领先,处于国际技术和产业的前沿。他们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只能自己发明,发明投入成本非常高,风险非常大。发达国家过去这100多年来平均每年人均收入的增长,也就是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2%,加上人口增长等,发达国家在过去100多年来,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就是3%。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也要靠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由于收入水平低,代表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产业的附加值低,所谓技术创新指的是在下期生产时用的技术比现在的技术好就是技术创新;进入的行业的附加价值比现在的附加价值高就是产业升级,不见得要新发明,只要把其他国家用过的、成熟的技术和产业转移过来,只要他的技术比自己的技术好,附加价值比现在产业的附加值高,就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

在经济学上把这种可能性叫做“后来者优势”。

如果用引进的方式,成本会比自己发明低,风险也会比自己发明低很多,发展中国家如果懂得利用后来者优势,它经济增长的速度会比发达国家高。但能高多少呢?理论上只能说有正面效应,高多少是一个经验的问题。从经验上来看,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0多个经济体,有13个经济体利用后来者优势取得每年7%或更高、持续25年时间的快速经济增长。我们改革开放之后,成为这13个经济体当中的一个。

为什么1978年前经济发展缓慢?——发展战略失误

如果后来者优势是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快速发展的理由,这个后来者优势应该在西方工业革命以后就一直都存在。为什么只有在1978年以后经济才取得了快速增长?

因为在1978年之前我们主动放弃了后来者优势。从鸦片战争以后,我们一直希望快速地赶上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建国后,迎来了和平建国的时期,为了快速追赶发达国家,在1950年代,采取了“十年超英,十五年赶美”的战略,追求的目标是,要让一般老百姓的收入水平跟发达国家一样高,希望我们的国家跟发达国家一样强。

怎样才能够让我们一般老百姓的收入水平跟发达国家一样高?应该劳动生产力水平跟发达国家一样高。如果劳动生产力水平跟发达国家一样高,产业就必须跟发达国家一样先进。“国强”就必须有军事工业,发达国家的军事工业就是靠发达国家最先进的工业生产的。

所以在革命建国取得了政治社会稳定之后,在50年代提出了“十年超英、十五年赶美”的战略。但是先进技术在发达国家有专利保护,如果要取得这些技术,要交很高的专利费。更重要的是这些先进的产业和国防安全有关,即使愿意交专利费也不见得能取得技术。因此,就必须自己去发明这种技术,也就没有后来者优势了。

而且问题还不仅如此,那些先进的产业资本非常密集,当时我国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社会,资本非常短缺,在资本非常密集的产业没有比较优势。

这些产业当中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当中是没自生能力的。在这种状况下,就必须给它保护补贴。保护补贴带来了政府对市场的各种干预和扭曲,造成资源错误配置。虽然60年代能够试爆原子弹,70年代卫星能上天,但生产效率非常差,收入水平也非常低。

只有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改变了发展的战略,开始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和出口产业。这些产业符合我们的比较优势,并在政府的因势利导下,克服各种软硬基础设施的瓶颈,形成了竞争优势,占领了国内国际市场,创造了利润,积累了资本,比较优势变化,产业随之升级,在产业升级的过程当中就可以充分利用后来者优势。

所以对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改革开放以前发展得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的问题。

为什么其他转型中国家的表现跟我们有天壤之别?——转型思路不同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非社会主义的国家,都同样在他们第一代领导人的领导下,想快速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推行的思路基本上大同小异,都想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去建立现代化的大产业。以致政府对市场有很多干预,造成很多扭曲,即使能把一些现代化产业建立起来,但是都是靠补贴,效率非常低,跟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还在扩大。

因此,我们1978年底开始改革开放以后,到80、9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国家转型,非社会主义国家,包括像拉丁美洲,南亚、非洲的发展中国家也都在改革开放。但他们却遭遇到经济崩溃、停滞、危机不断,我想主要的原因是转型思路的问题。

在80年代90年代开始转型的时候,当时普遍的看法是计划经济不如市场经济,所以要向市场经济转型。要转型就必须以休克疗法推行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把政府的一切干预、保护、补贴取消掉,才能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功能。

