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怎么到大陆的 林毅夫谈中国大陆经济

2019-08-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世界知名经济学者林毅夫,在岛内有相当的知名度.    出生于台湾宜兰的林毅夫,自中国大陆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读研究所,获该校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林毅夫怎么到大陆的 林毅夫谈中国大陆经济    现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南南合作发展学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2018 年 12 月,获中国改革开放"改革先锋"称号.林毅夫怎么

    世界知名经济学者林毅夫,在岛内有相当的知名度。

    出生于台湾宜兰的林毅夫,自中国大陆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读研究所,获该校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

林毅夫怎么到大陆的 林毅夫谈中国大陆经济

    现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南南合作发展学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2018 年 12 月,获中国改革开放“改革先锋”称号。

林毅夫怎么到大陆的 林毅夫谈中国大陆经济

    林先生接受访问很果断地说: “对我来说,回祖国的问题上,从来没有一点犹豫,因为只有回国才能更好地作出贡献。……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一定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发生在中国的经济现象,一定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现象,解释中国经济现象的理论,一定是影响最大的理论,提出这种理论的经济学家就会成为经济学大师。

林毅夫怎么到大陆的 林毅夫谈中国大陆经济

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判断从来没有改变,我认为2008 年到 2028 年之间应该有年均增长 8% 的潜力。”

    中美两国正处在全球关注的贸易战之中,不少经济学者多有预言,此贸易战若拖延下去,将导致中美双方GDP的下降,中国方面受害较大,可能每年会降低1%的经济成长,全世界的经济成长也随之遭受挫伤。

     林毅夫教授熟知、并亲身经历过去数十年的中国经济建设与崛起,他对中国经济的阐述与预测,一向得到各国经济专家的极端重视。

     早在1994年,林毅夫、蔡昉、李周合着《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一书,这本书“以要素禀赋结构”为分析的切入点,以企业自生能力作分析,得到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框架。出版后获得学界的肯定;有英日、俄、法、韩、越等不同文字的翻译版,成为许多海外大学中国经济课程的教科书。

     《中国的奇迹》预测 20 年后的 2015 年,根据“购买力平价”来评估,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 2014年, 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确实超过了美国,这本书让林毅夫等作者成了预言家。

     林毅夫说:“1994 年提出这个判断的时候,基本没人相信。当时国外盛行‘中国崩溃论’, 1995 年时,还有人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似乎中国到处是问题。

当时我们还预测到 2030 年,按照市场汇率来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也会超过美国,大家对这就更不相信了。不过,现在这个预测已经成为国际主要发展机构像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共识。”

     林毅夫到世界银行工作,主要是用中国经验为全球其他地区减少贫穷。四年的任期中他去了14 次非洲,可能是到非州次数最多的世行首席经济学家。他说:“当我看到那些贫穷的孩子,内心就有一种冲动,因为中国曾经也贫穷过,而我们是幸运的。所以,我想帮助他们,希望他们也能成为幸运的人。”

     林教授认为: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经济结构,决定于该国的要素禀赋结构。一个国家实现快速包容可持续发展的最优方式,是按照该国每一时间点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以此来选择所要发展的产业和所要采用的技术。企业必须要有利润方能生存,存在于充分竞争的市场。因此,它必须要有一个“有效市场”。

    经济发展不是静态的资源最优配置,技术要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环境不断完善的作变迁。过程中,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先行者应给予补偿,协调完善相应的软硬基础设施,这些工作只能由政府来做。因此,还必须有一个“有为政府”。

    这是林博士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他强调:“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是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两个最重要前提。已得到许多国家经济专家们的重视。

    林毅夫说:“所有发展中国家的追求都是一样的:希望有一个好的未来,通过努力改变命运,也希望自己的子女生活得比自己更好。”

    听过“让X国再度伟大起来!”的口号,纯粹是为了某特定国家的一己之私。已经步入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损人利己的行为将难以施展,必须拓展胸襟,追求利人利己双赢或多赢。(马淑静 曾任台湾美商美林证券公司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