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书父子兵”获得辽宁文学奖

2019-03-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铁血军魂 一八〇师在朝鲜>的作者关捷(左).关霄汉.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曲值 摄 资深传媒人.本土作家关捷和其子关霄汉所著的<铁血军魂 一八〇师在朝鲜>获得第九届辽宁文学奖. 为什么要选这个题材创作?这本书讲述了哪段历史?父子作者是如何创作的? 昨日,关捷.关霄汉讲述了此书的创作过程. 这本书缘于 一个偶然的机遇 关霄汉,生于1988年,乍看面相就是斯文书生一枚.谈起这本书,他却不像个柔弱书生. 关霄汉说自己从小就是个军迷,喜欢军事题材,也喜欢历史. "因为父亲

《铁血军魂 一八〇师在朝鲜》的作者关捷(左)、关霄汉。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曲值 摄 资深传媒人、本土作家关捷和其子关霄汉所著的《铁血军魂 一八〇师在朝鲜》获得第九届辽宁文学奖。

为什么要选这个题材创作?这本书讲述了哪段历史?父子作者是如何创作的?

昨日,关捷、关霄汉讲述了此书的创作过程。

这本书缘于

一个偶然的机遇

关霄汉,生于1988年,乍看面相就是斯文书生一枚。谈起这本书,他却不像个柔弱书生。

关霄汉说自己从小就是个军迷,喜欢军事题材,也喜欢历史。

“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有时候采访我也跟着去,偶然间就结交了以前一八〇师的老兵。”听了一点关于这个部队的故事后,关霄汉的心中起了一点点波澜:“很感动”。

关霄汉发现,当事人讲的情况和网上相传的是不一样的,就萌生了写出这段历史的想法。

后来,通过互相介绍,认识了更多幸存的老兵。“我也带着网上那些问题和他们交流,各方佐证,数据对比,一下子这本书的条件越来越成熟。”

关捷,生于1960年,健谈。

他说:“那是2009年末,本来是我拿到的这个题材。当时有人带我去见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从当年的一八〇师走出来的。他给我讲了很多故事,我觉得这个题材不错,要了一份名单。名单上的人分布在全国各地,我就按着这个线索,带着关霄汉采访。一年半以后,我手头正在写的那本书没完事,我就对霄汉说,你来做吧。”

从此,“写书父子兵”开始了各自的分工。

关霄汉正式接手后,创作上出了困难。“在一些老兵的记忆中,时间上有断点。因为整本书就围绕着7天发生的事情来写,从怎么被包围又冲出包围。我要把这些事情细化,但时间太久,这些幸存老兵有的关键点忘了。”

但有一点可以弥补,一个人忘了,另一个人可以佐证一下。大家的记忆放一块,一个完整的顺序就出来了。

从有想法,到成书,父子用了将近3年时间。

这更是还原

一段历史的真相

据介绍,在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一八〇师陷入重重围困,伤亡惨重,数千将士被俘。

《铁血军魂 一八〇师在朝鲜》 通过对健在的一八〇师老兵采访,全面展示志愿军一八〇师在第五次战役中惨烈的实际战况,探讨了一八〇师失利的真正原因,颠覆了长期流行于民间关于一八〇师的种种不实传言。

“书里感动的事儿太多了。”关霄汉说,我曾经采访过的一个老战士,自己守卫阵地,因为战友都牺牲,就剩下他自己。他有足够的弹药,他最后也活下来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一八〇师打到我们老家的时候,给我们家分了几亩地,还有一头牛,我就要保护新中国……

关捷说,《亮剑》等军事题材作品是雄壮,这本书是“悲壮”,以一万兵力对十万敌人。“有几个片段,还是让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该书的序言中写道:“这就是180师在朝鲜的真相。这不止是还一支英雄部队的清白,这更是还原一段历史的真相。”

“写书父子兵”这样评价对方

初出茅庐就获得辽宁文学奖,关霄汉的起点显得很高。“对我很鼓励,但不是写得如何好,是因为这个故事太好了。”

关捷也赞同:“这本书不是我们写的多好,而是题材好。在这个题材面前,写作不是第一位了。确实原汁原味已经够了,不需要多么好的加工,反倒做作。”

对于两位作者是父子关系,一定会有一种说法:儿子究竟起到了多大作用?又是怎么分的工呢?

关捷解释:“我把写书的活交给他后,当时我的想法是霄汉给我做个‘清水房’就行,我来做装修,就这么个分工。他大概有半年多一点写完了,我一看,这也属于‘简装’了。我做的就是把该放大的地方放大、该简约的地方简约起来,还有语法、结构等方面做点改动,让整书能更顺利、清晰地阅读下来。”

还不到30岁的关霄汉本来是有正经工作的,还不错,现在放弃工作专职写作。“专职写作感觉挺好的。因为生活上、收入上也不差,我自己也很快乐,不受制于人,还能体现自己的价值。现在我也不排斥做这份工作。现在我正在写另外一本书,关于解放战争的。现在专职采访、写作,很快乐。”

但不排除身为资深媒体人的父亲给孩子的巨大影响。“他是个记者出身,他对选题的看法、采访时候的技巧,我都很快地学到了,不用自己摸索了。我家也是文化世家、军事家族,藏书上万册,几代人都当过兵,不能否认家庭带给我的影响。”

关捷这样评价儿子:“我支持他放弃工作。他从小到高中,我很担心。我们面临的环境诱惑多,怕他走歪。平时对他进行正面灌输和影响。比如,我有重大采访,大人物的采访,我一定带着他,我认为这是上了一堂‘大课’。带着他,他受到了熏染,慢慢地,他回到生活中,格局就很高,老百姓说就是见过世面。”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首席记者 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