他们认为这样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制度。但是这样做忘记了在过去的发展思路下,建立了一大批规模很大、资本很密集的企业,把保护补贴都取消掉,这些企业就都垮台了,造成大量的失业,社会不稳定,政治不稳定。

而且,有很多大的资本密集企业是跟国防安全有关的,私有化了以后,为了国防安全,不能让它垮台。从理论来看,这些企业在私有化以后,会有更大的积极性寻租。在80年代、90年代,我跟国内国外很多经济学家争论,当时只是理论的争论,但是现在有大量的经验证明,那些资本非常密集的产业在私有化以后,如果不允许垮台,实际上它从国家拿到的保护补贴比原来更多。在这种情况下,效率当然变差,经济也就崩溃、停滞、危机不断。

为什么我们能够维持稳定跟高速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我们并不是照搬外国的理论。小平同志讲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摸着石头过河”——既然这些大的国有企业不给补贴活不了,那就给转型期必要的保护补贴;同时放开我们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的准入,不仅放开了准入,而且,还积极因势利导让它快速发展。

开始时,全国的基础设施很差。要把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必须有好的基础设施,既然没有能力同时把全国的基础设施建好,就先搞特区、加工出口区、工业园区。当时为了帮大型的国有企业,政府对市场有很多干预,营商环境非常差,政府又没办法一下子把所有的干预取消掉。因此就在特区、加工出口区、工业园实行一站式的服务。靠这种务实的方式,就很快把劳动密集产业的比较优势变成了竞争优势,带来了连续38年每年9.6%的增长。

快速发展积累了资本,我国逐渐从一个资本短缺的经济体成为一个资本丰富的国家,比较优势发生了变化,许多原来不具比较优势的产业变成了我国的比较优势。在不具备比较优势的时候,给补贴是雪中送炭,现在符合比较优势了,企业有自生能力了,再给补贴,那就变成锦上添花了,锦上添花当然不需要,所以就有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把转型期遗留下来的那些保护补贴和干预扭曲取消掉,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其决定性作用。

我想这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能够实现稳定和快速发展,而其他转型中国家经济崩溃、停滞、危机不断的原因。

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教训:经济成功必须发挥比较优势,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从这样的一个反思里,可以学习一些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益的经验教训。

第一,经济要发展成功,就必须发挥比较优势,才能够形成竞争优势。我们是中等收入国家,按市场汇率计算,我国人均GDP是8100多美元,美国是57000美元,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我们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

代表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跟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还有很多后来者的优势可以挖掘。我们经济保持6.5%以上的中高速增长,在全世界还是高速增长。我相信这个状况在短期内不会变化。但它的前提就是我们必须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才能形成竞争优势,这是第一点。

第二,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转型中国家,一定会有很多扭曲、干预、落后的地方。那些干预、扭曲、落后都是有原因的。不能照搬教科书来解决,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上不断创新。这也是十九大所讲的,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不能简单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来自于发达国家的教科书的理论。

如果能这样,我相信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在提高质量的同时,可以保持相对较快的速度,到2035年,初步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2050年,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取得的经验教训,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也有参考、借鉴的价值。因为经验和理论的适用性,取决于条件的相似性。

过去发展中国家在追求国家现代化的过程当中,通常有一种西天取经的心态,认为发达国家之所以成功,把他的经验、理论学会,拿回来实践就能帮助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实现民富国强的目标,这样做出发点非常好,结果却令人失望。

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条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是比较接近的,根据中国的经验提出的理论,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也会有比较好的参考借鉴价值。中华民族有伟大复兴的梦想,每个发展中国家也都有成为现代化、工业化的高收入国家的梦想。中国的经验、理论对他们会比发达国家的经验和理论有更好的参考借鉴价值。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或许能迎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新时代、新世界的到来!(张彤 整理,已经演讲者本人确认)

陈春花:2018关键词

朗润龙信创新创业指数显示:中部崛起、东北衰退、区域差距明显

“国家发展进程中的改革开放”——北大国发院第二届国家发展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