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英雄事迹】报国故事:致敬英雄岳飞!

2019-01-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说到精忠报国,每个人都会想到岳飞,他一生为国征战,其传奇故事脍炙人口.但有人说杀了自己亲舅是一大人生污点,其实他这个舅舅完全是罪有应得.岳飞有个舅舅,名叫姚衮,生性好赌,输光又赌,岳飞母亲拿这个弟弟也没办法.这也就算了,他舅舅仗着有个当官的侄子,胡作非为,估计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岳飞跟母亲说,有这样的舅舅,就是我能容他,军法也不容情,欲杀之,他母亲苦劝,毕竟是亲兄弟,不忍心看到这样下场.[岳飞的英雄事迹]报国故事:致敬英雄岳飞!于是岳飞便重罚了姚衮,没想到他这个舅舅竟怀恨在心,有一天找了刺客来刺杀

说到精忠报国,每个人都会想到岳飞,他一生为国征战,其传奇故事脍炙人口。但有人说杀了自己亲舅是一大人生污点,其实他这个舅舅完全是罪有应得。

岳飞有个舅舅,名叫姚衮,生性好赌,输光又赌,岳飞母亲拿这个弟弟也没办法。这也就算了,他舅舅仗着有个当官的侄子,胡作非为,估计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岳飞跟母亲说,有这样的舅舅,就是我能容他,军法也不容情,欲杀之,他母亲苦劝,毕竟是亲兄弟,不忍心看到这样下场。

【岳飞的英雄事迹】报国故事:致敬英雄岳飞!

于是岳飞便重罚了姚衮,没想到他这个舅舅竟怀恨在心,有一天找了刺客来刺杀岳飞,幸好只是伤了他的坐骑,没伤到人。岳飞说,这样的人留不得,于公于私都得杀了,于是杀了姚衮并挖出心脏。宋朝官方修史是秦桧主编,肯定有不实之处,杀了他舅是真,至于挖心之说可能就是夸张了。

【岳飞的英雄事迹】报国故事:致敬英雄岳飞!

1125 年,金灭辽之后,金国军队把下一个目标对准了宋朝,于是兵分两路大举入侵宋朝,东路主攻燕山府,西路围攻太原府,国家顿时危在旦夕之际。但是当时的国君宋徽宗却依旧沉迷于吃喝玩乐、不思进取、为了修筑座宫殿供自己享乐,他还抓了很多壮丁做劳役,不顾江山社稷和百姓死活,做皇帝的如此昏庸,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

【岳飞的英雄事迹】报国故事:致敬英雄岳飞!

很快,金国的东路军就渡过了黄河,一路势如破竹,如遇无人之境,直奔北宋都城。宋徽宗见势不妙,忙把皇位传给了太子赵桓,就是后来的宋钦宗,自己带着两万亲兵逃往南方避难,把烂摊子留给了宋钦宗赵桓。

最后宋朝选择了议和,割掉赔款,危机暂时解除了。

第二年年初,宋钦宗赵桓改年号为靖康,对割掉议和也感到反悔了,想收回失地,金军再次大军压境,集中兵力迅速向开封进发,北宋首都开封城很快就被金兵包围了。

宋钦宗心急如焚,即刻传出密谕,命令在相州的康王赵构募集宋军打退金兵,以解开封被围之急。赵构接待皇帝谕令后,在相州开设大元帅府,调集、征募河北军队,准备救援开封城,还命令武翼大夫刘浩,负责在相州州治安阳城里招募义士。

此刻,在自己的家乡等待时机入伍,为国尽忠的岳飞看到了招募消息后,马上来到招募义士的军营帷帐下,报名从军,投身抗金前线。这一年岳飞23岁。

岳飞加入康王大帅府的军队后,在武冀大夫刘浩的引进下,得到了康王赵构的赏识。随后,赵构就拨给岳飞百名骑兵,让他去收服在当地聚众起义的吉倩。

以吉倩为首聚集起来的义军,队伍有三四百人之众。这支义军在吉倩的带领下,一边英勇地抗击着金兵的入侵;一边对安阳一带的州县进行打劫,掠夺财物。

岳飞精心挑选了一百名骑兵,悄悄地向吉倩驻扎的大本营进发。太阳落山时分,岳飞的人马抵达了吉倩所驻扎的营寨附近,接着他带着四名精锐的骑兵,直奔对方所驻的营寨,来到了他的跟前。

