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孟晖 孟晖:如何正确的喝一碗腊八粥

2017-09-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传统生活于每一个细节都追求美感,因此添加粥果也不会随随便便,而是发展得宛如一门民间艺术.最普遍的做法,是由手巧的人把红.白两色的果仁在粥面上

传统生活于每一个细节都追求美感,因此添加粥果也不会随随便便,而是发展得宛如一门民间艺术。最普遍的做法,是由手巧的人把红、白两色的果仁在粥面上洒成一个方形的图案,其间点缀栗、枣、青梅、樱桃,缤纷多彩。但是,还有一种艺术态度广为流行,那就是利用粥果做成各种造型的小工艺品,而且这还是惊人漫长的传统风俗。

宋人庄绰《鸡肋编》里已经记录:“宁州腊月八日,人家竞作白粥,于上以柿、栗之类染为众色,为花鸟像,更相遗送。”早在宋代,民间就有此般聪巧风气,把柿饼、栗子等干果染成五颜六色,在粥面上聚合成花草鸟兽之类的物象,家家还竞相把自己创作的飘浮着彩花彩鸟的粥碗馈送亲戚邻居,你来我往,看谁家的作品最为精彩。

这一风俗一直延续到清代,据孔子七十七代孙女孔德懋回忆,当年曲阜孔府内,厨师们制作粥果便“很费功夫”,例如山里红会雕成小小的镂空花篮,令其浮立在粥面上。每年腊八,孔德懋与其姐、弟都舍不得把这些玲珑精致的粥果马上吃掉,要好好的赏玩一会。

民间则流行用粥果拼塑成小狮子,叫“果狮”,清人蔡省吾《北京岁时记》即云:“果狮,以焦枣象身,胡桃半整仁象首,松仁象足,杏仁象尾,以糖粘成狮形,待碗中粥凝,置其上以供。又有制小儿诸状,类如此也。

”是以多颗干枣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为狮子头、若干松仁作足、若干杏仁作尾,拼成一只狮子的大致形象,并用糖粘合固定。此外也用类似方法粘成袖珍小娃娃的形象,或者进行自由发挥,拼出其他任何带有吉祥含义或富有情趣的图案。等到浓稠的腊八粥在碗中晾到半凝固状态时,把如此的果狮、小童像或其他糖粘小品轻轻放到粥面上,宛如彩色浮雕的效果。

这样的一碗粥,大概最能引发孩子的欢乐吧。关键是,如此精心采用多个步骤制成的腊八粥,粥米粘软,但后加的、浮在粥面上的干果仁却清脆爽口,想来,与掺着烂乎乎的枣、豆的粗粥一定有着不同的口感。

不管粥多么香美可口,在讲究人家,也不是单喝一碗粥就了事,而是要预备几色主食性质的糕点,以及多种的下粥小菜,组成规模不大但暖胃又暖心的一顿“简餐”。清代睿王府里是以四样点心、四样粥菜来配腊八粥。四样点心分两咸两甜,为干菠菜猪肉馅的提折包子、火腿烧饼、枣泥方脯、玫瑰黄糕,粥菜则是两荤两素,其中最有趣的是山鸡丁炒粥果,也就是将核桃仁、杏仁、松子仁、花生仁、白葡萄干与山鸡的肉丁一起炒成热菜。

如此细粥小菜的搭配,听起来真是好滋味的感觉。

有趣的是,《金瓶梅》写西门庆吃腊八粥,其排场竟比王府还大,“咸食”即咸味点心有四样,小菜多达十样,此外还有“四碗炖烂下饭”,包括一碗猪蹄、一碗乳鸽、一碗鸡以及一样素菜,不知是作者笔下夸张,还是真实反映了明代盛期富商的骄奢。