“现在金兵正在进犯我大宋朝土,黎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祖国的大好河山一点一点地在沦陷,国家危在旦夕。而你们,却不以大局为重,去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报效朝廷,反而落草为寇,打劫州县。”岳飞慷慨陈词的对吉倩说,“今天,我受河北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之命,招纳你们收编入伍,然后一起去抗击金兵,保家卫国。我想,这正是你们转祸为福、立功赎罪的大好时机。”

岳飞一腔爱国热情深深打动了吉倩等人,他们纷纷表示愿归附朝廷。就这样,没动一兵一卒岳飞就收服了吉倩义军,因此被提升为借补承信郎,编入了刘浩所领导的大元帅府前军之中。

后来有一天,岳飞奉刘浩之命,带领着三百名骑兵,前往北京大名府魏县李固渡侦察。队伍前往目的地时,在侍御林一带,突然遭遇了一支金军。

俗话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岳飞大喝一声:“将士们,报效国家的时机到了,操起刀枪,给我杀!”骑兵们心领神会,一起高喊:“杀!”然后就冲向金军阵营。

以前,金军所看到的宋军总是非降即逃,从没遇到过像样的抵抗,今天,这支区区几百人的骑兵队伍却表现得毫无惧色,不但杀声震天,而且直面出击,这样的气势,顿时让金军乱了阵脚。

就在金军感到惊诧之际,岳飞所率领的骑兵队伍迅速杀入敌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得金军丢盔弃甲,溃败而逃。

在这次战斗中,岳飞仅仅带领三百名骑兵,就一举大破金兵,并在战斗中斩首了金军的一位枭将。这次胜利,是宋军抗击金军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不仅极大地打击了金军的气焰,更是极大地鼓舞了宋军的士气。

从此,岳飞的名字不仅在大元帅府一下子传开了,更在金军之中也传开了。

岳飞背上刺有“尽忠报国”,历史上确有其事,很有也许源自岳母鼓舞儿子上战场的志愿,但不是岳妈妈手所刺。

岳飞的母亲姚氏是一个农家妇人,识字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不可能亲手在岳飞背上刺上“尽忠报国”四个字。但极有可能的是,他母亲为了鼓动他定心去战场交兵,请人在岳飞背上刺的。

宋代施行募兵制,为了加强对兵士的办理和操控,请求“刺字为兵”。

对于岳飞背部刺字还有一种说法,岳飞久怀报国之志,曾三次参军抗金杀敌。他于宣和四年(1122年)19岁时第一次应募入伍,背部刺字大约是此刻所为,由于北宋末年“刺字为兵”的准则仍在贯彻执行。所以岳飞在背部刺上“尽忠报国”四字明志。

从岳飞背部刺字的内容——“尽忠报国”来剖析,不也许是他应募从戎的时分刺上去的。并且刺字的部位也不契合宋代的规则,宋代给战士刺字叫做黥面,最开端刺在脸上,人为地把战士和社会一般阶级分隔,这对战士是一种轻视。

宋代是一个重文轻武的社会,武将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文官尤其是进士出世的人,社会地位都很高的,武官都受到严峻的社会轻视。由于其时即是一个尚文的年代,连军官都受到轻视,更不用说一般的战士了。当然也不乏有开通的士大夫提出自个的观点,以为这种轻视战士的做法并不太好,期望做一些必要的调整。后来有许多刺字就改刺在手臂、手心、手背或许是虎口上了。

并且给战士刺字的意图是避免战士逃跑或许犯法,便于办理和操控,所以才会选择刺在脸上和手心手背这些相对明显的当地。假如像岳飞那样刺在背上,太隐蔽了,底子没有任何象征效果。所以这也阐明岳飞背部的“尽忠报国”不契合“刺字为兵”的募兵准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